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年三位英雄的末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之際,五霸爭雄,戰國之時,七雄並立,紛爭戰亂五百餘年,而後統一於秦,秦朝之後,楚漢之爭又起,最後又統一於漢(引用電視劇三國演義開場白)。

漢朝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之後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至此魏、蜀、吳三分天下。

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太傅司馬懿趁曹爽陪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到高平陵掃墓之際,起兵發動政變,占領京都洛陽,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集團開始了專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變。

高平陵事變之後,司馬氏不斷殺戮異己,篡政野心逐漸暴漏。

之後數十年間,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逐漸消滅了支持曹魏的三次嚴重的叛亂,史稱淮南三叛,至此支持曹魏的政權全被消滅,魏國政權盡落在司馬氏的手中,魏國已經名存實亡。

公元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曠世功勳,一統天下,準備兵分三路伐蜀,由鄧艾率三萬大軍牽制姜維、由諸葛緒率三萬大軍截斷姜維退路、由鍾會率十萬主力軍進攻漢中,鍾會攻下漢中之後,被姜維率軍阻於被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閣,魏軍久攻不下。

而就在此時,鄧艾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突發奇兵,偷渡陰平,攻占江油、涪城,率先進入成都,後主劉禪見大勢已去,出城投降,蜀漢滅亡,姜維假意投降鍾會,以圖恢復漢室。

平定蜀漢之後,鄧艾恃功而驕,專斷獨行,遭到司馬昭的猜忌,而鍾會素有謀反之心,不甘心屈於人下。

此時姜維獻計,要鍾會密奏司馬昭,說鄧艾居功自傲,獨斷獨行,是有謀反之意。

君疑臣則臣必死,結果司馬昭奏明魏帝,魏帝下詔命鍾會捉拿鄧艾父子回來問罪。

鍾會派監軍衛瓘到成都捉拿鄧艾,衛瓘巧用妙計成功擒住鄧艾,押送回京。

可惜鄧艾立下奇功,卻不得善終,真是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鄧艾被押走之後,鍾會立刻統率大軍,趕到成都,鍾會自認為有能力能夠戰勝司馬昭,又有二十萬精兵良將,不願再屈居人下,於是與姜維發動叛亂,進可以爭取天下,退可以占據蜀漢,卻因部下兵變和衛瓘裡應外合而失敗,自己和姜維都死在衛瓘手中,鄧艾也在押往洛陽途中被衛瓘派人殺害。

真是鄧艾遭刑鍾會喪,姜維一計害三賢。

平定蜀漢之後,眾臣聯名上奏魏主,封司馬昭為王,公元264年5月,司馬昭因平定西川有功被封為晉王。

其實魏主名為天子,實權全有司馬氏把持,即便有主意,也不敢主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

鍾會突然謀反,其實這裡面另有玄機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並立對抗的局面被打破,此消彼長。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當時的形勢準備伐蜀,結果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唯獨司隸校尉鍾會支持,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派兵伐蜀,派遣鍾會,鄧艾,...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