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絕世名將,也是中國歷史最悲催主帥,被全軍將士鄙視、厭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1年,農曆六月,蜀漢的皇帝劉備準備大舉討伐孫權,為他的大將關羽報仇。

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可以說是劉備,借用了東吳的勢力抵擋了曹操的進攻,而且趁機占據荊州,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基業。

但關羽作為荊州方面的守將,桀驁不馴,不懂得政治謀略,違背諸葛亮聯孫抗曹的遠大計劃,在圖謀進攻曹魏的同時還要與孫吳結怨。

關羽的一意孤行,換來了悲慘的結局。

蜀漢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劉備沒有做到。

他對關羽之死感到憤怒,發兵攻吳。

這就相當於繼續貫徹關羽的兩面為敵的方針而拋棄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大計。

翊軍將軍趙雲表示反對:我們的敵人是曹操,不是孫權。

滅了曹操後,孫權自然臣服。

現在曹操剛死,他兒子曹丕就篡位稱帝了,這正是他們人心不穩的時候,我們應該早日北伐,關東的人民一定會響應我們。

你現在跟孫權交戰,戰爭勝負不會輕易揭曉的,這不是上策。

除了趙雲之外,還有很多的反對者,這其中包括諸葛亮,劉備都一概不聽。

有一個平民秦宓上書,被劉備逮捕入獄。

當然,劉備也有支持者。

他的堅定支持者就是車騎將軍張飛。

在劉備下令東征之後,張飛就立刻集結部隊一萬多人。

但還沒出發,張飛就被他的部將范強、張達給刺殺了。

張飛的死實際早有預見,他非常喜歡鞭打士卒,粗暴對待自己的手下。

劉備早就警告他:你天天鞭打他們,還把他們留在身邊,早晚會出事。

果不其然,受夠了虐待的范強和張達趁著張飛熟睡,割下了這位猛將的首級,去投奔東吳了。

劉備得到張飛死訊後非常痛心,說:「飛死矣!」

但這一切都只會增加他對孫權的仇恨而已。

公元221年農曆七月,劉備大軍集結到白帝城,開始東征。

孫權讓南郡太守諸葛瑾給劉備寫信:你跟關羽再親近,也比不上先帝劉協吧?荊州再大,也比不上全國吧?既然雙方都是你的死敵,你也應該先進攻重要的一方吧?

劉備不理他。

這時,有人開始造謠,說諸葛瑾暗通劉備。

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諸葛瑾要通敵是很容易的。

不過孫權有非常高的識人之明和用人不疑的魄力,他說:我跟諸葛瑾誓同生死,他不會背叛我,就像我也不會辜負他一樣。

這話聽起來太舒服了,作為大臣會被融化。

孫權的表態,展現出一個一流政治家的成熟穩重。

擇主而仕,要擇的就是孫權這樣的人吧。

求和不成,最終還得一戰。

劉備的第一個目標是巫縣和秭歸。

蜀漢將領吳班、馮習率領四萬兵力作為先鋒,他們順利打敗孫權將領李異、劉阿,然後攻占秭歸。

治中從事黃權向劉備建議:我們是順流而下,往前容易,要退困難,我願意當先鋒,陛下您應該坐鎮後方。

劉備報仇心切,當然不肯躲在後面。

於是就從白帝城到達秭歸。

這時是公元222年的農曆二月。

劉備雖然沒有採納黃權的意見,但從中得到啟發,就讓黃權帶兵到長江北面駐守,可以同時防範曹魏和孫權兩方面的偷襲。

此時,武陵郡的五個蠻族部落都背叛孫吳,向劉備表示歸屬,請求做蜀漢的先鋒。

這是從前劉備在荊州施行仁政所換來的回報。

一時間,形勢對蜀漢一片大好。

孫權看到形勢不利,起用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率領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將領共五萬的兵力禦敵。

