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被歪曲的人性人心?您不知道的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我們今天來解密古代的黑歷史,還原被歪曲掩飾的歷史傳聞的本來真面目。

今天咱們來說說大家都喜歡的三國,《三國演義》里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一個個叫人拍案叫絕的計謀,但是呢一些耳熟能詳的計謀故事,比如司馬懿棄走空城計,諸葛亮假道出祁山,這個事兒呢,還是原本這個事兒,可是背後用計的真實出發點,就跟我們以往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那麼小編今天就要爆料了!空城計,明明就是司馬懿故意放走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呢?也不是什麼善茬兒,蜀國滅亡的很大原因都在他身上。

真的?要小編說啊,計謀的策劃實施已經夠複雜了,可人心!其實比計謀本身更複雜!為了說明人心,咱們啊,先舉個例子,上個涼菜,開開胃先!那時候就有一個大漢的忠臣,叫王允,總想出掉董卓,可他沒兵沒權這事兒難辦啊!還好,王允家裡有個漂亮的義女,正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貂蟬。

於是呢王允就制定了計謀,先請呂布吃飯,讓貂蟬作陪,那麼呂布呢看上了貂蟬,王允呢就假意把貂蟬許配給呂布。

然後夜裡王允就找貂蟬談話了,撲通一聲就先給跪下了,說「為了出掉董卓奸賊,必先利用呂布,所以我並不打算把你嫁給呂布,而是恰恰要把你獻給董卓當小老婆。

引起呂布對董卓的嫉恨,當然,只好委屈你的身子了。

」這段對話呢,是「新版三國演義」裡面加入的,這台詞兒是有點兒搞。



但提出的問題很嚴肅!其實呢歷來人們對美人計在道德層面爭論就很大。

那麼王允利用貂蟬殺死董卓,換取天下太平的行為,是不是很禽獸呢?要小編說啊,人們過分的貶低了這一種計謀,認為這是一種詭道,是一種輕俗,是一種不正之術,實際上呢我們把這樣一種術去實現一種合理的目標,這樣的手段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或許手段並不是那麼的光彩,但目標合理。

為了一個合理的目標,有時候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手段。

後來王允成功了,董卓和呂布果然偽貂蟬反目,互相殘殺,而王允呢?雖然被指責,甚至曾經被貂蟬罵做禽獸,但後世人都贊他心懷大義是個君子。

好了,王允就是這麼一個表里不一的假小人,真君子,性格很複雜。

王允

其實呢,三國里一些更加有頭有臉的人物,其複雜程度就更高了,接下來我們的故事那就是「大菜」了!簡直是麻辣勁爆的嚇死人,首先就是空城計背後叫人無法想像的恐怖真相。

對於空城計呢,大家太熟悉了,當時司馬懿大軍進攻,把諸葛亮堵在了一座空城裡,外面司馬懿15萬大軍,城裡呢,諸葛亮手下不到一千。

當時諸葛亮是打也打不過,跑也來不及,那怎麼辦呢?誒,他就傳令,把城門打開,自己呢則帶著一張琴到城樓上坐下,慢慢的彈起琴來了。

那麼司馬懿氣勢洶洶的趕過來,看到這種奇怪的場面,卻只見他眉頭一皺,微微的思索了一下,竟然下令,說,撤!為什麼撤?哪兒來的伏兵?只見司馬懿說「城中伏兵是不多,可城中之外的山上呢?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走險,快撤!撤晚了,山中伏兵就殺出來了。

撤!快撤!!」司馬懿棄走空城,很戲劇的場面啊。

那麼後來有人做出分析了,說諸葛亮把司馬懿的心理把握得很準,故意誘導司馬懿犯錯,嚇走了司馬懿15萬大軍,諸葛亮,神!很偉大!不過呢,讚嘆過後,您有沒有覺得不對勁呢?您琢磨琢磨,這司馬懿的表現。



太反常了吧?

司馬懿畫像

怎麼呢?我們來分析,您想想哈,當時退一萬步,就算諸葛亮在城內有伏兵,司馬懿他也不用這麼快就撤吧。

他可是帶來了15萬兵啊!他派五千軍進城試探一下,外面還有十四萬五千做接應,這行不行呢?這個投機成本一點兒也不高嘛!我們說了,人什麼時候最願意冒投機風險?正是回報巨大的時候!現在就是如此嘛,擺在司馬懿面前的回報是「生擒諸葛亮」,這麼大的功勞啊!這都不願意投入五千兵試一試?好,就算司馬懿小氣,捨不得這五千軍,那麼,當時諸葛亮就坐在城樓上,派點兒弓箭手把他射下來總可以吧?這下就能夠除掉心腹大患了,多好的一個便宜事兒啊!可為什麼司馬懿偏偏啥也沒幹,非要扭頭就走呢?這一系列的反常舉動怎麼解釋呢?司馬懿太笨嗎?跟諸葛亮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嗎?其實司馬懿呢,他在性格方面極其類似諸葛亮的,而且城府比諸葛亮更深!為什麼呢?告訴您吧,據最新的分析總結,司馬懿不是沒看破空城計,而是怎麼地?他竟然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是天大的一樁計謀!其實司馬懿是故意放走了諸葛亮。

