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巧施空城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代天下紛爭,三足鼎立,魏、蜀、吳各據一方。
為了結束分裂局面,一統天下,蜀國丞相(軍師)諸葛亮曾多次率兵親征,先後五次討伐魏國。
一次,諸葛亮令魏延率軍向東進攻,自己則帶一萬軍隊留守陽平(今陝西漢中)。
就在魏延率部隊出征不久,魏國大將司馬懿指揮二十萬大軍直逼陽平關。
在距陽平只有六十里的時候,前往偵察的探子回報:陽平城內兵少力弱,正是進攻的絕好機會。
司馬懿聞聽此言甚為高興。
他暗自慶幸此番前來運氣太好,乘此空虛之際,一舉剷平陽平城兵,活捉諸葛亮,滅了蜀國的威風。
此時,陽平城裡的諸葛亮也獲得了情報。
魏國大軍壓境,局勢十分危機,將士們個個人心惶惶,以一萬對二十萬,力量如此懸殊,生死難料。
有人主張撤退,向魏延的軍隊靠攏。
這時司馬懿的大軍即將兵臨城下,署軍進退無路。
將士們驚慌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眼巴巴的看著軍師,盼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能有妙計良策,使局勢轉危為安。
在這緊急關頭,諸葛亮依然神態自若。
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下令軍中將士將所有的旗幟和鼓收起來,士兵們不准在城外紮營;又下令將四面的城門大開,叫幾個老弱殘兵在城門口掃地。
自己則坐在城門頭,悠然自得地彈起琴來。
「丞相,司馬懿來了怎麼辦?」有人心驚膽戰的問。
諸葛亮說:「我自有辦法對他。
」
這時,已經逼近陽平關的司馬懿又接到探子來報:陽平關內一片寂靜,全無敵軍士兵臨城下的恐慌,城門大開,城牆上琴聲悅耳,城門外幾個老兵在清掃路面。
「嗷?真是這樣的麼?」司馬懿聽聞此報不禁暗自思量。
他心想諸葛亮是個謹慎的人,而如今陽平城內空蕩蕩的,二十萬大軍直逼城下,竟然毫不介意,這其中必定有詐。
「向後撤軍!」司馬懿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撤軍的命令。
部下不解:「陽平關唾手可得,為何不攻而撤呢?」「諸葛亮用兵如神,大軍壓驚他還這般沉著冷靜,一定是將大軍埋伏在了陽平關外,引誘我們中計攻城。
」司馬懿回答說。
望著漸行漸遠的曹魏大軍,陽平城內軍民無不拍手叫絕,個個歡呼雀躍。
諸葛亮智勇雙全、料事如神,善於隨機應變。
此空城計也成為了千古絕唱。
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馬懿疑心過重的特點,巧設此計。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形之而知死生,角之而知有餘不足。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把多智的諸葛亮從神還原成人之後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提起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空城計,而說起空城計,則展現出了人們對諸葛亮軍事天賦的無比推崇。那麼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發生過沒有呢?人們對諸葛亮的崇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並不是真的
《蜀記》一書記載了郭沖說的諸葛亮一生五件聞於世的事情,其中就有空城計。話說諸葛亮屯於陽平,派魏延主力東線作戰,自己帶領兵馬守城,結果司馬懿避開了蜀軍主力,帶兵直趨陽平。待消息傳來時,魏軍離城只有...
亦千里議趣事——秋風五丈原,諸葛亮去世
公元229年,在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建立蜀魏政權後,孫權也建立了東吳政權。蜀漢的大臣們覺得孫權的勢力嚴重影響到了蜀國的利益,因此大都要求和孫權斷絕關係,並主張起兵伐吳。諸葛亮審時度勢,據理力爭,說...
空城計!真的是司馬懿中計了嗎?
在三國中,諸葛亮北伐過程中,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國演義裡面被歪曲的人性人心?您不知道的三國
導語:我們今天來解密古代的黑歷史,還原被歪曲掩飾的歷史傳聞的本來真面目。今天咱們來說說大家都喜歡的三國,《三國演義》里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一個個叫人拍案叫絕的計謀,但是呢一些耳熟能詳的計謀故事,...
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司馬懿真是因多疑而撤兵的嗎?
最近《虎嘯龍吟》熱播,相信大家對吳秀波扮演的司馬懿記憶深刻。那三國演義里,司馬懿因多疑而未識破孔明的空城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孔明就是比司馬懿技高一籌?
為諸葛亮編造「空城計」的「腦殘粉」到底是誰?
諸葛亮在民間的形象那是相當的好,才智無雙,無所不能,是人們追捧的對象。一提到諸葛亮,就會想起諸葛亮的空城計,那是不使用一兵一卒就讓司馬懿退了十幾萬大軍,實在堪稱厲害。相傳,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
讀二十四史,歷史上真實的空城計,到底是怎麼回事?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屬於第六套「敗戰計」(又稱劣勢之計)之一。最著名的戰例就是《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所設的「空城計」,騙走了司馬懿的大軍。民間流行的許多諺語和歇後語就是與諸葛亮及...
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有沒有發生過?
大家熟知的空城計來源於《三國演義》,按照演義的說法,整個空城計的過程如下:一、時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橫掃隴右,俘虜姜維,派馬謖守街亭。此時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司馬昭張頜擊敗馬謖。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