眾將領都要出戰。

陸遜說:劉備軍鬥志旺盛,又占據了險要的高地,我們主動進攻非常不占優,就算打贏了也沒什麼大用,但一旦打輸就會傷到元氣。

所以目前應該靜觀其變。

劉備軍都沿著山紮營,被樹木石頭阻隔住了,施展不開,我們應該耐心等待時機。

眾將領都不明白陸遜的意思,以為他膽小不敢應戰,都對他很不滿。

公元222年,農曆五月,劉備命令吳班、陳式率領水軍順流而下,進攻夷陵城(湖北宜昌)。

東吳大都督陸遜堅守不出。

劉備再派張南從陸路進攻夷道城。

東吳的孫桓領兵拒敵,但是被張南打敗後就退到城內死守。

張南將夷道城圍住。

劉備看到各路都進展順利,自己也從秭歸進駐到夷陵前線。

他將大軍的營寨從秭歸一直建到夷陵,連營七百多里,全部都依據山谷而建。


八月,孫權為了避免和曹魏、蜀漢兩線作戰,就向剛剛稱帝不久的曹丕上書請降,並且把曹魏降將于禁送還。

曹魏群臣都祝賀曹丕,只有侍中劉曄提出異議:孫權不會莫名其妙來投降稱臣的,一定是因為劉備進攻,他怕我們魏國也趁機偷襲他,而且此舉還可以借我們的威勢嚇唬劉備。

我們曹魏占據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蜀吳兩國都是偏安一個州的小國,本來互相支援還能存活,現在居然互相攻伐,這叫自取滅亡。

我們應該大舉渡江偷襲孫權的後方,東吳兩面受敵,肯定亡國在即。

東吳亡了,蜀漢也就孤立了。

到時候我們和蜀漢各得一半東吳的土地,還是我們大占優勢。

劉曄的計策非常狠毒,他看出了打破天下三分的平衡局面的契機。

如果魏文帝曹丕能夠英明果斷地採納劉曄計策,三國歸一可能會提前到來。

曹丕說:別人來稱臣投降,我還打他,那不是讓天下人都不敢來投奔了嗎,還不如接受東吳投降,進攻蜀漢的後方呢。

劉曄急了,說:蜀漢離得遠,我們大舉進攻肯定見效慢,蜀漢一聽說我們進攻了肯定就退兵了。

這樣等於什麼都沒發生。

現在劉備正在憤怒之時,要是知道我們也進攻東吳,他肯定跟我們爭奪東吳的土地,那麼吳國就亡定了。

但曹丕聽不進去,堅持要接受東吳的投降,然後趁機向東吳索要了大量的進貢物品。

曹丕的行為從心理學上可以找到依據。

在面臨真正的重大機會的時候,他表現出了內心的膽怯,不敢接受,不敢面對。

這正如我們每個人都很想當大官、高管,想要擔當大任,但當真正有人給你退位讓賢的時候,很多人反而不敢接受。

還有很多人喜歡說怎麼投資,怎麼開店,但當真正機會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又開始害怕,最後用一句「算了」完事。

曹丕的行為模式,跟這個非常相似。

他已經登上了皇位,富有四海,他對於劉曄的計策所引發的天下巨變心生畏懼。

他寧可繼續安逸,暫時還沒有做好改變的心理準備。

最後,曹丕向東吳索要的貢品是超出禮制的,這一點也符合心理學。

這是一種典型的尋求自我安慰。

他知道自己不接受劉曄的建議實際上是錯誤的,他的內心是有些失落的,於是就尋求在其他方面的補償,藉此安慰自己,或者說是麻痹自己。

所以,他故意為難東吳,跟東吳要很多的東西。

這樣就可以在內心告訴自己:看,其實我這麼做也不虧。

以上分析充分顯示了魏文帝曹丕在膽略、抉擇方面比他的父親曹操還是相差甚遠的。

不過,曹丕的眼光卻並不差。

當他得知了劉備的部署時,就作出預測:劉備不懂兵法吧?一條線連營七百里,哪有這樣打仗的?劉備在山林險阻的地方駐軍,犯了兵家大忌,看來不久就能聽到孫權的捷報了。

此時,蜀將張南圍攻夷道城甚急,孫桓就向陸遜求援。

諸將都請命去救。

陸遜說:不能去。

眾將就問:孫桓是主公的表親,怎麼能不救?

