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教授建議從中學課本中剔除《出師表》,說明了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有一教授,寫信給教育部教材司,建議將諸葛亮的《出師表》剔除出中學語文課本,以華歆的《止戰疏》代之。

信中說,《止戰疏》中的觀點是,戰爭是在不得已時才發動的,不可以輕啟戰端。

而諸葛亮《出師表》發動戰爭的原因則是一種報恩思想,是一種愚忠。

陝西教授認為諸葛亮是報恩思想,是愚忠。

他必然認為岳飛、文天祥等人都是一種簡單的報恩和愚忠,做人嘛,就應該像司馬懿那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坐收魏、蜀、吳三家的漁翁之利,成了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似乎時下,還真有這麼一撮人,竭盡所能黑諸葛揚司馬。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諸葛亮的出師表,文辭樸實,字字句句出自肺腑,飽含深情,掃盡虛言浮詞,堪稱千古傳誦的絕世佳作。

出師表熔議論,敘事,抒情與一爐,作者情真意切,坦誠直言,披肝瀝膽,正是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在文章中,既顯示了諸葛亮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軍事家的腦袋.他給後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訓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聲氣,寫得不卑不亢,情詞十分懇切。

諸葛亮這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

劉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薦禰衡表》相提並論,說「至於文舉(孔融,字文舉)之薦禰衡,氣揚采飛;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

雖華實異旨,並一時之英也。

」陸遊在《書憤》中寫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感人之深,於此可見。

更要命的是,蘇軾還下了這樣的定語:「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他們害怕蘇軾下的這個結論,自己不忠,反說諸葛亮愚忠。

更令他們不爽的是,而且這些歷史名人都活在都在羅貫忠之前。

我們的後輩再讀《出師表》,自然會明白他們炮製的「諸葛亮是羅貫忠吹出來的」這個結論站不住腳。

近兩年來,黑諸葛亮者,一般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諸葛亮忠,說成是愚忠;諸葛亮超凡的政治才能,把蜀國治理得最好,政治最清明,他們會說蜀國還是最早滅亡,你諸葛亮死了,人家劉蟬還是做了29年皇帝。

弱小的蜀國,如果沒有諸葛亮奠定的基礎,劉蟬還能支撐29年?

他們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說成是羅貫中的功勞。

諸葛亮在唐時就入主武廟十哲也是羅貫中把諸葛亮請進去的?諸葛亮軍事才能不行?以弱小的疲憊之師長途奔襲還打得司馬懿不敢出來。

如果諸葛亮後期有將可用,如果身體再好一點,壽命再長一點,又會如何呢?

兩軍對陣中,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奠定了他發明家的地位。

出山前就以一篇《隆中對》,奠定了年僅26歲的諸葛亮的戰略家地位,聯吳抗曹,出使東吳,奠定了他外交家的地位。

歷史的走向,正如諸葛亮所料。

如果不是在後來執行的過程中關羽、劉備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歷史的走向還未可知。

雖然歷史沒有假設。

一篇《出師表》,既奠定了他文學家地位,表中所反應出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奠定了他千古賢相的地位。

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這點的,能有幾人?一篇《告子誡書》,提出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志遠」,這樣的家風,這樣的高尚情操,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

所以,後人才用這樣的詩句不遺餘力地稱讚諸葛亮,如「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東吳。

」「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

但,他們黑諸葛亮是多方面的,哪怕是貽笑大方的辦法都使出來了。

比如,炮製「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真相是郭嘉在為曹操出謀劃策時,諸葛亮才13歲!說什麼劉備出征帶法正、龐統都不帶諸葛亮。

諸葛亮一出山的定位就不是一介謀士,他有安邦定國、出將入相之才,能獨擋一面統帥三軍的,是劉營中實際意義上的CEO!有董事長出去把總經理也帶上的麼?有國家元首出訪帶總理的麼?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呢?輕者,是譁眾取寵,重者,是圖謀不軌!我們從古到今敬重的英雄人物,聖賢名士,仁人志士,他們都得黑,重塑和灌輸他們的價值觀。

這是非常可怕的!

