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誰殺的,關羽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其實一直都弄不明白過年貼門神為什麼貼的是關羽和張飛,還有人說拜關公,雖然不明白但是也能看出關羽肯定有著自己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或者乾脆就是正義的化身。
可惜兵敗走麥城,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於臨沮被斬,為臣一代忠,沙場一虎將竟然不得善終,總也可悲可嘆可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羽是誰殺的,關羽的故事。
一、關羽是誰殺的
我也算是從小看三國了吧,雖然對之痴迷程度不比紅樓但是也緊隨其次,每每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
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這不是找死又是什麼呢?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嗎?
其實劉備看明白了,諸葛亮更看明白了,關羽也看明白了,就連曹操和孫權也都看明白了。
關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關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
所以關羽之死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整個《三國演義》的核心所在。
無論於曹操來說,於孫權來說,甚至於劉備來說,關羽是必死的。
說不定,關羽也是抱著必死的心出發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關羽,關羽這人沒事了喜歡讀《春秋》講大義。
他追隨劉備固然有兄弟義氣的成分,但是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匡扶漢室,留名千古。
舉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關羽被曹操俘獲之後,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實際上是曹操封的。
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
後來離開了曹操,按理說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
可是關羽依然高調,在關羽看來這個「漢壽亭侯」是榮譽,可在他大哥眼裡這就是曹操的「糖衣炮彈」。
華容道關羽私放曹操之後,劉備心中就應該涼了看來這個老弟有點靠不住了。
到劉備取了西川,關羽心中也算明白了大哥就想占地為王,根本沒想匡扶漢室。
等到劉備自封漢中王,關羽又有看法你這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啊。
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不肯接受任命。
原因很簡單你這王都是不合法的,你哪有權力封我啊。
我是漢壽亭侯,不要你的五虎上將之首。
以關羽的實力,決不是曹操的對手。
劉備命令關羽討伐曹操,卻沒有後續增援,關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陽就等於攻打曹操,而身後是孫權在虎視眈眈。
問題是前有曹操後有孫權的情況下,大哥劉備竟然沒有派幾個兄弟來撐場子。
意思其實已經很明白借刀殺人去送死吧。
對於這一點,關羽自然也明白。
而這個時候的關羽也做了兩手準備,要麼戰死;要麼殲滅曹操,匡
扶漢室。
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漢賊,所以,關羽欣然北上。
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懷有同樣的期望就是關羽千萬別取勝啊。
關羽出兵取樊城,隨後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
曹操是嚇壞了,甚至準備遷都。
可是司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吳三家都不希望關羽走得太遠的情況下,他一定走不遠。
孫權行動了,呂蒙白衣入荊州,襲取了荊州。
試想,如果此前諸葛亮派趙雲來守荊州,十個呂蒙來也是白給。
前方,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
這時,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是誰?劉備的乾兒子劉封。
劉封竟然拒絕救關羽,這就讓人看不明白了。
如果沒有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關羽嗎?
就這樣,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
終於,關羽被吳國所擒。
到了這個時候,關羽是決定要死的。
最終被殺,也算是求仁得仁。
關羽之死,「皆大歡喜」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
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
關羽死後,劉備殺了劉封,算是做個姿態,而劉封無疑是作了替罪羊。
但是很顯然地劉備有些良心發現,深感對不住關羽,於是出兵吳國為關羽報仇。
在關羽這件事上劉備對諸葛亮恐怕有些不滿,所以諸葛亮上表勸他不要伐吳的時候,劉備「擲表於地」斷然拒絕,這樣的事情在從前是沒有過的。
也正因為對諸葛亮不滿,劉備伐吳竟然不帶諸葛亮,明顯的是不信任。
當然,一切歷史都無從印證,只有利害關係歷歷在目。
也許羅貫中早已經看透了一切,該埋的伏筆都埋下了,只看我們能不能領悟了。
關羽兵敗走麥城,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於臨沮被斬。
結果,關羽戰死了。
表面上看來是戰死,但是小編總感覺關羽是被謀殺的。
諸葛亮謀殺了關羽,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幫凶。
整個三國期間,他們共謀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謀殺了關羽。
也許正因為如此,關羽最清高,所以唯有關羽被後人視作神人---武財神。
這也許就是人們過年貼門神、拜關公的原因吧。
二、關羽的故事
關羽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也許他的一生都充滿了故事,或者說是命里無法逃脫的故事,是那個亂世賦予他甚至是賦予每個人的故事。
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關羽三英戰呂布、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關羽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屯土山關公約三事、關雲長義釋曹操等故事。
1、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
打董卓。
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
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
」 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
」
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去殺敵。
」 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回來再喝吧!」 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
他回到軍營,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2、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故事背景為袁紹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猛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的故事,《三國演義》第五回有詳細的描述。
「三英」指劉備、關羽、張飛。
3、斬顏良誅文丑
一開始顏良的河北大軍列陣平原上,根本不顧曹操部隊居高凌下占地利優勢,估計是認為自己部隊太強了。
敵人的騎兵沖不動,不在乎,犯了驕兵必敗的毛病。
當關二哥沖向敵陣的時候他非常聰明的只身前往,這樣以來敵人猜不透他的真實意圖,也就不會把他當作一次衝鋒對待,這可能就是敵人始終沒有用弓箭阻止關羽的原因。
面對關二哥的衝鋒,顏良一開始是坐著的,輕敵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對手意圖也是一方面。
