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成為忠臣的典範(兼論司馬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蜀漢的政治格局

蜀漢的政治格局,那是劉備設計的。

這個政治格局,使劉氏的江山穩如象鐵桶一般。

劉備活著的時候,就已通過聯姻、拜把子等手段,構建起一個以劉禪為中心的利益集團。

一個人如果想窺視劉禪的寶座,那劉禪的母親、叔叔、舅舅、弟弟們會同意嗎?顯然是不會的。

而與劉禪叔叔、舅舅、弟弟們利益相關的人會同意嗎?顯然也是不會的。

蜀漢的皇后(後來的皇太后),那是劉璋的嫂子;劉備進入四川時,劉璋的嫂子已寡居;人們都勸劉備娶劉璋這個寡居的嫂子,劉備認為與劉瑁(劉璋的哥哥)是同宗,娶這個女人實在有些不合適。

最後在人們的一再勸說下終於娶了這個女人。

人們為什麼非勸劉備娶一個寡居的女人呢?劉備為什麼會冒著讓人非議的危險娶一個同宗寡妻呢?顯然一切都是基於政治上的利益。

這個政治聯姻使劉氏皇族與蜀中大族利益聯繫在了一起。

皇后本身就著深遠的政治背景;而劉備為了讓她能更好的保護後主劉禪;更一個勁的重用皇后家的成員。

皇后姓吳,皇后的族兄吳壹是車騎大將軍、族弟吳班是驃騎大將軍。

吳氏一門,單憑這兩個人的地位,就足以成為蜀漢帝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了,更何況這個家族首席代表人物是帝國的皇后(後來的皇太后),而且與從前蜀中大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僅吳太后一系力量的影響,就足以讓想窺視後主劉禪地位的人望而怯步;何況維持後主劉禪地位的人還不止這一系力量。

關羽、張飛的後人,好象都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

他們能繼續享有父輩們取得一切,僅僅因為帝國皇帝是他們的伯父劉備,僅僅是因為帝國皇帝是他們兄弟劉禪。

更何況劉禪先後所娶的兩個皇后還是張飛的女兒。

既然如此,有人如果敢窺視後主劉禪的寶座,關羽、張飛的後人會同意他們嗎?

劉禪的兩個弟弟,都也是帝國尊貴的親王(安平王劉理、甘陵王劉永)。

安平王劉理的媳婦還是馬超的女兒。

如果有人威脅劉禪的地位,這些人會同意嗎?顯然是不會的,因為劉禪地位受到威脅,他們利益都會受到威脅。

以後主劉禪為中心的利益集團;只有後主劉禪高高在上,才能最大限度的、完整的保存下來。

如果後主劉禪被人趕下了台,他們的利益靠什麼保障?事實上如果後主劉禪被趕下台了,新來的權力者肯定會對他們猜忌、壓制的,因為這個利益集團與劉氏皇族利益關係太過密切了。

所以一個人想挑戰後主劉禪的地位,首先得惦量自己能不能把這個集團打垮。

忠君並不是基於人們的道德思想;如果真的只是基於這一切,那聖人也不會忠君的。

有人嘲笑孔、孟兩位聖人,當時周天子還在,您兩位老兄不好好為天子效力,卻沒完沒了的遊說那些割據一方的諸侯算什麼事?

輔政大臣實際上只是皇帝的一個高級管家、高助組理罷了,但面對一個年幼的、能力弱的皇帝,輔政大臣常常會產生一種幻覺,他很容易就以為自己是帝國的的真正的主宰。

只有大智慧、大勇氣的人,才能拒絕這種幻想,才能不讓這種幻想支配自己的行為。

比如諸葛亮,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如果向前走一步就能成為皇帝。

但諸葛亮卻一直選擇忠於後主劉禪。

諸葛亮忠於後主,那自然可以得到後主為中心的利益集團支持。

如果諸葛亮不忠於後主,那他就會把這個利益集團逼到自己的對立面。

這是讓諸葛亮忠於後主的主要原因。

這裡無意貶低諸葛亮的忠心,事實上一個人處於諸葛亮相若的地位,還能忠於皇帝的人,在歷史也是極為罕見的。

二、人們會支持諸葛亮當亂臣賊子嗎?

諸葛亮死後,誰會接替諸葛亮從前的地位、權力呢?從某種意義上,蜀漢帝國那些軍政大佬們都有這種機會。

魏延、楊儀這兩個人都一心想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後來一看諸葛亮的接班人竟然另有其人,這兩個人馬上變得大吵大鬧得連點理智也沒有了!

