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為何司馬懿至死不伐蜀,是膽怯還是自私,原因驚醒世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裡面,長著一副狼顧之相的人,其實並不是很多,一個是慈禧而另外一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人物,此人便是三國時期最大的勝利者,他就是司馬懿。

他的為人就像他的道號「冢虎」一般,一輩子都是隱忍,但是他卻保留著一分穩准狠,這也正是狼性。

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連年率領10萬蜀軍攻打曹魏領土,此時能抵擋諸葛亮者,就非司馬懿莫屬了,因為此時曹操已經去世多年。

公元234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與司馬懿對陣於五丈原,我們都非常熟悉諸葛亮,他一生髮明木牛流馬,連弩,八陣圖,單論這幾項,司馬懿就永遠無法企及,面對身懷鬼神之測的諸葛亮,司馬懿面對他也是毫無勝算,於是他採用了「堅守」的戰略來對付諸葛亮的挑戰。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盡心竭力輔佐劉禪,真正的劉禪可不像三國演義中那樣無能,在那個紛爭四起的戰亂年代,諸葛亮這個靠山死後,劉禪也能夠獨當一面,不枉諸葛亮曾誇讚他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並沒有陷入任人宰割的混亂局面,也不能被人隨隨便便打敗。

諸葛亮死後為何司馬懿至死不伐蜀,是膽怯還是自私,原因驚醒世人諸葛亮死後為何司馬懿至死不伐蜀,是膽怯還是自私,原因驚醒世人

自古中國就有一句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相信不用多說,此話指的就是了解對手,就能輕鬆取勝!不過空說還是很難理解,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故事,也正應證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句話。

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一心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一生與司馬懿數次交鋒,諸葛孔明都是明顯占據優勢,很顯然鬥智司馬懿絕對干不過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就開始了北伐,直至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

作為諸葛亮的老對手,司馬懿一直拿來跟諸葛亮相比,大家發現一個問題沒有:諸葛亮死後,為何司馬懿至死都沒有攻打蜀國?要知道司馬懿背後的曹魏國力要遠遠強於蜀國,他實在沒有理由不攻打蜀國。

234年,諸葛亮去世,司馬懿此時任曹魏大將軍,相當於武裝部隊總司令,坐鎮長安,全面負責對蜀漢的戰事。

諸葛亮去世時司馬懿正在五丈原前線,此時蜀漢發生內訌,魏延、楊儀爭鬥,司馬懿其實是想趁勢發起進攻的,《晉書》記載,司馬懿「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

也就是說,不是司馬懿不想伐蜀或者不敢伐蜀,而是魏明帝不想。

魏明帝是站在全盤的角度進行考慮的,因為除了蜀漢那邊還有一個敵人孫吳,與蜀漢對峙日久,曹魏損耗也很大,需要修整一段時間,並不具備馬上伐蜀的條件。

伐不伐蜀不是司馬懿說了算的,司馬懿當然得聽命令。

當然後人也常解釋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備受魏帝猜忌。

如果不是曹魏後繼無人,司馬懿也不會被迫拉出來掌兵抵擋諸葛亮。

諸葛亮剛逝世,司馬懿就被罷了兵權,升為太尉,也加了爵位。

而後來魏明帝收拾遼東太守公孫淵失敗後,才又一次的將他請出山。

但司馬懿剛辛辛苦苦解決了遼東問題,魏明帝突然去世,而他又被罷免了軍職。

總之,一句話就是司馬懿備受猜忌。

司馬懿作為老道的統帥,總會放棄這次機會,自然想乘機攻蜀,但是魏明帝曹叡不准,要談及原因,還得從司馬懿掌權說起。

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在前三次,主要是曹魏大將軍曹真抵禦諸葛亮,由於曹真將軍病逝過早,而曹氏家族的繼任者無人能夠擔當抵禦諸葛亮的大任,這個時候,能夠擔此重任的唯有司馬懿了。

於是乎,司馬懿開始了執掌雍涼地區軍政大權的生涯。

作為一個以功名大業為人生理想的人,會就這樣放棄嗎?他會甘心嗎?曹操說司馬懿「鷹視狼顧,必會預吾家事」,既然你們家先祖都說了我不是忠心之人,那我還能說什麼,司馬懿多聰明,他當然不想兔死狗烹了,那只能先安內,再攘外了。

隨著曹氏親貴的步步緊逼,司馬懿終於忍不住了,與其讓草包敗壞江山,不如自己奮起反抗,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理想。

公元249年,司馬懿終於發動了「高平陵事件」,從此曹氏先祖四代人打下的江山就這樣落入了司馬懿的手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去攻打蜀國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可以稱為頂級的謀士,並且二人之間展開多年的較量。為了復興漢室,諸葛亮多次北伐,但是無奈魏國兵強馬壯,而且擁有司馬懿等人才。最後,諸葛亮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