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他是「叛賊」,其實他是最後一個舉起曹魏旗幟反抗司馬氏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氏篡魏,歷經三代。

每一代司馬氏的當家領袖,都需面對曹魏王朝軍事政治上的反撲。

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消滅大將軍曹爽勢力。

在第一次壽春反抗中,司馬懿降服王凌,逼死楚王曹彪。

司馬師繼位後遭遇第二次壽春反抗,司馬師戰勝反抗軍,屠滅毌丘儉三族。

之後,魏帝曹芳企圖發動政變,被司馬師廢掉。

司馬昭嗣位,諸葛誕再次在壽春興兵反抗。

雖然有東吳派軍支援,諸葛誕還是被擊敗。

司馬昭回到洛陽,更慘烈的政變發生:魏帝曹髦率領衛隊攻擊司馬昭,被司馬家爪牙賈充指使成濟弒殺。

「叛賊」鍾會舉起曹魏帝國最後反抗的旗幟

從司馬懿掌權到司馬炎篡位登基的二十多年間,司馬氏歷經三次中央政變,三次對地方軍事反抗的鎮壓,才基本肅清曹魏王朝的反抗力量。

實際上,在曹髦被弒之後,曹魏王朝的力量還進行一次絕地反撲。

只是由於歷史篡改,以及領導人物面目複雜,經常被忽略。

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鍾會

一、出身顯貴 家學淵深

鍾會家世顯貴,父親鍾繇為曹魏相國、太尉,輔佐過曹操曹丕。

鍾繇是書法大家,與東晉王羲之並稱「鐘王」;始創小楷,後代稱為楷書始祖。

受家風薰陶,鍾會在書法方面也深有造詣。

他擅長行書和草書,隸書尤其強。

(圖)鍾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

很小的時候,鍾會就很聰明。

當時著名的大臣蔣濟到鍾繇家做客,看到了鍾會非常吃驚,對鍾繇說:「這個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啊,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一點兒也不怯場,這是個膽大如斗的奇才。

」後來父親鍾繇引見他和哥哥鍾毓去見皇帝曹丕,鍾毓頭一次見皇帝,嚇得全身是汗,鍾會卻很從容。

皇帝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皇帝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著他大哥的口氣說:「皇上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

」皇帝哈哈大笑。

鍾會早入官場,位歷顯要。

除了高官顯宦,鍾會還喜歡結交高人名士。

《世說新語》記載,鍾會久聞嵇康之名,邀約友朋拜訪。

正值嵇康在樹下打鐵,向秀拉風箱。

嵇康旁若無人,很久也不和鍾會說一句話。

鍾會起身離開,嵇康說:「你們聽說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鍾會說:「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

(圖)鍾繇書法

王戎、裴楷拜訪鍾會,一會兒就走了。

有位客人問鍾會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麼樣?」鍾會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

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

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我們從史書中看到關於鍾會的評價,幾乎全是負面的。

如:司馬昭老婆王元姬說:「鍾會見利忘義,喜歡製造事端,過度寵任會導致變亂。

」辛憲英說:「鍾會處事驕傲放肆,不是長久位居臣下人的行事方法。

」連老哥鍾毓都向司馬昭進言:「鍾會心懷奸詐,沒有人能保證他做出什麼事,不可委於大任。

這些評價可能因為後來鍾會背負「反叛」之名,而被誇張了,不可盡信。

二、精鍊策數 王佐之才

鍾會入仕之時,曹魏大權已經旁落。

曹家的皇帝形如傀儡,政權掌握在司馬氏手中。

一些在曹操、曹丕、曹睿時代主政的名門望族,後代已經倒向司馬家,如荀彧、賈逵、王肅等人的後人。

而鍾家,也盡力向司馬氏靠攏。

(圖)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葉雄/繪圖

開始的時候,鍾會是死心輔佐司馬家的。

在平定第二次壽春反抗中,他隨軍東征,任司馬師機要秘書。

鍾會出謀贊畫甚多,司馬師稱他有「王佐之才」。

反抗平定後,司馬師在回師途中重病去世。

司馬昭從首都趕到許昌看望老哥,接管軍隊大權。

這時,剛登基不久的皇帝曹髦以南方剛平定,下詔令司馬昭駐守許昌。

鍾會向司馬昭建議,從速回軍洛陽,以免被皇帝架空。

司馬昭採納了他的建議,火速回軍,駐紮於洛水之畔,把皇帝和權力牢牢攥在手中。

自此之後,司馬昭對鍾會非常信任,視為心腹股肱。

第三次壽春反抗,鍾會隨司馬昭戡亂。

當時,諸葛誕向東吳乞兵,東吳派全懌援助守城。

而全懌的侄子全輝、全儀與其他家有糾紛,舉家渡江投奔魏國。

司馬昭採用鍾會的計策,偽撰書信派全家僕人送給全懌,以全輝的口吻說吳國皇帝因為他不能奪取壽春要殺他全家,所以投靠魏國。

全懌聽聞,內心恐懼,遂向司馬昭投降。

瓦解東吳援軍後,諸葛誕獨木難支,不久城破被殺。

鍾會在此役中再立大功,而且展現妙計神算,人們甚至把他看成當代的張良。

朝廷表彰功臣,封賞鍾會為陳候。

鍾會的人生經歷到此,是同司馬家的利益結成一體的。

他不但出謀劃策,幫助司馬家平定兩次壽春反抗;甚而皇帝曹髦有不利於司馬家的舉措,他也堅定站在司馬家一邊。

對於皇帝曹芳被廢、三次壽春反抗,鍾會都採取傾向司馬家的立場,那又是什麼令他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呢?

