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無情,一把大火燒掉了劉備的帝業,夢三國夷陵之戰的熊熊大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俗話說,水火無情,尤其火所帶來的災難是毀滅性的,其破壞力更徹底,一場大火過後連草木都會化為灰燼。
在古代,火被廣泛的應用於戰爭當中,用火來作為武器攻擊敵人,可令強大的敵人頓時陷入混亂,不管多麼強悍善戰的軍隊遭到火的襲擊都毫無還手之力,面對火攻任何先進的作戰器具都發揮不了威力。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藉助火這個外部因素,往往可以扭轉戰局,反敗為勝。
影響三國歷史的三次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最後決勝的關鍵因素都是一把大火。
官渡之戰,曹操採納了許攸的建議,一把火燒了袁紹烏巢的糧草,致使占有很大優勢的袁軍不戰自亂,一敗塗地。
赤壁之戰,周瑜一把大火燒的曹操人仰馬翻,落荒而逃。
夷陵之戰,陸遜一把大火燒的劉備幾乎喪生火海,火勢延綿四十座營寨,劉備兵敗如山倒,數萬蜀軍多半葬身火海,化為焦土。
在夷陵之戰的前期,劉備一度占了上風,在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劉備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實際上恰好相反,劉備每前進一步,都是邁向失敗的深淵,不斷的陷入被動,直到完全掉進了陸遜布置好的陷阱之中,最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狼狽不堪,幾乎丟了殘生,這能不令劉備即愧且怒嗎?當然更不服氣,但是回天無力,這一仗敗的太慘了,幾乎就是全軍覆沒,已經沒有力量反擊了!
吳蜀兩軍對峙於猇亭,劉備求戰心切,頻繁挑戰,吳軍堅守不出。
蜀軍屢次叫陣辱罵,吳軍裝聾作啞,不予理睬。
如此這般,一連數月,吳軍任你千條計我有老主意,以不變應萬變,蜀軍毫無辦法。
兩軍從春寒料峭的初春時節一直相持到酷熱難耐的閏六月。
蜀軍辱罵激將,對吳軍都不起任何作用,蜀軍已經沒有耐心了,但是攻不下也沒轍。
此時的吳軍將士也失去了耐心,他們認為主帥畏敵不前,有損軍威,令全體將士寒心,堅決要求出戰,陸遜照舊不准。
陸遜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在給孫權的信中說,夷陵是荊州的咽喉門戶,這是一場關係著江東的生死存亡的戰役。
但是他也很自信,他認為他的這個對手劉備其實一點也不可怕,是個軍事白痴,他有把握擊退劉備。
本來劉備最好的辦法的就是水陸並進,水陸並進吳軍還真不易抵擋。
但是劉備卻是舍船就步,連營四十里,可見劉備不僅不會打仗也不會治軍,對付這樣的軍事菜鳥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
所以陸遜在給孫權的信中說,主公您可以高枕無憂,看陸遜如何生擒劉備。
其實劉備也不是不知道水陸並進,實在沒有什麼水軍,說到底還是準備不足,他以為打仗就是打群架,數人頭就可以了,湊齊足夠的人馬,人多勢眾就能嚇倒人。
劉備因為戰線已經拉得很長了,他想速戰速決,但是需要打破陸遜的堅守策略。
劉備山谷中埋伏下八千精兵,而派出吳班率數千老弱殘兵在平地安營紮寨,以為誘敵之計,一旦誘出吳軍,八千精兵一起殺出,可一鼓聚殲吳軍。
吳軍的將士果然有的就要上當,認為現在是好機會,可以消滅這伙蜀軍。
但是陸遜又不准,他很快看出了劉備的意圖。
他跟那些急於出戰的將士說,山谷中一定埋伏有大批最精銳的蜀軍。
果然,吳班在平地活動很久,不見吳兵的一個影子,誘敵之計顯然又未得逞,山谷中的蜀軍只好現身。
此時吳軍將士才發現陸遜果然料敵很準,對陸遜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開始服氣陸遜了。
天時地利人和,劉備一樣都沒有占,全被陸遜包了。
五黃六月,是江南一年中最難熬的時節,酷熱難耐,暑氣逼人,蜀軍將士本來士氣高漲,但是現在身處在火爐中一樣,被這鬼天氣折磨七葷八素了,估計早就熱倒一片了,不斷有人中暑,加上陸遜堅守不出的持久策略,將蜀軍將士的體力毅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哪裡還有鬥志,此時蜀軍的鬥志完全渙散!還沒有打仗,蜀軍將士就已經普遍產生了厭戰情緒。