問題是,假如諸葛亮成為亂臣賊子,這兩個人還敢有這種念頭,那諸葛亮也肯定會把他們滿門抄斬的。

如果諸葛亮有了後來司馬懿一樣的地位(都不用說諸葛亮有了後來司馬炎的地位),那諸葛亮死後,接替諸葛亮從前地位、權力的人自然是諸葛亮的兒子;這根本沒有任何疑問。

如果有人敢對此報以懷疑,那他肯定是活膩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如果諸葛亮想當亂臣賊子。

就會有意無意的把帝國普遍軍政大佬都逼到自己的對立面。

後主劉禪當皇帝,普遍軍政大佬都有一種希望;那就是諸葛亮死後,他們會代替諸葛亮成為帝國的執政官。

假如諸葛亮去當亂臣賊子,那會讓帝國普遍軍政大佬的這種希望徹底破滅的。

諸葛亮如果想當亂臣賊子;一方面會把後主劉禪的母親、叔叔、舅舅、弟弟們全部推向自己的對立面,更會把帝國普遍軍政大佬都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以諸葛亮的能力敢幹這種事,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呢?在這裡說也不得而知。

諸葛亮之所以能成為蜀漢帝國的執政官,主要是因為他恪守臣子的道德。

這樣會得到劉禪為中心的利益集團支持,也會得到蜀漢普遍軍政大佬的支持。

如果他想背離這一切,恐怕隨時會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付之東流。

諸葛亮想實現這種圖謀,實際上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自己的子侄、親信全面介入蜀漢帝國權力舞台。

然後以此為基礎不斷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利益集團,最後靠這種力量取代後主的皇位。

但諸葛亮只是諸葛亮,他永遠也不是劉備。

劉備走到哪裡都是當大哥的,就是曹操見了走投無路的劉備,也不敢奢求劉備會成為自己下屬的。

但諸葛亮不同,他從小到大都是想著如何給別人當下屬的,他僅僅是想挑一個前途的主公罷了;僅此而已。

換而言之諸葛亮缺乏一種才能,那就是領袖才能。

這種才能缺乏,對於一個想當亂臣賊子的人而言,也許是一種永遠無法彌補的缺點。

如果諸葛亮敢按上述的辦法做事,恐怕諸葛亮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力量。

就已把自己推到了帝國的對立面上;如果諸葛亮敢這樣干,那他的結局恐怕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了,那就是凶多吉少;如果讓我們非加另外四個字,那就是利令智暈。

司馬懿第二次輔政之時,諸葛亮僅僅死去五六年時間罷了。

面對諸葛亮的成就,司馬懿或許真有心成為諸葛亮第二的。

諸葛亮不是皇帝,但諸葛亮是蜀漢帝國的實際執政者;諸葛亮沒有成為皇帝,但他一生的成就已蓋過大多數的皇帝。

問題是,以司馬懿所代表的力量,使他很難安份於諸葛亮的地位。

問題是,以魏明帝國留下的輔政格局,也根本沒有司馬懿留下做諸葛亮的機會。

三、劉備、劉禪對諸葛亮的信任

如果我們拋開蓋棺定論的歷史觀;就應該知道司馬懿實際上和諸葛亮一樣。

他們都擁有功高震主的威望、實力,卻都能讓皇帝願意信任、重用自己。

孔明如此,自然是用不著多說的了;司馬懿能接受曹丕、曹叡兩代皇帝託孤重任,本身就證明他也是如此的。

他們最後走的路之所以完全不同,僅僅是因為他們後來面對的環境實太不一樣了。

魏明帝國在託孤之時,讓一個草包的皇親凌駕於司馬懿之上;而這個草包的皇親更利用這種地位一再排擠司馬懿。

如果劉備在託孤之時,也是做出這種安排。

那諸葛亮即使不當亂臣賊子,那諸葛亮肯定也不是後來的看到的諸葛亮了;因為諸葛亮如果不當亂臣賊子,那他就只能從政治舞台上漸漸喪失了影響。

知臣莫若君。

劉備不是信任諸葛亮的忠心,劉備只是信任諸葛亮的智慧。

以諸葛亮的智慧,如果真看不到背叛後主劉禪的結局,那他就不配叫諸葛亮了。

所以劉備有足夠的自信對諸葛亮說:你想當皇帝就自己當吧。

所以劉備有足夠的自信讓自己兒子把諸葛亮當父親一樣看待;所以劉備並沒有讓一個草包的皇親、國戚凌駕於諸葛亮之上。

我們在說孔明偉大之時,常常忘了劉備同樣偉大。

做為皇帝,對於一個功高震主的臣子,報以如此的信任、重用。

這容易嗎?這絕對不容易!

