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

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

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流傳於世,用以形容蜀相諸葛亮壯志難酬的缺憾之情。

其實,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已是五十四歲了,相比於三國時期四十歲以前就英年早逝的奇才來說,已屬幸運。

三國好多名人都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下面列舉五位:

1、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孫堅長子,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志里說孫策「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這是王霸氣度。

又說孫策「渡江轉斗,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這是說孫策治軍有方而且驍勇善戰。

孫策綽號「小霸王」。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並在討伐割據江東的各軍閥的過程中增強自軍實力,終於統一江東。

在前後不足九年時間裡,他橫掃江東,鮮有敗績,奠定了東吳基業。

他既是執政君主,要清理國事,又是統帥,要指揮諸將三軍,同時他自己也親力親為,衝鋒陷陣。

這麼些吃力而要命的事,到了孫策手裡卻遊刃有餘,孫策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乃一時豪傑之士。

其後曹操與袁紹相爭官渡,決戰北方。

孫策準備趁機襲擊許都,偏偏此時他遇刺身亡,年僅26歲。

其弟孫權稱帝後,追諡他為長沙桓王。

三國名人對其評價:

袁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

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劉曄:「孫策多謀而善用兵。

張紘:「策才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張紘:「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2、周瑜(175—210),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周瑜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

周瑜多謀善斷,精於軍略,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

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和孫策同歲,兩人交情深厚,曾經把自己的大宅院讓給孫策一家居住。

周瑜可以到上房去拜見孫策的母親,可以說兩人如同兄弟一般。

尤其是,兩人都取了橋公的女兒,孫策娶的是大女兒,周瑜娶的是小女兒,用現在的話說,兩個人還是連襟。

孫策準備東渡過江,寫信給周瑜,周瑜就率領兵馬迎接孫策。

周瑜幫助孫策打敗了劉繇,後來又打敗了劉勛,江東基本上為孫氏所有。

孫策死後,孫權繼承哥哥為東吳之主。

周瑜帶兵前來弔喪,喪事完畢後就留在吳郡,以中護軍的身份和張昭一起輔佐孫權。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江夏太守黃祖派兵來到柴桑,和孫權爭奪江東地盤,孫權派周瑜迎擊。

周瑜打敗了黃祖的軍隊,活捉了黃祖派來的主將鄧龍,獻俘吳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孫權討伐江夏,周瑜被任命為大都督。

周瑜最大的功績在於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蘇軾的《赤壁懷古》一詞中有「三國周郎赤壁」的句子,準確地表述了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重要作用。

赤壁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很多人耳熟能詳,無需贅述。

此戰過後,周瑜又率軍攻下了南郡,將曹操的留守將領曹仁打敗。

荊州大致安定以後,周瑜建議孫權進攻蜀地,成功後讓劉備駐守,以換取劉備離開荊州。

孫權同意了周瑜的計劃。

在劉備尚未入主益州時,在東吳的國家戰略里,其實是要西據荊州,進取巴蜀的。

赤壁大戰後,東吳也正準備這麼做。

負責實施的人,是談笑間讓不可一世的曹操大軍「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

周瑜向孫權提出了出征益州,拿下漢中,結好馬超,二分天下以圖北方的方案。

孫權也同意了這個方案。

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36歲。

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誰呢?」。

3、龐統(179-214),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陽)人。

三國時劉備帳下重要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

才智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

諸葛亮和龐統被並稱為臥龍和雛鳳,都是荊襄地區的名士,當時曾經有一句話,說臥龍雛鳳得一人可以得天下。

這話雖然有點兒太過,但也能說明龐統的才能。

劉備占有荊州後,龐統以從事的身份兼任耒陽縣令,因為治理的不太好,被免官。

在魯肅和諸葛亮的介紹下,劉備和龐統交談,發現確有真才實學,於是得到重用。

後來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守荊州,龐統跟隨劉備入川。

劉備入川後,在雒縣和劉璋會晤,龐統獻計說:「借著今天會面的機會,便可以捉住劉璋,這樣一來將軍無需勞師動眾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擁有益州了。

」劉備沒有聽從龐統的建議。

後來,劉璋知道了張松等人勾結劉備的陰謀,不再信任劉備,也不允許將領給劉備傳遞軍情文書,兩人反目。

龐統給劉備出了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了中策,即先奪白水關,然後進取成都。

這個計策順利實施後,劉備勢如破竹,很快進兵來到成都旁邊的雒城並將其包圍。

此後蜀漢王業才真正進入了起步的軌道之中,遠比隆中對實在得多,而劉備也正是按照龐統的構想最終拿下了蜀地。

只可惜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36歲。

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4、孫堅(155-191),字文台,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人。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漢末群雄之一,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

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

董卓亂政之際,孫堅為「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而被董卓將華雄擊敗;後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駐洛陽,意外發現傳國玉璽,遂起私心,藏匿玉璽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與袁紹、劉表結仇。

討董之戰中,各路諸侯中只有一人最讓董卓忌憚,他說:「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事實上,也正是孫堅率先攻入了都城。

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的士兵射殺。

死時37歲。

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建國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5、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傑出的謀士。

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毛澤東曾對此人大為讚賞,稱讚他「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

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

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

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

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

後來荀彧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

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

當曹操就天下形勢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後來曹操採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

郭嘉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

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199年劉備投靠曹操後,眾人一開始都建議殺掉他,以絕後患。

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見一致,認為劉備不能殺。

郭嘉的本意是讓曹操對劉備實施軟禁。

因為如果殺了劉備,必然給曹操帶來不好的影響,斷絕人才之路。

雖然不能殺,但也絕不可以放。

在曹劉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擔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機脫離曹操的控制。

劉備假稱趁袁術潰敗,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

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

待郭嘉回來,得知此事後馬上說「 備不可遺也」。

曹操當時也後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

200年,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

當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後郭嘉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

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

208年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

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孫權

與亂世奸雄曹操、仁義無雙劉備相比,同為三國君主的孫權存在感就弱了很多,但是能夠在不足弱冠之年繼承父兄基業,內穩朝政,外定周邊,獨占江東,建吳稱帝,孫權也可謂無愧起仲謀之名。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

三國風云: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也許大家都應該清楚,江東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鎮四方,尤其是「江東猛虎」的孫堅;號稱「小霸王」的孫策;「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的孫權,哪個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提及這些人,人們大概往往會用一個「...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

歷史上的孫權為什麼沒有走出東吳 一統江山

孫權是個戰略大師級人物,他考慮問題往往會從長遠考慮。而且他治理國家相當有一套,是個當皇帝的料。連大梟雄曹操對孫權的評價都是很好的,可見孫權在三國中的地位也是蠻高的。只不過在三國演義里,羅老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