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謀臣武將為何紛紛競相投奔大奸似忠的奸雄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多謀臣武將為何紛紛競相投奔大奸似忠的奸雄曹操?

魏蜀吳三國的爭雄,說穿了就是一場人才爭奪戰。

誰能招攬到更多的人才,誰就有了更多一展抱負、圖謀天下的本錢。

在對亂世天下英雄的招攬上,曹操、劉備二人,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弔詭的是羅貫中歷史演繹下的根不正、苗不紅的奸雄曹操似乎比根正苗紅、打著大漢劉皇叔旗號的劉備更有人緣,以致天下英雄競相投之。

劉備用自己恢復漢室、救民水火的政治抱負,用自己不值幾個錢的眼淚、用自己摔孩子收買人心之類的手段,的確招攬來了張飛、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人的忠心輔佐,但若與曹操相比,其招攬天下英雄的視野和心胸,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說得難聽些,他們二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固然想著法的美化劉備陣營中的人和事,但終究不能改變三國最後一統魏晉的史實、所以憑藉著曹操招攬來的天下雄才,最終使北方的魏晉結束亂世,收攬了天下一統的果實。

從歷史上看,曹操在招攬天下雄才上,究竟又有哪些不同尋常的過人之處呢?

恢復漢室,這幾乎是劉備和曹操早期創業的共同旗號,但與劉備的空談抱怨相比,曹操更像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曹操一出場,就非同尋常,乾的往往都是能夠轟動天下的大事。

比如,懷揣七星寶刀,以獻刀為名,深入虎穴,伺機刺殺不尊漢室、戲耍皇帝、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的漢賊董卓。

事情敗露後,又機智出逃家鄉,發矯詔、扯旗子、拉隊伍,聚攏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曹操早年的這些創業及其不計生死地在眾諸侯患得患失、相互算計、裹足不前、放縱董卓西逃的時候,僅率自己單薄的兵力獨自追擊董卓的壯舉,實則就先聲奪人地在天下英雄面前廣而告之了他的心系漢室、心繫天下的宏偉抱負。

在曹操率兵獨自追擊董卓西逃的時候,同樣心系漢室、心繫天下的劉備,又在幹什麼呢?裹足不前,坐觀成敗。

口口聲聲地救漢室、救天下,當該捨命相救的時候,貌似大仁大義的劉備偃旗息鼓地自焉了,而被抹黑千年的奸雄曹操卻雄起地一把,而且因遭董卓部下的伏擊,幾乎連命都搭上了,若不是曹洪捨命相救,曹操很可能就成為了董卓的刀下之鬼。

誰是真心地心系漢室,誰是真心地心繫天下,追擊西逃的董卓成了一塊試金石。

所以,透過三國演義第一回對三英斗呂布的精彩描寫,看似劉備三兄弟風光無限,而實則真正的贏家卻是曹操,從此之後,曹操打開了自己招攬天下英雄豪傑,共同打拚恢復漢室宏圖偉業的大門。

其次,曹操有著袁紹、劉備、孫堅、公孫瓚等眾諸侯所沒有的那種超級的戰略眼光。

袁紹一幫子諸侯在漢末亂世算計爭搶更多的是地盤,而曹操爭搶的卻是天下的王道——尊崇漢室,結束戰亂、救民水火。

曹操的很多詩詞言明了他的這種心志。

在眾諸侯不尊漢室、爭搶地盤的時候,曹操第一個從兗州率兵千里西去洛陽勤王,把風雨飄搖、飢餓困頓中的漢獻帝迎回自己的地盤許昌供奉起來。

在沒有戰略眼光的袁紹袁術等人,紛紛爭搶傳國玉璽,都把漢獻帝看作無用廢物的時候,曹操卻從善如流地把它當作天下的奇貨據而有之,從此使曹操站在了王道的制高點,名言正順地挾天子以令諸侯,或以正討逆,或收攏人心。

