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不重用名將魏延,反而一心栽培王平?其實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都是算無遺策的存在,一生中僅有的失誤就是識人不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從而使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

但是剝除羅老先生為他添加的光環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諸葛亮並沒有這麼神奇,不說他的其他敗績,單說用人這一點,就讓人不敢苟同,例如蜀漢名將魏延就從來沒有得到他的重用,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在《三國志》中,魏延並非是腦後有反骨的小人,而是戰功赫赫的大將,他「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而且很快就得到了劉備的賞識,得以鎮守戰略要地漢中,這個地方可是大家都認為,劉備會派張飛鎮守的地盤,由此可見魏延之能。

而且拋開其他人的反應不說,一生剛而自矜的關羽,得知此事之後,完全沒有異議,一個認為馬超和黃忠都不配與自己並列的人,默許了魏延取代張飛,可見他也承認魏延的能力。

當然,魏延的確有讓人信服的本事,諸葛亮派他西征羌地的時候,他與曹魏後將軍費瑤、郭淮等人大戰之後,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之後跟隨諸葛亮北伐,一直是頭號將領,立下的戰功也不容不覷,按理說,關張趙馬黃相繼去世之後,他就是蜀漢的頂樑柱了,可是諸葛亮卻從來沒有重用他,在他提出「兵出子午谷逕取長安」的妙計之後,更是直接否決。

諸葛亮真正重用的是,在戰爭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例如曾與馬謖一起守街亭的王平,此人在楊儀讓他追殺魏延的時候,不敢上前,成就了馬岱;接替魏延拒守漢中時,面對無能的曹爽,不敢迎戰,龜縮在城中等待援兵,比之魏延,差得不是一點半點,但是他的不肯犯險這一特點,卻深得諸葛亮的賞識。

其實這與諸葛亮的性格有關,司馬懿曾評價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意為諸葛亮過於小心謹慎,做事優柔寡斷,不敢輕易犯險。

魏延卻適好相反,他有大志,也有勇氣,敢拼敢搏,不但在劉備讓他駐守漢中的時候,揚言「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跟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他提出的「奇襲子午谷」,風險也非常大,所以諸葛亮不敢重用他,害怕事情朝著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發展。

原本諸葛亮去世後,魏延沒有人掣肘,或許可以一展大才,雖然不一定能挽救蜀漢的危機,卻也不至於讓劉禪敗的如此狼狽,但是一生謹慎的諸葛丞相,卻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生生以叛亂之名,將其逼死。

一代名將,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卻因為孔明的謹慎,死於戰友之手,落得誅滅三族的下場,不知道諸葛亮如死而有靈,會不會心懷愧疚?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眾所周知,三國名將魏延,勇猛善戰,在三國後期的蜀漢集團,絕對算是一哥了,他武藝高強,戰功赫赫,只可惜在諸葛亮死後,被殺,並被誅滅三族。《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他日後必反,...

魏延的能力處於什麼水平?比張郃如何?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特別是在三國後期,魏延的能力尤為突出,在蜀漢是獨擋一面的大將。魏延在劉備時代,就受到重用,鎮守漢中,在劉備死後,因為諸葛亮不能重用魏延,導致魏延無用武之地,特別是在街亭一...

天資平平的王平,為何取代了戰功赫赫的魏延?

漢中太守這個職位,是蜀漢的要位,它的地位不次於「荊州牧」,如果能夠得到此職相當於「第二關羽」。所以放這個好事落到了魏延頭上時,很多的大臣都非常的羨慕。魏延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的個性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