劉備也實在拿老天爺沒有辦法,只好令水軍舍舟全部轉移到陸地上,將軍營設於深山密林里,以避暑氣,依傍溪澗,就近取水,暫且屯兵休整吧,實在是熱的受不了了,只待到了天高氣爽的秋季再跟吳軍決戰。
劉備將軍隊撤回深山密林之中避暑,等到秋季再跟陸遜一決雌雄。
但是他忘記了,他並沒有跟陸遜約定決戰的時間,這是兩軍交戰,不是一家說了算。
蜀軍耗不住了,吳軍的精神頭上來了。
陸遜發現,蜀軍已經處在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補給困難,加上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嚴重,顯然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為了萬無一失起見,陸遜在做全面的反攻的前夕,派出小股部隊做試探性的攻擊。
但是一出擊,就被蜀軍打敗。
這時候吳軍將士認為在跟蜀軍對峙的時候進攻才是時候,現在蜀軍都撤回去了,連營百里,防守的已經很嚴密了,似乎很難取勝。
在該打的時候退縮,在不該打的時候又去打,白白的損失了許多人馬。
但是陸遜說,我們軍隊的犧牲不是毫無意義,而是意義非常重大,通過這次試探性的進攻,我已經知道怎麼樣對付劉備了。
要知道,劉備號稱天下梟雄,足見也不是等閒之輩,在前期蜀漢集結大部分兵力,還是不容小覷。
現在被我們耗的已經沒有前期進攻那股勢頭了,相持一久,軍隊不戰都疲憊不堪了,我們以逸待勞,他們勞師遠征,又耗了幾個月,已經完全沒有戰鬥力了。
而我們休息的很充足,將士們忍耐了很久了,他們士氣低落下去正是我們士氣高揚的時候,現在正是我們生擒活捉劉備的時候。
吳軍各帶茅草及其他引燃之物,向密林深山之中的劉備發起突然襲擊,將蜀軍木柵所築成的營壘點燃,炎夏之際放火是最妙不過的了。
營寨起火,盛夏時節的樹林、茅草不點火也自燃,火勢迅速蔓延,殃及四周的樹木。
天公不作美,又颳起了大風,火勢順風,深山中蜀軍百里營寨連在一起同時起火,一發不可收拾,蜀軍陷入一片火海。
大火燃燒了整座山林,烈焰沖天,在血紅火光映照的指引下,吳兵猛虎般的撲過來,蜀軍軍營早已一片混亂,哪裡還有還手之力,被殺死燒死無數,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兵力逃出火海。
吳將朱然率軍五千首先突破蜀軍前鋒,前後夾擊。
吳軍將士全部出動,蜀軍大敗虧輸,死的死,降的降,丟盔棄甲。
蜀軍將士被大火燒死化為焦土的,被敵人殺死順流漂人江中的,一片狼藉,慘不忍睹,可謂浮屍滿江,血染巫峽,這一戰蜀軍將士死傷恐怕是難以計數! 劉備打發到江北鎮守的黃權也被吳軍切斷了跟劉備的聯絡,黃權只好投降曹魏。
劉備大概很後悔沒有聽黃權的,所以他一點也沒有怪黃權投降曹魏,他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
所以黃權投降了曹魏,劉備沒有株連黃權的家人,照樣給予照顧。
曹丕很賞識黃權,任命他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
曹丕對黃權說,你投降我大魏,是受到了陳平韓信的故事啟發而棄暗投明嗎?黃權回答說,劉備對我特別禮遇恩寵,我也是被迫無奈才不得不歸順大魏。
當時我軍兵敗如山倒,我跟大部隊完全失去了聯繫,我走投無路,但是我不會投降此時的敵人孫吳,只能投降陛下。
況且敗軍之將,得蒙陛下免死,已經是很幸運的了,哪裡還敢跟古人相比呢!此時有傳言說黃權家人因為黃權投降受到株連,已經被殺了,曹丕要為黃權的親人舉行個悼念的活動什麼的,但是黃權知道這一定是謠言。
他很了解劉備諸葛亮,他說我跟劉備諸葛亮推心置腹,我想劉備一定能理解我投降的苦衷,劉備也不是那樣蠻不講理的人,他不會誅殺我的家人。
果然,後來證實黃權的家人沒有受到絲毫的牽連。
吳軍齊集猇亭,連破劉備軍營四十座。
劉備狼狽不堪,幾乎不曾葬身在火海中,在御林軍的拚死護衛下才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
這一戰蜀軍東征將士喪失殆盡,糧草物資大半化為灰燼。
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曾經被劉備部將張南包圍的吳將孫桓趁機突出包圍,被人圍困很久的孫桓,積下了一肚子的惡氣,正好在劉備身上出出氣,於是孫桓一路窮追猛打,劉備幾乎被孫桓生擒活捉,劉備的後衛將軍傅彤拼了一條命才算保住了劉備作為皇帝的體面,否則難免被俘之辱。
