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帥才,苦了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術界圍繞著「諸葛亮到底是不是軍事家?」可謂是爭論已久。

多數學者認為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但不是一流的軍事家,如《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所言:「(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對於這個觀點,筆者基本贊同,這並非是否定或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事實上,縱觀諸葛亮的軍事生涯(主要是南征蠻夷和北伐曹魏),還是可圈可點的,甚至老對手司馬懿也評價其是「天下奇才」。

雖然北伐曹魏最終沒能成功,但並不能歸結於諸葛亮個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北伐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魏強蜀弱。

電視劇《三國》中的劉備和諸葛亮

當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主要是治軍布陣,而攻伐征戰則是稍遜一籌。

事實上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北伐,本身也是無奈之舉,究其原因是「蜀中無帥才」。

從諸葛亮出山到蜀漢章武三年劉備永安託孤,這十多年裡諸葛亮基本上沒有直接參與和指揮過重大的軍事戰鬥,可以說在劉備集團一直是文臣,負責外交和後勤,對外力促孫劉聯盟,對內保證足兵足食,類似於劉邦手下的蕭何這樣的角色。

而這一時期,負責前線統率三軍、指揮作戰的主要是劉備、關羽、龐統、法正等人。

如漢中之戰,諸葛亮就沒有親臨前線,而是坐鎮成都,負責招募士兵,籌集軍需物資,支援前線。

劉備征東吳,諸葛亮也是如此。

龐統的戰死使劉備集團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謀士

永安託孤後,諸葛亮成為蜀漢政權的實際負責人。

這一時期,經歷了荊州失守和夷陵之敗,蜀漢政權可謂是地動山搖,原來負責在前線征伐的帥才、大將已經基本不在,龐統、法正、黃忠、關羽、張飛、馬超、劉備等先後去世。

人才凋謝,尤其是帥才的缺失,硬是把原來在後方的諸葛亮推到了軍事指揮的第一線。

所以,在諸葛亮主政蜀漢時期,無論是南征蠻夷還是北伐曹魏,諸葛亮都是親自率軍作戰,而把原來自己負責的鎮守後方,足兵足食的任務交給蔣琬、董允等。

當然,很多人認為諸葛亮這樣做嚴重限制了手下將才的培養和鍛鍊,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蜀漢後期將才匱乏,後繼無人。

北伐時期的諸葛亮

如蜀漢時期的將領魏延,雖屢次隨同諸葛亮北伐,但行軍作戰卻受到很大限制,魏延對此也心懷不滿,「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特別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要求領兵萬人,學習楚漢戰爭時期的韓信,出奇兵攻占長安,但是諸葛亮並不同意。

很多讀者對此很不理解,認為諸葛亮因為個人原因不信任魏延,不採納「子午谷奇謀」,是北伐失敗的一個軍事原因。

對於這一點,筆者並不贊同。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本身是一個巨大的軍事冒險行動,在當時魏強蜀弱的大背景下,對手又是張郃、曹真、郭淮等名將,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一旦出兵子午谷失利,又脫離大後方,將進退維谷,甚至會全軍覆沒,所以諸葛亮當時不同意執行應該說基本是正確的,魏延倒是過於輕敵和自信。

從公元228年春出兵祁山到234年冬病逝於五丈原,六年多的時間裡,諸葛亮作為統帥,五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最終沒有取得成功。

假如劉備、關羽、龐統、法正等尚在,又何須諸葛亮身臨險境,親力親為,嘔心瀝血,決斷征伐。

蜀中無帥才,也確實苦了諸葛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世人高估的名將,夢三國魏延的真實實力

在後三國時期,蜀漢的魏延,曹魏的張頜,東吳的丁奉都是三國間碩果僅存的百戰宿將,其中丁奉的結局最好,以功高位重之身安享餘年,善終於家中,張頜為司馬懿所忌,中伏而亡,雖死猶榮,唯有魏延,在諸葛亮死...

看《大軍師司馬懿》,被高估千年的諸葛亮

從明清開始,就不斷有文化家在評論三國的故事,有的研讀陳壽老祖的《三國志》,有的在評論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隨著最近大火的《大軍事司馬懿》又把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搬上熒幕,從而讓我們再重溫...

諸葛亮如何坑掉了劉備一生功業?

劉備靠著赤壁之戰,得到了大便宜占了荊州。荊州在古代那是啥位置?論富庶,那可是沃野千里,糧草豐盈;論區位優勢,北伐可攻曹魏;西進則可得蜀中;南下則能掣肘江南。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剛開始的劉備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