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想興復漢室,原因是這四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想興復漢室,原因是這四個!
在古代,只要是能力高且又是忠誠於君主的人,大部分都可以獲得很高的評價。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
他能力很強,又盡忠職守,才高且忠,這在歷史上是很高的評價。
像關羽,岳飛等,他們的才能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卻被人抬到那麼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忠義精神。
像關羽如此勇猛,但是卻只效忠相對較弱的劉備,他有好幾次都可以背叛劉備投奔更強的勢力,他都放棄了,返回到劉備身邊。
諸葛亮的能力被很多人讚譽,包括他的敵人也對他評價很高,這不是後人吹捧出來的。
司馬懿對他的評價是"天下奇才",後來的司馬炎也成了他的粉絲。
從諸葛孔明出山後,他一直都是劉備的堅實的後背,為他出謀劃策。
不管劉備有沒有猜忌過他,都在臨死之前託孤與他。
後來他六出祁山,南平孟獲,擔任丞相多年,事事親為。
曾經看過一句話,孔明在時沒什麼,他去世後蜀國就不行了,從側面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從出師表中,可以看出,孔明發起北伐,是要完成劉備的遺志。
為啥必須完成他的遺願呢?這就要說一下他們兩個的身世了。
他們兩個皆非平民出身,同時少年喪父,同樣擁有遠大的志向。
孔明在未出山之前就盡收天下大勢,對劉備這等青年才俊也早有耳聞,相見後很是惺惺相惜,而後並肩作戰多年,這幾十年間,劉備對他的器重和信任,讓他始終把興復漢室,北定中原當做自己的目標,所以平定南方之後,他選擇了北伐。
從戰略上來看,他是按照他當年的部署計劃執行。
他當年在隆中對中已經分析了天下的形式,先得荊州,再取益州,最後取得中原的戰略。
北伐之前,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一點在出師表中也有講到。
他認為,蜀國已經從劉備的殂亡的震動之中恢復過來了,他認為已經有能力恢復中原。
再一個原因是利用戰爭來獲取財力兵力物力。
要知道,蜀國在三國中是最弱的國家,地域面積最小。
為了保持強大的兵力,是需要很多資源才行,所以他們必須要奪取更多的領土,北伐獲取土地和人口可以獲取很多資源。
當然後期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雙方爭奪,消耗本國的資源也不少。
最後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認為儘管他盡心盡力輔佐阿斗,阿斗能力還是不足,他怕他去世之後蜀國很快被魏國吞併,那還不如他現在把魏國吃掉,給他鋪好路,讓阿斗做個太平皇帝。
三國時期任位帝皇最久,且亡國後唯一善終的君主
劉禪是三國時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縱觀歷史,劉禪(shan)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
毛主席評價「六位三國時期人物」!每一位都言簡意深!入木三分!
毛主席深入的研讀過二十四史,對歷朝歷代的歷史人物有過深入的分析,見解獨到,鞭辟入裡,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毛主席評價過的「六位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
水鏡先生為何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原來背後有個要命原因
公元207年末,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下山一起走上興復漢室之路。而在諸葛亮路過村口之時,水鏡先生司馬徽卻對眾人說道:「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司馬徽,東年末年有名的學士,精通兵...
諸葛亮神機妙算卻不能統一天下,原因很簡單,毛主席三句話道出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得到民眾的喜愛,讀完之後都能夠發表自己對其的一些見解。然而很多讀者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為什麼卻無法一統天下呢?諸葛亮作為劉備三顧茅...
從《隆中對》到《出師表》,看諸葛亮成長與成熟的過程
諸葛亮早已成為名垂青史的忠誠楷模與智慧化身。有不少人都以為諸葛亮是一個天才人物。其實諸葛亮後天的勤奮、努力、進取精神才更值得我們景仰和關注。諸葛亮從十六歲開始帶著弟弟到隆中隱居,躬耕隴田,自食...
三國中蜀漢最弱,為何諸葛亮不休養生息而要堅持北伐強大的魏國?
1、從個人來說,諸葛亮本身也把自己看做漢朝遺民,曹操是竊國之賊。作為忠於漢朝皇室的有志之士,孔明自然傾全部心力反奸佞。而且諸葛亮認為劉備是漢室正統,的如此賢明君主,自然要幫助劉備匡扶漢室,成就偉...
諸葛亮五次北伐無功而返,為何不按原計劃,奪回荊州後一舉伐魏?
說起三國,沒有誰不會想到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代謀臣,諸葛孔明。諸葛亮雄才偉略,智謀無雙,本就出生世家的他因佩服劉備的品格而投於劉備帳下,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
諸葛亮六出祁山屢敗屢戰,是鞠躬盡瘁還是另有所圖
文/王逸風諸葛亮六出祁山興兵伐魏的故事經《三國演義》一渲染,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不過,對其行為的評價卻有兩張截然相反的觀點。正面的評價認為諸葛亮不忘出山時對先主劉備許下的諾言,在劉備死後依然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