貴為皇叔的劉備難道不知他的皇侄漢獻帝被董卓及其各地割據軍閥蹂躪肆虐,他肯定知道,只是沒有把這種天下奇貨據而有之的戰略眼光而已。

曹操出乎尋常地尊崇漢室,也就首先站到了王道的制高點,抓住了天下歸心的總樞紐。

所以,他的成功首推的也還是這種百勝之首的義勝。

這與梁山宋江打出的替天行道這面大旗,走的是同一路數。

第三,曹操用人,不問門第、不問來路、不拘小節、唯才是舉,為我所用。

這種包容天下萬物的恢弘氣度,偌大心胸,也給當時漢室門閥制度下懷才不遇,幾無用武之地的英雄豪傑創造了輝煌人生的大舞台。

曹操陣營中,三教九流,各司其事,共聚一堂。

只要是能用得上的,都用人所長的使用起來。

比如、算卦天象,預測吉凶的管格,走投無路的髮小許攸等人,曹操都能言聽計從地為我所用起來。

在官渡之戰中,正是許攸獻上的燒糧計,而釜底抽薪地袁紹幾十萬大軍的口糧,使其恐懼口糧,不戰自潰。

還有曹操不計前嫌地收容、重用頻頻跳槽、幾易其主的張繡、張郃、張遼、龐德等一竿子對方營壘跑過來的降將,也足見其容人氣量之大。

與曹操這種用人的恢弘氣度相比,劉備、孫權就顯得太多的小家子之氣,甚至齷齪不堪。

比如、對鳳雛龐統的量才使用,孫權、劉備更多鼠目寸光地以貌取人,竟然因為其醜陋之貌相,而拒見、冷落。

而曹操對龐統則是真真誠誠地思賢若渴,為我所用。

孫劉二人如此之心胸,又如何招攬天下英才。

還有劉備只知重用自家兄弟關張二人,而對公認武藝超群、賢良淑德的趙雲,則大材小用地當作自己的貼身保鏢,甚至不敢大用起來,估計畏懼的也是趙雲身上的一身正氣、賢良淑德,怕其搶占了自己的風頭。

再者,曹操對人才的尊崇和禮遇也是超一流的。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往往被視作他思賢若渴、尊崇人才的樣板,實際上劉備真正虛心地尊崇過諸葛亮的才幹和意見嗎?現在,有不少歷史性的反思之文已談過此事,筆者也就不一一引述了,諸葛亮追隨劉備,終其一生也是一種悲劇式的,關鍵時刻,根本就聽不進去他的諫言,更談不上言聽計從了。

比如、替關張兩兄弟復仇式的夷陵之戰,更是把諸葛亮、趙雲的諫言棄之如履,更甚至者,也還拿彭羹的以死相諫為自己的一意孤行祭旗。

現在,已有不少人洞穿了劉備尊崇人才的虛情假意。

比如,用摔阿斗的方式安撫七進七出、血染戰袍的趙雲等,終其一生,劉備又幾時真誠地對待和禮遇趙雲的忠誠。

反觀曹操,每遇人才來投,不是遠遠下馬相迎,熱情擁抱,就是用自己享用的衣服、馬鞍、美食,或親手衣之,或為之享用。

比如、張郃從袁紹陣營來投,曹操欣喜若狂地把其比作微子去殷,倍加恩寵。

夏侯惇引薦典韋,曹操驚嘆他的相貌魁偉而立馬獻上自己穿的錦襖給其穿上,並稱之為古之惡來,以示恩寵。

許褚來降,曹操幾乎是複製了典韋的那一套恩寵模式,把其視作劉邦的腹心樊噲。

西涼馬超陣營的龐德被擒而降,曹操更是超乎常人地親自扶起上馬,並眾星捧月式的為其牽馬而行。

想一想,曹操貴為大漢丞相,位極人臣,卻能屈尊為一個對方陣營的降將牽馬而行,受此尊崇,又豈能不讓人歸心似箭呢!所以,打對人才的尊崇這張牌,真正的高手不是哭鼻子的劉備,而是被千古罵作奸雄的曹操。

時人皆認為劉備的情商高,其實曹操的情商比之更高。

在征討張繡之戰中,曹操不僅失去了自己的親族子侄曹安民,也還痛失了宿衛自己的愛將典韋。

但曹操的眼淚卻更多灑向了非親族的典韋,每每路過這一傷心之地,曹操也是首先對他祭奠。

曹操的這種真性情,估計也是一個很強的讓天下人才盡歸旗下的魅力因素吧。

由此看來,欲得天下者,讓天下人才歸心,才是第一位的頭等大事。

欲得天下人才歸心,就必須屈尊低就、放下身段地尊崇人才、並以道御之地使用人才。

曹操無疑就是這樣的一面鏡子。

2016年10月11日論道書齋 胡顯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賊」一詞究竟是否確切?

文/適存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提到曹操,大家想到的第一個形容他的詞恐怕就是「漢賊」。然而這是曹操的敵對勢力對他的稱呼,並不能算數。而《三國演義》的作者身處的時代持尊劉貶曹的歷史觀,只因《三國演...

三國神人滎陽之戰就已經死去?

公元190年,關東聯軍合擊董卓,董卓畏懼,決定遷都長安。曹操率軍追擊,雙方在滎陽發生交戰,結果,董卓軍隊依照李儒之計,設下埋伏,曹操大敗。正是在這一場戰役中,治世能臣曹操一命嗚呼了。讀者或許會奇...

為什麼說他是東漢最後的捍衛者?

在東漢有一個人叫做"荀令君"小編是很喜歡這個古人的,所以對他的事跡就不多加敘述了,因為怕停不下來。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大家有興趣的話,自然可以通過各種百科了解他。而沒有興趣的朋友們只要知道,他是漢...

曹操並非奸雄,歷史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當曹操舉刀欲砍董卓的時候,沒人知道曹操心裡在想什麼,但他的內心多半是充滿了悲壯的。這一刀下去無論成敗曹操是註定無法全身而退的,他孤身行刺時早就置身死於度外了。所以行刺董卓他不是為了自己,若為活命...

第一百二十五章 袁氏相爭

此刻甘信還在為剛剛曹操的手段所折服,雖然剛剛典韋沒有什麼表示,但甘信卻是看得出來,只怕典韋對曹操已經是萬分欽仰,現在沒有投效曹操,只是因為自己已經效忠了張邈,以典韋的性格,除非張邈做出什麼不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