(圖)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

在鍾會滅蜀前夕,一場亘古難見的醜聞發生了:

公元二六零年,眼看司馬昭越來越跋扈,皇帝曹髦終於不能忍受,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在這裡等候被他廢黜的羞辱!」於是,曹髦率領單薄的護衛軍衝出皇城,攻擊司馬昭。

司馬伷和賈充攔截皇軍,士兵們看到皇帝,不敢冒犯。

賈充對太子舍人成濟說:「晉王平時厚待你們,都是為了今天。

今天的事,有什麼可問的?」成濟抽出長矛,當場刺死曹髦。

弒死皇帝,可是驚天動地的事情。

雖然之前有廢黜皇帝,但古有先例。

直接弒殺皇帝,是叛逆得不能再叛逆的事情。

《晉書列傳第七》記載:「時魏高貴鄉公好才愛士,(司馬望)望與裴秀、王沈、鍾會並見親待,數侍宴筵。

」有那麼一段時間,鍾會得以親近曹髦。

朝夕相處,相與游宴歡愉,讓他不自覺對曹髦產生同情。

曹髦陡然被殺,強烈刺激鍾會的心理,促使他重新反思自己的行為立場:是繼續順從權勢鼎盛的司馬家,還是支持孤兒寡母的曹家?如果扶翼曹魏,又有何良方呢?

三、兵定西蜀 「叛亂」被殺

公元二六三年,司馬昭打算解決長久以來蜀漢對邊境騷擾的問題,一舉消滅對手。

朝野大臣對這樣的計劃都表示反對,只有鍾會積極支持。

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會同鄧艾、諸葛緒三線出擊,進攻蜀漢。

鍾會是本次伐蜀大統帥,本部軍隊十餘萬人,分三軍從終南山子午谷、褒斜谷、駱谷南下,始役攻克蜀漢北方據點陽平關。

(圖)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蜀漢大將姜維聽聞陽平關失守,回軍南下,據守劍閣。

姜維的撤退讓鄧艾從容挺進,抵達陰平關。

鄧艾邀諸葛緒合軍,打算穿過摩天嶺,繞過劍閣進攻成都。

諸葛緒以沒有收到上級命令為由拒絕,率軍與大統帥鍾會會合。

沒想到鍾會不領情,向中央指控諸葛緒畏敵不進,逮捕諸葛緒,吞併他的軍隊。

鄧艾直撲成都的計謀取得成功,蜀漢保衛首都的最後一道軍事力量被擊敗,劉禪面縛出降。

姜維收到劉禪投降的信件,知道抵抗無望,在回撤途中向鍾會投降。

鄧艾因為首先占領敵國首都,對自己的功績頗為得意溢於言表。

在沒有收到指示的情況下,擅自對投降蜀漢君臣任官封爵。

鍾會和監軍衛瓘聯名控告鄧艾有叛變跡象,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

鄧艾被捕後,鍾會進入成都,接收鄧艾的軍隊。

第二天,鍾會為已故魏郭太后發喪,召集所有將士和蜀漢君臣,宣稱得到郭太后遺詔,要求興兵廢黜司馬昭,復興魏室。

鍾會把親司馬氏的將領軟禁起來,打算讓姜維全部殺死。

計劃還沒發動,消息泄露。

外面軍官士兵誤以為要誅連他們,集體譁變,反攻鍾會大本營,鍾會、姜維皆被亂兵殺害。

後世都說鍾會造反,其實鍾會只反晉,不反魏。

其一,按當時鐘會的資歷威望,不足彈壓屬下將士,何況盤踞洛陽的那些老辣權臣?如果反晉反魏,兩處為敵,不異自取滅亡。

鍾會再蠢,也不至如此。

其二,鍾會如有野心,也會韜光養晦,暗中培植勢力,等待時機。

第一次率軍出征就急匆匆造反,完全不符合常理。

(圖)鄧艾(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葉雄/繪圖

實際上鍾會匆忙「造反」,是害怕班師回朝之後,被司馬昭明升暗降,褫奪兵權,失去復興曹魏的最好時機。

從大軍南下開始,他第一次吞併諸葛緒的軍隊,第二次吞併鄧艾的軍隊,壯大實力,就為了日後跟司馬昭對抗。

揆之以理,度之於情,鍾會的行為只有奉魏反晉的可能。

當時的中國,名義上還是曹氏統治,所以鍾會沒有造反的事實。

司馬篡魏之後,害怕人們心念舊朝,於是誣陷鍾會造反、想自立為帝。

史書因循,後世人都以為鍾會是真「造反」。

可惜鍾會徒有忠心,智慧能力卻不足於御眾,使一場復興魏室的終極大戰被消滅在萌芽中。

如呂思勉在《秦漢史》中說:「按鍾會之叛,實為魏諸將中思扶王室之最後者。

」鍾會是最後一個舉起曹魏反抗旗幟的人,他死之後,再也沒有力量反抗司馬氏。

司馬炎順理成章登上皇帝寶座,一腳把曹操後代踢出皇宮。

那天,司馬懿的老弟司馬孚拉著廢帝曹奐的手,流淚說:「臣死之日,固是大魏之純臣也!」這聽起來更像一種諷刺。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胡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鍾會突然謀反,其實這裡面另有玄機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並立對抗的局面被打破,此消彼長。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當時的形勢準備伐蜀,結果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唯獨司隸校尉鍾會支持,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派兵伐蜀,派遣鍾會,鄧艾,...

姜維捕蟬謀鍾會,司馬黃雀身後吟

鍾會是著名外交家、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這是一個極其早熟的孩子,智商也特別高。《世說新語》中,有幾段說鍾會的故事。另兩段出自晉書。汗不敢出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魏文帝曹丕,鍾毓緊張地全身是汗,鍾會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