三國名將魏延竟然是因為這個才不被諸葛亮重用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蜀國名將魏延一出場就帶著濃厚的悲劇色彩。

他足智多謀、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的信任。

他曾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是由魏延親自率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耐諸葛亮則負責率領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會師於潼關。

但向來謹慎的諸葛亮覺得此計太險而被棄用。

而他最可悲的是一直被諸葛亮認為「天生長有反骨,日後必然造反」。

自劉備逝世後,魏延就失去了他的伯樂,從一直備受重用淪為被棄置,最後甚至被戰績平平的王平所取代。

這是什麼緣故呢?

魏延劇照

這與諸葛亮有著莫大的關係。

有些人會感到奇怪,諸葛亮不僅用兵如神,更有識人的眼光,能在隆中時便預見劉備後來的作為。

可是,怎麼會棄用足智多謀的魏延而提用資質平庸的王平,這無論如何也難以說得過去,更玷污了諸葛亮能慧眼識人的名聲。

但是事實上,魏延的不被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諸葛亮的緣故。

諸葛亮的用人風格有一個很大的特色,那便是注重一個人的德行。

這一點無疑是受漢朝「舉孝廉」遺風的影響。

在諸葛亮看來,好德勝於好才,寧用有德無才者,不可用有才無德者。

而魏延在諸葛亮的眼中便是一個隨時可能造反的有才無德之人,是絕對不能重用的。

然而,諸葛亮的這種用人標準,往往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變成虛偽無能者表演的舞台。

奉行德行至上的諸葛亮,在用人方面極為苛刻。

他要求群臣都要忠心不二,絕對服從。

但是偏偏魏延就是一個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的人,這一點特別不招諸葛亮喜歡,因此他才會認為魏延是個不安分的主兒,以後會造反。

因此,就算在蜀漢的君子大營里,魏延被視為「韓信再世」,被公認為繼諸葛亮後的軍事奇才,他依然難以在劉禪朝獲得重用的機會。

而在諸葛亮的眼中,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王平倒是一個德行兼備的人,因此對王平多加提拔,甚至把他置於魏延之上。

在這個問題上,諸葛亮也有這樣一個角度的考慮,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時候,還是有能力掌控調度這些柴鶩不馴的人,但一旦自己歸西後,主弱的局面並不會改變。

像魏延這樣有才華的人,能夠像自己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倒好,如果不行,過度提拔他只怕給蜀漢帶來極大的危害。

王平劇照

而王平,他的一生主要參加了三次戰役。

分別是街亭之戰、祁山之戰和漢中保衛戰。

在街亭之戰中,王平只是充當了一個副手的角色,他只是勸馬謖不能執意上山但人微言輕,加上自身能力不足,說的話不足以讓人深信服從。

最終在馬謖的錯誤領導下,蜀軍一敗塗地,損兵折將。

但王平卻在這一戰中得到了提升,他接替了馬謖的職位,終於擺脫副手的身份,成為參軍,有了一定的話事權。

在諸葛亮死後,蜀軍內訌中,王平則堅定不移地站在楊儀一邊,在楊儀與魏延之斗時表現得十分積極。

然而當楊儀命他追擊魏延時,王平自知武功比魏延差一大截,便磨磨蹭蹭不敢追。

當魏延被馬岱斬殺後,他又撿了個大便宜,接替魏延成為「漢中太守」,成了漢中地區的一把手,掌握了漢中地區的話事權。

無奈王平資質過於平庸,在職期間難有突破,就連在最後的漢中保衛戰中,只會效仿「魏延戰法」,採取守興勢圍,拒敵待援之策。

可見,此將除了免戰消耗,實無過人之處。

三國名將魏延

王平能被重用與他有四平八穩的性格有著密切的聯繫。

中規中矩的他和諸葛亮慎的性格是不謀而合的。

由於個性相近,諸葛亮更容易接受一個與自己相近的人,更容易相信他不會心生謀逆之心。

因此,諸葛亮情願重用資質平庸的王平。

但諸葛亮也明白,作為一軍主將,王平是遠遠不夠格的,無論在軍隊的調度還是行軍謀划上,王平都缺乏這樣的才能,就算諸葛亮花盡心思教,王平也缺乏這樣的天賦可以吸收,因此諸葛亮一直在用魏延還是用王平的矛盾心理掙扎著。

不過在諸葛亮心裡,肯定是聽話的王平用起來順手、放心些。

而從諸葛亮《出師表》中推薦的人來看,都是一些性格大體和王平差不多的人,如郭攸之、費褘、蔣琬、董允等,循規蹈矩、對領導的話絕對服從的「小綿羊式」的人物。

像魏延這樣有個性的人,劉禪駕馭不了,諸葛亮也不放心把自己打下的基業交到魏延手上。

而為了保障自己的政策、思想能夠在自己歸西後還延續下去,諸葛亮就必須為皇室的接班人掃清道路,去除絆腳石。

所以,魏延被排斥出統治中心也是很正常的。

但由於諸葛亮的偏見,由於不得掌握話事權的人的歡心,多謀多智的魏延最終沒有得到重用。

魏延因個性出局,王平則因平庸勝。

可見政治軍事乃多變!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的偏見,讓他錯失了一個好人才。

蜀漢後期的人才匱乏與諸葛亮的用人原則、用人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或許在行軍打仗上,諸葛亮是天才,但在用人上,他不及劉備和曹操了。

說到底,諸葛亮太過於圓執,而缺乏一種包容心,以致在用人上不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延是否死於陰謀之下?

魏延,大家都應該知道,字文長,蜀漢不可或缺一員猛將。魏延崛起於劉備的慧眼識英才,「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三國志·蜀書·魏延傳》)。當時「一軍皆驚」,鎮守漢中這個位置,大...

魏延造反!究竟是不是被諸葛亮逼的?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擋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數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

如果魏延遇不到諸葛亮,魏延該會怎樣?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他最初自襄陽投奔劉備未遇,於是投奔長沙太守韓玄。韓玄因為他傲慢無禮,不肯重用。關羽在攻打長沙的時候,與韓玄部將黃忠交戰,二人意氣相投,不料黃忠因此被韓玄...

三國歷史人物:大將魏延真的叛蜀了嗎?

魏延真的背叛了蜀國嗎?蜀國名將魏延是三國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有人說他是蜀漢後期最為重要的大將,因「性矜高」而與「平日諸將素不同」;屢次北伐時,「延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