陸遜說:孫桓很得人心,城池堅固糧食也充足,肯定能夠穩守不失。

我們繼續堅持,只要我的計策成功了,他們那也就自然而然化解了。

東吳的很多將領都是從孫策時代就跟隨的,戰功赫赫,久經沙場,對於陸遜這個儒生,他們本來就不服氣。

現在看到陸遜堅持不肯去救援孫桓,更加看不起他,覺得此人膽小如鼠。

大家一起借著話題,逼問陸遜:你有什麼計策,說出來我們大家聽聽!

陸遜大怒,站起身來,手握劍柄,喝道:劉備是天下聞名的英雄人物,曹操也忌憚他三分,現在他已經殺到我們門前了,這個人是個勁敵。

你們都是國家重臣,這個時候應該同心協力,一致對敵,才對得起國家。

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公讓我們來帶領各位,就是因為我能忍辱負重。

你們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能隨便擅離職守。

軍令如山,誰敢再犯?

看到這樣的大都督,東吳諸將再也不敢爭論。

但是內心深處非常痛恨陸遜,不僅懦弱而且蠻橫。

大家都在內心深處為東吳的危亡感到擔心:主公用人不當,我們恐怕要完蛋!

陸遜的心機果然深沉,陸遜的隱忍也確實長久。

他一連堅守六個月都不跟蜀漢決戰。

劉備心生一計,讓吳班帶領幾千人從山林中出來,到平地紮寨,想要引誘東吳出擊。

吳軍的將領都躍躍欲試。

陸遜說:這一小股人馬突然跑到平地來安營,肯定有詐,不要出擊。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自知計策無效,就把埋伏在山谷中的八千伏兵撤走了。

陸遜跟將士們說:看吧,不讓你們進攻,就是料想他們肯定有詭計。

各位將領唯唯諾諾,但內心還是不服氣的。

此時,陸遜突然命令部將宋謙去追擊蜀漢撤走的軍隊,由於出其不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攻破了蜀漢的五個營寨,還斬殺了大將。

各位將領總算見識到了陸遜的另一面,對他的偏見不再那麼大。

歷史上使用堅守之計的人大有人在。

每當敵人遠道而來,氣勢逼人,就可以採用堅守之策。

一來可以消耗敵人的士氣、鬥志、糧草,二來可以嘗試截斷敵人的歸路或糧道,又或者靜觀其變,等待破敵的良機出現再行動。

這個計策可謂非常有效。

長平之戰的初期廉頗就是採取堅守之策,但很可惜,趙王聽信了讒言,最終將廉頗撤換了,導致了大敗。

每當將帥身在前線的時候,後方的君主都會形成制約。

廉頗就是這樣。

孫權算是三國時期的英主,但看到陸遜堅守了好幾個月還是不開戰,也產生疑慮,就派人去問陸遜:為什麼還不打?

陸遜說:夷陵是要害之地,要是丟失了,整個荊州都會陷入危境。

所以一旦開戰,我們就必須取勝才行。

劉備違背天意,強行來進攻我們,我們是自衛反擊,堂堂正正,你放心,勝利就在眼前了。

我當初擔心蜀漢會水陸同時進攻,沒想到他現在已經捨棄水軍,都改為陸軍了,而且連營紮寨,看來他的部署沒什麼水平。

您就高枕無憂吧!