他所在的位置是中軍,也就是指揮部,按常理沒人會那麼傻沖入敵軍群中,所以他也有點麻痹大意。
袁軍對關羽的行為不理解,再加上沒有命令,也就沒動,估計關羽也沒對小兵動手,大家疑惑不解。
關羽馬確實快,當顏良發現他是沖自己來時,已經來不及了,以至於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再加上最後時刻,顏良也不能確定關羽要幹什麼,而且關羽未通名,顏良為了大將風度,不斬無名下將,沒有上馬提刀。
關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動作很大的砍殺而是刺,這樣動作快,隱蔽,顏良不易躲閃,這也是一個重點。
總的來說,關羽用了很陰的招數,憑實力把顏良陰死了。
對文丑就更簡單了,曹操的埋伏打亂了文丑的部隊,這種情況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則對手小兵群上來也把自己逮住了。
偏巧關二哥這時候去和
他纏鬥,文丑當然無心戀戰,感覺對手不是幾下就能解決的時候馬上拍馬撤退,沒想到關二哥的馬超快,文丑就算會,慌亂中也使不出回馬槍,被人背砍。
4、單刀赴會
話說公元251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
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
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並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
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5、水淹七軍
關羽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于禁為南征將軍,龐德為先鋒,統帥七路大軍,星夜去救樊城。
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
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
第二日交戰,二將齊出,並不答話,拍馬交鋒五十回合,龐德撥馬逃走,關羽緊追不捨。
龐德取箭,關羽躲閃不及中箭,回營養傷。
十日後,箭傷癒合。
又聽關平說曹兵移到城北駐紮。
關羽不知何意,騎馬登高觀望,看到北山谷內人馬很多,又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
遂急命部下準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
龐德與眾將商議,山谷不易久留,準備明日將軍士移入高地。
就在這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
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湧來。
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
于禁、龐德率將士登上小土山躲避,關羽帶大軍衝殺而來,于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
龐德和身無盔甲的殘兵敗將,被關羽的兵馬團團圍住,戰不多時,眾將全都投降。
只有龐德奪一小船,想順流西去,卻被周倉的大筏撞到水中,後被生擒。
6、過五關斬六將
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占據的古城外殺蔡陽,「過五關斬六將」因此得名。
7、關雲長義釋
曹操: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個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
小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
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雲長,且又在有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聽謀臣之言,親自向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8、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程昱向曹操獻計將關羽圍困在土山。
張遼勸關羽投降,列了三罪:1違背了桃園盟約。
2將劉備妻子置之不理。
3關羽智勇雙全,卻不思報效漢室,就這麼死了。
關羽就這麼被說服了,但他約定了三件事:1只投降漢室不投降曹操。
2照顧二嫂(劉備的妻子)。
3只要知道劉備的下落,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
曹操答應了。
後來,關羽殺了顏良文丑,掛緊封印,過五關斬六將,終於與劉備團聚。
9、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占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
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
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
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
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
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退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奧秘世界獨家觀點:對於關羽之死,無論是定論為戰死還是謀殺,可以說都沒有任何錯誤,他是死於戰爭可也是這麼多人用戰爭給他設了一個套共同謀殺了關羽。
說道這裡也許很多網友要為關羽打抱不平了,但是回過頭來想關羽也算死得其所,後人贊其忠義,祭拜至今。
雖然也有可嘆之處,但是關於之死是那個時代的需要,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即將註定是他要站出來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他果然也泰然處之。
關於雖死但是雖死猶生,關於永遠死去了可是他卻在人們的心中永生了。
赤壁戰敗,曹操是否敗走華容道,並被關羽阻擊並義釋?
話說關羽完成了走馬斬顏良的壯舉以後,了解到劉備正在汝南率小股力量侵擾曹操的許昌南部地區,於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護送著劉備的兩位夫人來到汝南和劉備、張飛團聚。有人提到說顏良在兩軍陣前是不是因為...
一代武聖關羽斬華雄、殺顏良,為何止於樊城?
在三國時期,被譽為武聖的關羽,可謂是忠義的化身.不僅一身武功曠古絕今,對於兄弟義氣更是相當的看重。曾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即便是千軍萬馬,亦悵笑殺敵。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關羽,卻在最後戰敗,...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是什麼樣的?小編準備最近扯扯三國,三國跟春秋戰國一樣,是一個英雄輩出,激動人心的年代,如果說能夠穿越過去,肯定會有很多人選擇回到三國年代,去跟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較高下,或者選擇...
閒談三國關羽之死,大意、謀殺還是其他?
說到關公,無論古今現代都廣為流傳。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為了避其鋒芒,與孫權商議讓其出兵背後襲擊,而自己正面進攻樊城,討伐關羽,最終,失荊州,走麥城,兵...
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最大責任是誰?
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集團可以說是樂極生悲。這一年的五月,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七月,劉備正式進位漢中王、聲勢大振。不久關羽出兵攻打襄陽、樊城,先後困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曾經在長坂坡...
關雲長真的有民間傳的呢麼神嗎?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
此人,三國武將,譽滿天下與「孔聖」齊名,實至名歸?盜名竊譽?
三國時期戰亂紛爭名將輩出,其中要屬一人後世名聲最盛,譽滿天下千年,與「文聖」孔子齊名,此人便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仁義忠信代言人「武聖」關二哥關羽。要說到關羽,相信在中國的文化圈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