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周瑜,他倆的名字,似乎掰扯不開。

讓大家形成這樣印象的大功臣,是羅貫中,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但周瑜在諸葛亮的襯托下,似乎氣量頗小,是個心胸狹隘之輩,甚至最後的死因,都是在馬上被諸葛亮給氣死的。

但在正史中,周瑜的形象,明明很光輝,很偉大。

長相俊美不說,智力和諸葛亮對上,也絲毫不落下風,若是周瑜沒有在36歲的時候病逝,三國最後的格局或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周瑜和諸葛亮,從年齡上來說,也不應該是周瑜走在諸葛亮的前頭。

而吳國,加上周瑜,在後期,也不會說只是偏安一隅,無聲無息。

先來看看正史中周瑜的形象。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文中,結合他人對周瑜的評價是: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這裡有幾個成語比較少見,給大家翻一下。

膽略兼人,膽量和謀略勝過常人。

性度恢廊,性情和度量寬大,心胸開闊,氣量宏大,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

看這評價,完全與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描述的周公瑾相反,周瑜不僅不小氣,還氣量宏大。

那在智力上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成名作,草船借箭,在正史上,實際上是孫權主導的。

三國演義中,是諸葛亮識破了周瑜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害人之計,利用大霧天氣和曹操的疑人之心,在三天之內,借足十萬隻箭。

但在正史中,孫權向曹軍宣戰,曹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上大船,進入到曹操水域,曹操看到孫權來了,下令射箭。

孫權這邊的船一邊射滿了箭往下沉,孫權便下令掉頭,讓箭勻船平。

船上射滿了箭,孫權帶著這些箭回去了。

羅貫中借用這個事件,將裡面的主人公換成了諸葛亮,並且將周瑜設定成為這個故事裡面的一個負面人物。

不說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光看孫權的行事軌跡,也能看出周瑜在吳國的份量。

周瑜去世後,孫權痛哭流涕,說周瑜有王佐之才,孫權稱帝後,曾對公卿說,若是沒有周公瑾,我拿什麼來稱帝呢?再看孫權的宏圖霸業,在周瑜去世後,從之前的王圖霸業,欲染指於天下,變成了偏安一隅。

若真是氣量狹隘之人,孫權作為一個君王,不可能對周瑜評價那麼高。

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裡面人物也不可能對周瑜有如此之高的評價。

雖說正史由勝利者書寫,但對比起藝術創作的小說,正史的可信性要高得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英年早逝,還被人誤會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中把這句話演義成了周瑜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容易嫉妒、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斗,最終卻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不過這只是三國演義所演義的周瑜,明顯的把真實三國的周...

周瑜在正史中近乎完美 但為何遭後世狂貶?

「看昨日」35 :周瑜在正史中近乎完美 但為何遭後世狂貶?在史書《三國志》里,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

周瑜之死真相:為何後世普遍認為是氣死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為了取信於曹操,想投靠曹操軍營,周瑜故意與黃蓋鬧矛盾,最後對黃蓋采刑罰。後來黃蓋非常氣憤,去投靠曹操。曹操將戰船連鎖在一起,這為赤壁之戰用火...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被後世黑的面目全非?

從小到大,對周瑜的了解源於《三國演義》 的電視劇,在該劇中,周瑜氣量狹窄,被諸葛亮整得慘不忍睹,似乎他在諸葛亮面前永遠也不可能勝利,最後落個「三笑氣死小周郎」的可笑下場,在民間也流傳開了「既生亮...

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周瑜是否真的很小氣?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氣量恢宏,膽略過人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羅貫中筆下的周瑜被描述成了一位氣量狹小,嫉閒妒能的人物。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們從別人對他的評價來揭秘周瑜實際上是一個氣量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