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並非奸雄,歷史的真相可能是這樣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曹操舉刀欲砍董卓的時候,沒人知道曹操心裡在想什麼,但他的內心多半是充滿了悲壯的。

這一刀下去無論成敗曹操是註定無法全身而退的,他孤身行刺時早就置身死於度外了。

所以行刺董卓他不是為了自己,若為活命,他完全可以投靠董卓,若為自己的野心,他也可以慫恿他人行刺,欲殺董賊者大有人在。

也許他是為了名,那他一定是想做個忠臣,一怒拔刀,只為千秋一筆。

所以他內心不光有留取丹心照汗青般的悲壯,還有世代身為漢臣的驕傲。

曹操在陳留「散家財,合義兵」,率先號召天下英雄共討董卓。

關東聯軍懼怕涼州軍,無人敢進軍,唯獨曹操獨自引軍西進,大敗而歸,身中流矢,險些喪命。

而聯軍名為討董,實則各懷鬼胎,相互火拚,若論忠勇,天下英雄如何與曹操相比。

至少在此時,曹操對漢室依舊忠心耿耿。

只是曹操也沒想到,在他屢立戰功,迎回漢獻帝獲得封賞後,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了,不但同僚嫉妒他,敵人抹黑他,連漢獻帝也防著他。

此時,他想起父親曹嵩曾教導他的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等他明白過來卻已遲了。

為爭取諸君的理解,他不惜折節下交尚在草莽中的劉備,親自設宴款待,並說出「論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話,可沒想到劉備嚇得筷子掉在地上,如此膽識讓敢孤身殺董卓的曹操失望了。

曹操一定還款待過許多人,但都沒有一個人認同他。

曹操很孤獨,天下群雄雖多,卻沒有人理解他,他也想過甩手不干,但從小便見識過宮廷鬥爭的殘酷,他深知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道理,一旦無權無勢犧牲的是整個曹氏宗親和追隨自己的部下。

雖然他挺看不起漢獻帝劉協,但依然在危難之時伸出援手,盡心輔佐。

只是沒想到的是劉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聯絡舊臣欲殺自己。

至此,曹操對漢室失望至極點。

曹操只能殺,為求自保,殺盡一切威脅自己的人,哪怕背上罵名。

曹操是愛才的,見了血戰長坂坡的趙雲,惜才之心一起,不准部下放箭。

擒住關羽,以厚禮相待,美女寶馬毫不吝惜。

關羽是忠義之人,曹操認為關羽能理解他,數次談心開導,終究留不住關羽。

望著千里走單騎的關羽曹操的內心是崩潰的,他相信關羽是懂他的,可正因為同為忠義之人才要離開他。

曹操對劉備還抱有希望,所以他放了趙雲,放了關羽,他這是暗示劉備,我連你屬下都放了,對你是毫無敵意。

劉備當然懂曹操的意思,但他不能認同曹操,這是立場問題,曹操已是千夫所指,若與曹操站在一起會留下千古罵名。

最重要的是,他需要曹操做他的敵人,這樣他才能左右逢源,無房無車還能娶到孫權的妹妹,最後對方還倒貼一座荊州城。

四面豎敵的曹操終於突破底線,挖了劉備的牆角,把徐庶道德綁架到曹營,換來的卻是徐庶終身不設一謀。

郭嘉死了,曹操痛哭,他在哭郭嘉,也在哭自己。

郭嘉是曹操的知己,世上懂曹操的幾乎只有郭嘉一人。

從此之後,再無人傾訴。

關羽也懂曹操,但關羽在敵營。

曹操手下謀臣無數卻無人能懂他的心,楊修聰明過人自以為懂曹操,弄得曹操不勝其擾,最終楊修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司馬懿智慧超群,卻疑神疑鬼沒有坦蕩的胸襟,曹操也瞧不上他。

關羽死了,曹操痛哭,也哭自己,關羽也是懂曹操的,不然不會在赤壁之戰中違反軍令放走曹操。

關羽一死,自此世間再無人懂曹操。

曹操死了,死於頭痛,長期背負罵名的曹操內心煎熬,早已患上輕微的精神分裂。

從此他也解脫了,終於不用再聽人罵他漢賊。

至死曹操也沒廢掉劉協自己稱帝,儘管劉協數次密謀欲殺曹操。

或許,在曹操的內心,還保留著身為漢臣的驕傲。

儘管曹操一統北方,猛將如雲,膽識過人,但他終歸是有遺憾的,本想做一代忠臣良相,奈何天下庸碌者眾多,人言可畏,縱有萬般報負,亦留下千古罵名。

我是曹操曹孟德,我想做忠臣,不想做奸雄。

若有來世,我不再爭霸天下,只願一壺濁酒,與諸君痛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細思恐極的細節

簡單說,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其實就是逃出許昌的漢獻帝——換而言之,有一刻開始,曹操手裡的獻帝是假的。試想:劉備是皇叔,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為什麼要沐浴更衣去草廬拜訪一個村夫?為什麼劉備絕不能...

為什麼曹操沒有稱帝,曹丕卻敢篡漢自立呢?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