劉備被孫桓追趕的上氣不接下氣,孫家子弟個個如狼似虎,孫桓當年不過二十多歲,劉備被這樣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逼迫,他當然不服氣。
劉備不禁氣憤的說,我出道的時候,孫桓這小子還在吃奶呢,沒想到今天盡然被這小子逼迫到這步田地!
劉備終於逃入白帝城,吳將潘璋、徐盛等人一路追擊,幸虧趙雲率軍前來接應,擋住吳軍。
此時的吳軍就要不要繼續追擊劉備展開討論。
潘璋、徐盛急於立功,極力主張乘勝追擊,攻下白帝城,活捉劉備。
孫權寫信問陸遜的意見,陸遜、朱然認為追到這裡可以了,吳蜀兩國間的戰爭不宜陷入的太深,不要給強大的曹魏有可乘之機。
關羽在攻打曹仁的時候,孫吳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是玩這套的高手,豈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了。
果然如陸遜所料,魏軍多路出兵,打算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孫權後方。
其實早在劉備百里連營的消息傳到曹魏那裡,曹丕就知道劉備必敗,他說沒有連營百里能拒敵的,劉備犯了兵家大忌。
兩家斗的差不多了,我們也該行動了,但是孫權早有準備,派呂范諸葛瑾等擋住了南下的曹仁、張遼、曹休、曹真等幾路大軍,這一戰曹魏也是無功而返。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孫權形象
夷陵之戰劉備敗的很慘,他不甘心他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當曹魏趁機伐吳的時候,劉備寫信給陸遜說,曹魏將要趁機進兵江陵,我也想趁這個機會捲土重來,將軍覺得怎麼樣,要不要奉陪到底?陸遜回信說,我勸您啊,還是消停吧,才吃了敗仗,你哪來的力量奉陪我呢?非要再次東征,也不過多慘敗一次,還是不要大老遠的跑來送死的好!儘管劉備無力東征雪恥了,但是勝利一方的孫權還是派人來向劉備求和。
中大夫鄭泉代表孫權前往白帝城,拜訪劉備,謀求兩家和解。
孫權這個時候是可以化解曹魏的威脅,但是他更願意跟劉備和好,不是因為孫權覺得劉備比被曹丕親,而是因為曹魏比劉備強。
曹魏太強大,相比吳蜀都很弱,只有兩家相對弱小的聯合起來才可以對抗強大的一方,若蜀漢被滅,孫吳也就快了。
同樣。
若孫吳被滅,蜀漢也會隨即完蛋。
如果兩家繼續打下去,必然同歸於盡,最後便宜的還是曹魏。
孫劉兩家抱團取暖,不是因為親熱,而是有曹魏強大的壓力,孫權很清楚這一點,劉備不管怎麼說,也是明大勢的一代梟雄,於是孫、劉兩家經過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後重歸於好。
但是劉備此戰之後是一蹶不振了。
他征戰了大半輩子,親自領導的戰役,失敗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每戰必敗,戰敗就逃,狼狽不堪。
但是夷陵之戰是劉備的一次豪賭,可以說他押上了老本,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而劉備是不會打仗的,在此戰中他豈止是一著不慎,而是完全的冒進主義,所以他輸給了他的後生晚輩,這讓他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這一仗是他的生命,所以在他慘敗退回到白帝城後,不久在憂憤中駕崩,隨著劉備的去世,三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陸遜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原因很簡單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有三股勢力脫穎而出,即曹操、孫權、劉備。如果細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這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
