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被後世黑的面目全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小到大,對周瑜的了解源於《三國演義》 的電視劇,在該劇中,周瑜氣量狹窄,被諸葛亮整得慘不忍睹,似乎他在諸葛亮面前永遠也不可能勝利,最後落個「三笑氣死小周郎」的可笑下場,在民間也流傳開了「既生亮何生瑜」的佳話。

雖然這期間時不時看到一些文章說周瑜是被後世狂貶的,正史中的他堪稱完美,但畢竟受《三國演義》影響太深,以至於完全不當回事。

後來偶然的機會看了一本周瑜後代寫的書籍《談古論今話周瑜》,在此篇文章中作者大呼周瑜是被冤枉的,這才讓我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查閱《三國志》等資料,才發現與民間流傳的周瑜完全是兩個樣。

拋開民間傳說以及《三國演義》的描述,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三國志》,與羅貫中恰恰相反,陳壽對周瑜評價極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韜武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休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這一點也可以從周瑜去世後,孫權的表現佐證,他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稱帝後,多次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帝呢?」「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

」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三國演義》里的很多情節都是為了突出諸葛亮虛構的,周瑜本人並沒有羅貫中所描述地那樣氣量狹窄,關於諸葛亮三氣周瑜,《三國志》記載,周瑜雅量高致,氣度恢宏,就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可見被諸葛亮氣死是不現實的,再說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面的機會。

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憑弔的是周瑜舊下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草船借箭也是被羅貫中捏造的,《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文學作品因為語言的優美,流通性往往遠超過枯燥的正史,可以說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因為《三國演義》才知道歷史,甚至就把這裡面說的當成史實,所以《談古論今話周瑜》的作者就說羅貫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號厚黑學家,並指出《三國演義》實質上是一部為蒙古人南下揚幡的投降文學。

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是不太認可的,感覺他的說詞沒有太大依據,有點牽強,邏輯也不通。

客觀來看,羅貫中只不過是迎合了當時的文學界潮流以及政治走向而已,當然這一點羅貫中確實做的太過了,混視正聽,即使是小說,也不能太顛覆客觀事實。

貶低周瑜由來已久,在東晉時因為政治的需要,東晉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上大做文章。

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為小人」,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魏蜀正統之爭紛紛揚揚。

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

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開始大肆頌讚諸葛亮。

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以此突出諸葛亮的高明。

自此,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

到了宋朝,朱熹的理學占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

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學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沉,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

為了尊劉,自然就得貶低了,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也難逃打壓。

正史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永遠的暢銷書、擁有億萬讀者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明朝之後,人們對於周瑜的了解主要來源於《三國演義》,周瑜「既生亮何生瑜」的嘆息也迴蕩在幾百年來的民間話語中。

劉繼興曾說,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 不管怎樣,筆者認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褒貶標準,同一個人物,肯定也會起起伏伏,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說到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周瑜,他倆的名字,似乎掰扯不開。讓大家形成這樣印象的大功臣,是羅貫中,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但周瑜在諸葛亮的襯托下,似乎氣量頗小,是個...

被再抹黑周瑜了,真實的周瑜並非「善妒小人」

「既生瑜,何生亮」,這一聲嘆息,幾百年來一直迴蕩在民間.這是《三國演義》對於周瑜最大的感嘆,同情之聲清楚地表現r他的形象,雄才大略.但是在面對蜀漢集團的巾心人物時,又不得不退一之地。對於那些巾心...

正史軼聞:還原歷史中真實的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君子周瑜被三國演義大毀形象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