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丨動輒就說曹操奸詐,劉備仁厚,但為何人才多投曹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曹操,不喜歡他的說他是個奸賊,一般的人說他是個奸雄,只有他的粉絲才稱他為英雄。

難道曹操就與「奸」字脫不了干係了嗎?既然曹操奸詐,劉備仁厚,為何當時的人才大都投奔奸詐的曹操而不是仁厚的劉備呢?


曹操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曹魏以一敵二而不落下風,為何?一是占據北方富庶之地,其次就是曹操為曹丕留下了眾多的人才,而且是一代接一代,不像吳蜀兩國後繼者寥寥無幾。


曹操雖是官宦世家,父親曹嵩官至太尉,使曹操有了最初的政治資本,但是當時具有這樣條件的不止曹操一人,袁紹、袁術等人出身並不比曹操差,但是為何最後成功的只有曹操呢?

當初各路諸侯反董時,袁術是後將軍,袁紹是渤海太守,孫堅是長沙太守。

劉備還是一名縣令呢,而曹操不過是一名驍騎校尉而且董卓封的,這時候說他是白衣也不為過。

然而曹操能夠散盡家財,召集義兵共同反董。

能召集義兵,族中子弟及夏侯兄弟都甘願聽從曹操調遣,說明曹操人品、能力都不錯,不然難以服眾。

眾諸侯中曹操被推舉為奮武將軍(行監軍職)說明曹操向來處事公正,不然何以當監軍之職?

諸侯反董

討董時期,各路諸侯不能團結一心,只有曹操孫堅等少數人出戰,落敗後曹操因兵少,去揚州募兵繼續對抗董卓,可謂是百折不撓真豪傑!

而劉備呢?是否參與過對董作戰尚不可知,只是在這期間「為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瓚」,不知是被黃巾餘孽還是董卓軍打敗,失敗後就去投奔公孫瓚了。

匡扶漢室,只是說說而已嗎?

討董一戰,可以說奠定了曹操英武之名,而劉備寂寥無名。

從此之後,天下英才都對曹操十分欽佩。


曹操手下最初只有曹操的幾個堂弟和夏侯兄弟,起兵後很快李典、樂進等人歸附。

等到諸侯混戰時:

主動投奔的有:荀彧、許攸、賈詡、郭嘉、張郃、許褚、典韋等。

被曹操提拔任用的有:荀攸、鍾繇、于禁、程昱、徐晃等。

被擊敗後投降曹操的有:張遼、龐德、文聘、臧霸等。

可見曹操手下謀士將才,很大一部分來自主動投奔和曹操慧眼識人,一小部分才是被迫投降,但最後還都忠於曹操。

曹操手下人才眾多


而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顛沛流離,手下武將只有關羽、張飛、趙雲;謀士只有孫乾、麋芳、麋竺等不入流的平庸之才,好不容易遇到個徐庶,沒多久就又離去。


劉備手下人才稀少,是為什麼呢?劉備不是漢室後裔麼?為何不能一呼百應呢?

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魄力能力不夠,沒能在討董之戰樹立起威名,前期名氣與曹操等人相差甚遠。

二是東奔西走,始終寄人籬下,人才就算投奔也是投奔他當時的靠山而不是劉備。

陶謙死後,劉備主政徐州,這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盤。

陶謙本人無能,手下的人也多是平庸之輩,劉備卻照單全收。

這是劉備的第一波人才。

諸葛亮出山後,劉備才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軍師。

取荊州後,黃忠、魏延投奔劉備。

荊州集團成了劉備的第二波人才。

背負罵名的魏延

入蜀後,馬超、李嚴、許靖、法正追隨,這是劉備的第三波人才。


劉備所收的陶謙的手下、劉表的手下、劉璋的手下,除了少數具有謀略或者勇略,其他大多不夠出眾。

而且劉備這些手下老去之後沒有新的血液來補充,不像曹魏,人才一代接一代。


同樣是成長於亂世,被稱為奸雄的曹操,靠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力眾多傑出的追隨者。

而以仁厚著稱的劉備,手下多是奪取了別人勢力後收編的二流人物,到底誰才是真的英雄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五回 十八鎮諸侯

董卓隻手遮天,群雄當然不服,結成同盟,共同反抗董卓。當然,有的是為名,有的為利;有些真想匡扶漢室,有些只是想做第二個董卓。董卓有什麼好呢?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這是很多諸侯的夢...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角色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到底描寫了多少個人物?下面我將列出一組數字,有的朋友可能會懷疑數字的準確性。這個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請懷疑的朋友自己找來《三國演義》清點一下,保證你點一遍一個數字,再點一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