我們在嘲笑後主劉禪智力之時,卻常常忘了一件事。

如果後主劉禪成天想著,我才是蜀漢的皇帝,憑什麼大小事都讓諸葛亮說了算?如果後主劉禪成天想著,帝國大事小事都由諸葛亮一個人說了算,有一天他想把我踢到一邊該怎麼辦呀?一個人有這種念頭是自然而然的,就是所謂的聰明人,也都會產生這種念頭的,而且這種念頭一經產生恐怕壓也壓不住。

我們在嘲笑後主劉禪的智慧之時,卻常常忘了一件事。

如果後主劉禪也就曹爽那種智商;那蜀漢帝國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如果後主劉禪就曹爽那種智商,肯定也會在別人的慫恿下讓諸葛亮明升暗降,肯定也會表面上越來越尊崇諸葛亮,而實質讓諸葛亮越來越遠離實際政務。

如果後主劉禪也這樣對付諸葛亮,諸葛亮又能怎樣呢?如果諸葛亮不敢報以反抗,那諸葛亮就會漸漸接受退出政治舞台的事實。

如果諸葛亮對此敢報以反抗,那諸葛亮和後來的司馬懿能有什麼區別呢?

爭權奪勢,那是人的本能;就是隨便拉出一個阿貓阿狗的人物,也有這種本能。

做為一個皇帝,卻讓一個臣子成天對自己指手劃腳;做為皇帝,卻任由一個臣子決定帝國的大事小事。

試問歷史上有幾個皇帝能忍受這種事。

不要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帝了,就是一個傀儡皇帝也常常會忍無可忍干出不理智的事來。

不要說一個成年的皇帝了,就是一個幼兒的皇帝,也常常會忍無可忍干出不理智的事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

諸葛亮能成為忠臣的典範,絕不是因為他一個人的忠誠就能實現的。

如果劉備對他心生猜忌之心。

那劉備自然會做出與魏明帝一樣的選擇。

如果劉禪對他心生猜忌之心。

那劉禪自然會做出與曹爽一樣的選擇。

換而言之,兩任皇帝隨便有一個人對諸葛亮心生猜忌,那諸葛亮就不會是我們後來看到的諸葛亮了。

因為皇帝一旦心生猜忌之心,那孔明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了,一條路就是漸漸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條路就是漸漸心生不臣之心。

司馬懿在面對曹爽的猜忌、排擠時。

他實際上也只有兩條路走了,一條路就是漸漸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條路就是奮起一擊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四、我們在評判忠奸善惡之時有一個標準嗎?

蜀漢帝國對諸葛亮的信任、重用,雖然不敢說是空前絕後,但從歷史上看絕對是罕見的。

但我們卻普遍覺得,諸葛亮不當亂臣賊子,真是愚忠的可以!曹魏帝國把司馬家族逼到了邊緣地位,讓司馬家族一步步退出政治舞台,司馬家族只是想奪回曾經屬於自己的一切。

但我們卻普遍覺得,司馬懿當亂臣賊子,真是辜負了魏明帝對他的信任。

實在奇怪,我們在評論歷史時;有沒有一個標準呢?也許根本就沒有。

按理說,處於諸葛亮的地位最沒有理由做亂臣賊子,但我們卻認為諸葛亮應該做亂臣賊子。

按理說,處於司馬懿的地位有著足夠的理由做亂臣賊子,但我們卻認為他不應該做亂臣賊子。

也許我們有的只是一種喜歡居高臨下評判歷史人物的廉價優越感。

用這種廉價優越感,諸葛亮值得非議;司馬懿也值得非議。

好象人們處於他相同的地位,肯定會比他們都做得好。

如果我們基於這種矛盾的,不符合人情的觀點去評判歷史;實際上永遠只能在皇權政治中留下的史料中來回溜圈,卻永遠無法觸及歷史的真相。

蜀漢的小皇帝一直把孔明當父親一樣的看待,永遠尊重孔明、重用孔明。

孔明雖然是人臣,但他一直是帝國最主要的決策者、執政者。

對於這種皇帝,孔明實在沒有必要冒險去當亂臣賊子。

曹魏皇族代表人物曹爽一直排斥司馬懿。

以司馬懿的資歷、地位、實力、能力,卻一直讓一個草包皇親壓制的連頭都抬不起來。

司馬懿長久的處於這種境地,自然難免會想著冒險去當亂臣賊子。

當一個亂臣賊子,實際上就是等於拿著全家人的腦袋去賭明天。

因為當一個亂臣賊子,絕沒有人們想像那樣容易。

如果當一個亂臣賊子真的如此容易,那世襲制早就在人類歷史上消失了。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懿才甘願對一個草包皇親忍了十年之久。

