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義釋華容道,這裡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發生在赤壁之戰後。
此時,曹操大敗,東吳氣盛,一路追擊曹魏,招降納叛,攻城拔寨,劉備卻只占據江夏小城。
如果曹操在此時被殺或者被捕,北方數州必然會群龍無首,再次出現漢末割據的大混亂。
而西晉末年出現的「五胡亂華」,或許就會提前數十年出現,北方黎民百姓必然遭受滅頂之災,亡國之痛。
即使沒有胡人乘虛入侵,北方再次陷入割據,遠遠要比單純對抗曹魏,要更困難,結局也更慘烈的多。
因為各地軍閥為求自保,必定會徵調更多百姓,搜刮更多民脂民膏。
到時即使可以統一天下,一個斷壁殘垣的國家,能否保護治下的黎民都將是個問題。
那此時的南方呢?必將被東吳橫掃。
如果北方的混亂是貽害無窮,那麼南方的局面則是當務之急。
雖說是吳蜀聯軍,可是蜀漢「入股」的只是諸葛亮的一張嘴和江夏的兩萬兵馬,未必能占到20%的股本,所以隨時有被東吳「稀釋吞併」的風險。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後幾回,就是蜀漢借勢奪取荊襄九郡的故事,可見單靠蜀漢自己的力量奪取頹勢的荊州都困難,更不用說抵抗風頭正盛的東吳。
其餘,則是諸葛亮一石三鳥之計的最後環節,降服關羽。
關羽,是大英雄,不僅本領高強,而且一生秉持「忠義」二字。
但是他有兩個小「怪癖」讓人很難理解,第一就是「傲上而不辱下」,第二是看重武將間的情意而瞧不起搖唇鼓舌的讀書人。
而這兩點恰好又是諸葛亮具備的特點,諸葛亮是很自信的,所以從出山以來,關羽就很「蔑視」這個乳臭未乾卻口若懸河的「憤青」。
於是,諸葛亮就藉此機會殺殺關羽的傲氣,以便今後能政令統一,大家也不傷和氣。
這也是諸葛亮明知關羽必然會「報恩」,卻執意讓他立軍令狀的原因。
諸葛亮,處理華容道的細節時,就是體現了這樣的素質。
從江夏小城一直到占據荊襄、川蜀以及漢中,沒有這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事,又怎麼敢奢談「三分天下」呢?
戰爭是政治的炮灰!如果諸葛亮察覺到這點關羽就不會死了
在蜀漢與曹魏爭霸的時候,因曹魏丟失了漢中,襄樊便成為曹魏鍥入蜀漢版圖的一枚釘子,是以,劉備視之為眼中釘,必然傾盡全力來拔除。而曹操卻不想打這個仗,主要不是打不過,只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曹...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看他為什麼不顧一切要興兵伐吳
看三國,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何在赤壁之戰中還能聯合孫權一起對抗曹操的劉備,為何奪取西川稱帝後,不是優先選擇結盟東吳共同對抗曹魏,而是調轉槍頭,興兵伐吳。
夷陵之戰後蜀漢實力大減,為何曹丕伐吳不伐蜀?難道害怕諸葛亮?
公元221年七月,劉備不顧眾臣勸阻,出兵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在最初的時候,蜀軍勢如破竹,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嚇得孫權慌忙求和,然而令劉備沒想到的是,拒絕了孫權的求和之後,名將陸遜來到了前線,戰...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擁有頂級戰略家的劉備集團為何迅速敗亡?外交實在太過拙劣
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即將拉開帷幕時,劉備藉口要聯合黃巾殘黨、擾亂曹操後方去了汝南,脫離了袁紹。後來,曹操進攻汝南,劉備投奔荊州劉表。正是在這裡,發生了「髀肉之嘆」的故事,講的是劉表宴請劉備,劉備...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諸葛亮知道關羽會在華容道放走曹操?你們可能都被歷史騙了!
其實這件事有許多傳奇色彩,從普通大眾而言這是諸葛亮的一次失誤,當然只要是人就會有失誤,不管歷史上吧諸葛亮吹噓得如何神奇,但他始終是個凡人,他一方面希望關羽能夠從這件事中看清事實,另一方面也是在考...
華容道諸葛亮為什麼放走曹操?是劉備不敢殺曹操嗎?
曹操敗走華容道,結果關羽早就在路上做好準備把曹操逮了個正著,但關羽看在當年自己被降,曹操也沒殺的份上放了曹操一馬。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是關羽放的曹操,不過算到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的人是諸葛亮,派關羽...
諸葛亮為何派遣關羽於華容道截留曹操?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皆因三國智者太多,勾心鬥角太厲害。這裡所說的三國指的是小說《三國演義》,而不是史書《三國志》,關於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個人感覺有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