孫權就不再干涉陸遜。

孫權的用人水平,非常高超。

所謂用人不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這一年的農曆閏六月,陸遜感覺時機已到,準備反攻。

諸將都說:一開始的時候不攻擊,現在蜀漢大軍都攻到我們國內好幾百里了,而且他們在每個要害的地方都守衛森嚴,這時候進攻恐怕沒什麼效果。

陸遜說:劉備很不容易對付,他們剛到的時候,鬥志昂揚,精力集中,我們很難占到便宜。

現在一連耗了好幾個月,他們早就懈怠了。

反攻的大好時機已經到來。

話雖這麼說,但陸遜沒有展開大規模的進攻,而是用小股兵力進攻劉備的一個營寨,以作試探。

試探的結果是,戰況不利。

吳軍將領們都說:這就是白白犧牲。

陸遜從掌握吳軍的指揮到現在為止,都一直沒有得到將領們的絕對信任。

一開始大家對他厭惡、憎恨、鄙視,直到現在他也只不過打贏過一個小仗而已,他到底有什麼能力能夠讓這麼多沙場老將都聽他的指揮,他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聰明英明的主公孫權對他信任有加,這些都寫在所有的將士們臉上,他們想要得到答案。

陸遜的這種痛苦是常人所絕對難以忍受的。

他的將領,他的士兵,所有人都在內心深處討厭他。

他是軍中的最高指揮,卻十足是一個孤家寡人。

雖然將士們嘴上不敢說,但眼神中所透露出來的鄙視,足以讓一個普通人崩潰。

這種情況一連持續七八個月。

面對這樣的境遇,陸遜還是鎮定自若,不改本色。

這大概就是名將的風範吧!

縱觀整個三國,能夠有陸遜這種氣度的人,也寥寥無幾。

終於,陸遜用他深沉聲音地說:我已經有破敵計策了。

於是,陸遜命令士兵手持茅草,乘風放火,以火攻方式發動反擊。

火勢一經蔓延,陸遜就下令全軍出擊。

結果吳軍斬殺了蜀漢大將馮習、張南以及武陵蠻的沙摩柯,一連攻破四十多座營寨。

蜀將杜路、劉寧投降。

劉備將自己的部隊集結到馬鞍山(湖北宜昌市的西北)自保,但被陸遜的大軍四面衝擊,最終土崩瓦解,死傷幾萬人。

劉備單人匹馬趁著夜色逃出重圍。

被圍困於夷道城的孫桓,看到吳軍反攻,也出城作戰。

他遇到陸遜後,趕緊向他道歉:之前我一直記恨你不派兵來救我,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你調度有方早有安排。

急於立功的孫桓立刻展開對劉備的追擊。

劉備逃跑到石門山,差點被追上。

幸好蜀漢之前在這一路上都設置了驛站管理馬匹,驛站的人焚燒鎧甲物資擋住了追兵的路線。

劉備一路上收了些散兵退到巫縣,沒想到孫桓緊追不捨,居然在夔道這個地方趕在了劉備前頭。

劉備嚇得直接棄馬翻山而走。

翊軍將軍趙雲得到消息,從江州過來迎接,才將劉備安然送回白帝城。

劉備大罵:當年我去東吳的時候,孫桓還是個小孩,現在居然把我逼到這個地步!

夷陵之戰兵敗後,在長江以北駐紮的黃權被斷絕了回蜀漢的道路,投降了曹魏。

馬良被吳軍的步騭打敗殺死。

蜀將傅肜作為殿後,最後被吳軍圍困,不肯投降,壯烈戰死。

程畿本有機會可以撤退,但他說沒有接到命令,堅決不肯走,最終也戰死。

劉備羞愧難當,自責道:我被陸遜羞辱,真是天意!

夷陵之戰的戰敗使得蜀漢元氣大傷,在三國之中,蜀漢本來就最為貧弱,經此一敗,損兵折將,國內也叛亂四起,劉備不久就病逝,接管軍政大權的諸葛亮馬上重新聯吳敵曹,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才得以讓蜀漢恢復生機。

《中國古代戰爭100場》系列之夷陵之戰

劉弘文為您全面解讀中國古代戰爭,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中死而復生,改頭換面的蜀將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夷陵之戰涉及的人物很多,魏蜀吳三家均有提及,但有這麼幾個人物的命運卻被改動很大,有的被...

此戰奠定了後三國格局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