夷陵之戰,劉備輸掉了國運,那麼究竟輸在哪?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都知道劉備奮鬥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建立了蜀漢政權,橫跨荊州北部和益州,勢力達到鼎盛。然而沒有想到的先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後劉備憤起伐吳,發動夷陵之戰,又被陸遜火燒連營,輸掉了國運。...
貧的鬥不過富的!陸遜大手一揮幾百里地就送出去了
陸遜在接到孫權命令之後,立馬便給孫權上了一道摺子,這道奏摺的意思是,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認為劉備兵勢強大,對吳軍有著地勢上的居高臨下的壓迫性,吳軍水軍無法...
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此戰後蜀漢再無回天之力
夷陵之戰,為三國時期的一場決定魏蜀吳三國命運的大戰,此戰後蜀漢國力大損,劉備因而在白帝城含恨而終。因而夷陵之戰與曹袁之官渡、魏吳之赤壁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
只需三招,劉備就能收復荊州,打垮孫權,替關羽報仇雪恨
東吳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斬殺關羽後;劉備臥薪嘗膽準備兩年,親率數萬精兵東征,要為關羽報仇雪恨,奪回荊州,卻在夷陵之戰被吳將陸遜大敗。此戰蜀漢四萬中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沙摩柯部武陵蠻軍一萬同樣全滅,...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吳魏交兵之間,諸葛亮於黃初四年(公元223年)二月到了永安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劉備在秭歸召集部下商討興兵伐吳的大計,哪知道手下的黃權又出來反對:"吳人悍勇善戰,我們如今延長江順流而下當然容易,一旦有什麼閃失逆流而退則幾乎辦不到。我願意為前鋒...
三國里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虛偽為什麼和諸葛亮為什麼要害死關羽
我們先講下劉備是怎麼死的。火燒連營。 三國大戰中積極防禦戰……夷陵之戰劉備為重新奪取荊州,替關羽報仇,對孫吳大舉進攻。開戰之初,蜀軍步步緊逼,吳軍節節敗退。後來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指揮戰事。陸遜...
此戰奠定了後三國格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夷陵之戰打響,曹丕與孫權如何結盟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漢大司馬、益州牧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改元章武,史稱蜀漢。當上皇帝後的劉備對於孫權襲取荊州、斬殺關羽一直耿耿於懷。於私,劉備和關羽情同兄弟,為關羽報仇在清...
此人是絕世名將,也是中國歷史最悲催主帥,被全軍將士鄙視、厭惡
公元221年,農曆六月,蜀漢的皇帝劉備準備大舉討伐孫權,為他的大將關羽報仇。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可以說是劉備,借用了東吳的勢力抵擋了曹操的進攻,而且趁機占據荊州,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基業。但關羽作為荊...
赤壁之戰只是確立三國的基礎,真正確立三國鼎立之勢的是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後,曹操回軍北方並將兵鋒指向關中、涼州一帶,而劉備和孫權的聯盟也繼續發揮著作用,但是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問題的爭端並沒有因此結束。特別是劉備通過武力奪得西川和漢中(郡名,今陝西漢中東)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