五、諸葛亮的神話

諸葛亮的忠心只是一個神話。

皇帝在託孤之時,都希望自己所託付的人能象諸葛亮一樣忠於幼主。

但結果?託孤之臣通常都是無法善終的。

總而言之,託孤之臣不是死於非命,就是當了亂臣賊子。

三國之時,一枝獨大的託孤之臣實際上只有諸葛亮善終。

曹魏的司馬懿當了亂臣賊子,孫吳的諸葛恪、張布都是死於非命。

西晉的楊駿、司馬亮都也是死於非命。

至於東晉、南北朝之時的託孤之臣死於非命的、成為亂臣賊子的就更多的數也不數不清了。

諸葛亮與後主劉禪的和睦相處,那實際上是一個奇蹟。

這種奇蹟的產生,是建立在眾多因素之上的的,絕不是一個諸葛亮的忠心可以解釋。

如果諸葛亮也是一個兄弟、子侄眾多占據帝國中央、地方權力要職的豪門家族;劉備、劉禪還敢那樣信任諸葛亮嗎?顯然也是不會的。

諸葛亮只是一個官僚,這裡所說的官僚絕沒有任何貶意。

這裡所說的官僚,是說諸葛亮沒有豪門背景,也沒有自己政治集團的背景;從這層意義上,諸葛亮如果不尊崇後主劉禪,就根本無法保持自己在蜀漢帝國一把手的地位。

從這層意義上,諸葛亮的利益是與後主劉禪利益緊密捆綁在一起的;這也就是劉備、劉禪敢信任諸葛亮,諸葛亮能一直忠於蜀漢政權的主要原因。

如果失去這種背景下,指望一個人的忠心成為諸葛亮,那永遠是一種想像。

臣子的勢力比皇帝還大,那臣子永遠也不會忠於皇帝的。

如果有這種例外,那從來都是一種傳說,一種皇權政治編造出來的傳說。

就是李世民那種據說偉大的人物,一旦感覺有機會當皇帝,都會去逼自己的父親(老皇帝)退位、殺自己的哥哥(太子)去爭太子之位。

總而言之冠冕堂皇的理由多的是,最經典的理由就是,如果我不去篡位,天下百姓就將陷入水生火熱之中了。

強者不會長久聽命於弱者的。

讓一個強者長久的接受一個弱者的指揮。

這本身就是違背人本性的。

換而言之,讓一個強勢的臣子長久的聽命於一個弱勢的皇帝,這本身就違背人本性的。

孫權做為與劉備相提並論的亂世之雄;只因後來設計的政治格局出現了偏差;所以孫權死後不久,孫吳帝國內部君臣關係就已開始了魚大吃蝦、蝦大吃魚的遊戲了。

曹氏家族費盡心機建立的帝國,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時,就發生了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

至於兩晉、南北朝長達三百年間,沒有一個皇帝能構建起穩定的政治格局,所以皇帝被控制、被廢、被殺已成為最司空見慣的事情。

皇權並沒有什麼神聖的。

在權力面前也是沒有什麼溫情可言的,人的忠心、道德也都是靠不住的。

人們忠於皇帝,僅僅是源於利害關係、力量關係;如果皇帝缺乏控制臣子的力量、利害關係,那臣子自然不會把皇帝當回事了。

曹魏帝國的滅亡,實際上早在魏文帝曹丕之時就已奠定了。

曹丕用人制度,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度;這種制度顯然是代表著豪門大族的利益。

當然這種制度絕不是曹丕造就的,也不是曹丕能改變的;因為隨著豪門家族勢力越來越大,這種制度自然會無可避免的出現。

曹丕對皇族的態度,一直是報以猜忌、防範的態度;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皇族勢力越來越弱。

曹魏帝國這樣發展的結果就是,皇帝在缺乏私人力量的背景下,駕馭著一個由眾多豪門代表、軍政大佬構成的政府。

淚痕並無意說魏明帝大力發展皇族、外戚、親信的力量,就能夠保障皇權的穩固。

因為後來的司馬炎看到了魏明帝的錯誤,於是他就大力發展皇族、外戚、親信的力量,但結果呢?他並不能挽救晉帝國的迅速滅亡。

因為在豪門家族興起的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時,皇權本身就已陷入了極度衰弱的階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沒有讓諸葛亮篡位!

章武二年(222年)冬,猇亭慘敗後沒過多久,62歲的劉備身患重病,隱隱約約感到大限將至,是安排後事的時候知子莫如父,接班人劉禪能力不強,學問不好,劉備是清楚的。再加上劉禪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

諸葛亮去世後,為什麼遭到了劉禪的報復?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要說著名軍事家的話,諸葛亮可能排不進前十名的範疇內。但是,如果說到丞相的話,孔明無疑是名相的典範。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出生於公元181年左右。東漢末...

劉禪既然扶不起,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取而代之?

表面上,諸葛亮有機會篡位,實際上,諸葛亮是沒有機會篡位的。阿斗當皇帝,吳氏(太后家族)、麋氏(太妃家族)、張氏(皇后家族、馬氏(王后家族),都可以名正言順的在蜀漢帝國前排就坐,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

諸葛亮出祁山的真相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就在我們禮縣」,這是我們對外介紹家鄉時很常用的一句話。可是你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出祁山嗎?究竟有幾次到過祁山呢?讓我們在《禮縣史話》里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