為什麼中華民族歷朝歷代都要敬重諸葛亮,因為在他身上體現的人文精神,包含了人格、道德、官德、智慧謀略等各個方面,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至少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他表現出來的忠誠和智慧,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人民群眾智慧的化身。

三國歷史的天空閃耀幾顆星,諸葛亮無疑是最燦爛的那一顆。

所以,央視版《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最深入人心,最讓人動容和扼腕。

世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也是跨地域的,不久前,諸葛亮就被列為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理由是: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東漢琅邪陽都(山東沂南)人。

年少因戰亂避難荊州,17歲時寓居隆中(今湖北襄陽),結廬勤耕苦讀十年。

因才智卓絕,志向遠大,被時人譽稱「臥龍」。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27歲的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提出「興復漢室」的戰略規劃;然後出使江東,聯孫抗曹。

劉備在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占據荊州大部;既而進軍益州,奪取漢中,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建國,諸葛亮被任為丞相。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臨終在白帝城(重慶奉節)託孤於諸葛亮。

從此,諸葛亮竭忠盡智輔佐劉禪,治理蜀國。

諸葛亮自公元213年入川,到234年病逝,治蜀施政達二十一年之久。

他勵精圖治,革除弊政,廣任賢才,注重法治;首設堰官錦官,發展生產,務農殖穀,富國強兵;南征平叛,改善與西南各族的關係;東和孫吳,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力圖興復漢室,一統天下。

公元234年八月,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北伐軍中,歸葬定軍山(今陝西勉縣),享年54歲。

史載,諸葛亮長於巧思,「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革新連弩,使之「十矢俱發」;又創製「木牛流馬」,運輸軍糧。

著有《諸葛亮集》。

主要貢獻

26歲登上政治舞台,提出《隆中對》,表現出卓絕見識。

其後在輔政治蜀的二十一年中,日理萬機,出將入相,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展示的才能,以及取得的成效,為世人所公認和稱道。

以「和撫」方針南征,以「攻心」之策收服孟獲,這符合南中各族和睦相處的願望,在客觀上促進了南中社會的發展和民族融合;為結束分裂、「興復漢室」、一統天下,五次率軍北伐,追求執著,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他治蜀的一系列措施,給巴蜀地區帶來了安定繁榮,符合人民結束戰亂、安居樂業的願望,對歷史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歷史功績諸葛亮一生廉潔奉公,淡泊名利;治家嚴謹,家風純正;謙虛謹慎,從善如流;嚴於律己,勇於擔責;忠貞不二,慎始全終,成為中國封建社會裡正身律己、忠臣賢相的典範。

在四川的歷史遺存成都武侯祠、武擔山、九里堤遺址、萬里橋、諸葛井、葛陌、都江堰、諸葛亮點將台、新都八陣圖遺址、孔明鄉與馬刨井、漢代古火井遺址、牧馬山——諸葛亮屯兵處。

涼山五月渡瀘處——會理魚鮓渡口、西昌諸葛城、雷波諸葛亮點將台、昭覺蜀漢軍屯遺址、越西諸葛忠武侯祠。

綿陽諸葛雙忠祠、涪水諸葛營、三堆子、飲馬缸、諸葛寨、臥龍山、孔明泉。

廣元明月峽古棧道、劍門關、籌筆驛、武侯橋遺址、龍華古鎮武侯祠遺址。

宜賓丞相祠、點將台、觀斗山。

內江隆昌武侯祠遺址、合江武侯祠遺址。

樂山夾江諸葛亮點將台。

當代價值諸葛亮寧靜淡泊的氣質,忠貞不渝的情操,廉潔務實的作風,慎始善終的精神,為事業獻身的忠義,閃耀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光華,承載著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我們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他的品德思想、治國治軍才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句話評語諸葛亮治蜀造福於巴蜀人民。

他死後一千多年來,受到各階層人民的緬懷和讚揚。

這種追思和敬仰,表達的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賞,體現的是我們民族在幾千年奮鬥中形成的歷史觀、倫理觀、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

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奮鬥中形成的歷史觀、倫理觀、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是一小撮人顛覆不了的。

(文/崢嶸)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岳飛書法欣賞

宋詞中嶽飛的《滿江紅》和蘇軾的《赤壁懷古》是我最喜歡的,以為那是可以撼天地泣鬼神流傳千古的經典。而岳飛的書法,初看讓我震撼,再看讓我激揚。每每欣賞總讓我感受到祖國文字的活力,中國書法的魅力!上千...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子?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三國是一段很精彩的歷史,哪怕是不識字的人,也知道幾個三國人物。比如說曹操最奸詐,關羽最重義氣,劉備最會收買人心。小說《三國演義》,成功塑造了好多個臉譜化的人物。在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打造成了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