司馬懿

故意放走諸葛亮?小編這想法不可理喻?聽我解釋先,其實這一切都是司馬懿權衡利弊的後的結果,您想啊,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司馬懿當時不放走諸葛亮,那結果會如何呢?當然是攻破城門拿下諸葛亮,可再之後呢?司馬懿回朝復命,被封官加爵?錯了,在之後的結果只有一個,司馬懿會死,只有死路一條。

這時候一定有人不明白了,說這司馬懿除掉了諸葛亮,除掉了魏國的心腹大患,立了這麼大一個功勞,怎麼會死呢?告訴您把,恰恰是立了大功,恰恰是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司馬懿才該死,才必須死!有一句老話,完全可以解釋這種矛盾。

這句話呢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鳥都打沒了,弓箭就可以收起來了,兔子都打沒了,獵狗也就可以吃掉了。

那麼既然司馬懿是唯一可以克制諸葛亮的人,那他就是魏國打獵的弓,追兔子的狗!本來這樣的人才那應該好好對待才是啊,但是,為人主者,從古至今,就沒有不防備手下的,尤其是那些能力極強,可以危及自己地位的手下。

不幸,司馬懿是典型。

這人啊,思想一直很獨立,不甘心一直在別人手下打工,所以呢當初曹操沒死的時候,就對司馬懿很提防,雖然給司馬懿的官職也挺高,可封的都是文官,而司馬懿擅長的呢,恰恰是領兵打仗。

曹操對他的這種安排,根本就是專業不對口。

但是呢,這種安排也正好杜絕了司馬懿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反正要用的時候呢,也能再找你,平時嘛,最好晾一邊。


那麼後來曹操死了,兒子曹丕繼位,曹丕根據他Daddy(老爸)的提醒,也放著司馬懿,但是呢,離開司馬懿他還真的玩不轉。

眼見西蜀東吳來犯,曹丕是一個都打不過,自己氣得是奄奄一息,臨死前就不得不封了司馬懿彪騎大將軍,讓他主持軍政,輔佐自己的兒子曹睿。

但是呢,曹睿小朋友顯然也不傻,總是麻煩一來,誒!我就找這司馬懿充當敢死隊,但只要事情一過去,就跟那些本來就妒忌司馬懿的曹氏宗親們來聯手對付他。

其實司馬懿在魏國國內處境那是相當難熬,就這麼著,司馬懿在曹操爺孫三代的手裡,是幾起幾落,其實司馬懿心裡也清楚,自己早就沒主子忌憚了,之所以沒被殺掉,那原因就是主子們還有一個心腹大患沒除,那個最喜歡找麻煩的諸葛亮還沒搞定呢。

畢竟對付諸葛亮,主子們還得依仗他。

可萬一哪天諸葛亮沒了呢?司馬懿知道,自己的命運也就難說了,所以此時此刻,面對空城,司馬懿就琢磨了,諸葛亮不能死,這中間的緣由,司馬懿明白,小編估計諸葛亮也明白。

所以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才這麼胸有成竹的坐在城樓上,也不怕人放冷箭。

其實兩人目光相對的一剎那間,就明白了彼此心意。

於是這一對老冤家是非常默契的,誒!我彈琴,你退兵。

你放我一條生路,也保全你自己性命,結果呢是皆大歡喜,簡直是古今難覓的真正「知音」啊!所以小編說啊,這個空城計啊,算得上是三國計謀里最「狼狽」的,「狼狽為奸」的狼狽。


諸葛亮

當然,這是站在魏國的立場上說的,司馬懿,魏國大都督,竟然和敵對國蜀國丞相諸葛亮兩人聯手用計,那真不是蓋的!不過話說話來,演技雖好,但難免不被人看破。

空城計過後司馬懿回到魏國,皇帝曹睿就找他談話了,說「司馬懿啊,哈哈,我最近聽到了一點兒關於你的『八卦』喲。

有大臣說,你之所以放走諸葛亮,是為了養寇自重,因為沒有諸葛亮為患,你司馬懿也就不能被大用了」。

聽了這番話,司馬懿的表現也很好玩兒,很誇張!只見他跪在地上「萬萬沒有此事!萬萬沒有此事啊!」在地上又哭又鬧有打滾,爆發力很好。

這個司馬懿,不愧為表演藝術家。

那麼司馬懿一哭二鬧三上吊,那是在要挾,你現在就敢殺了我不成?而曹睿呢,也知道諸葛亮一日沒死,司馬懿就不能殺,但不殺也得敲打敲打。

叫你不敢把這事兒做的太難看。

果然,這一番對話下來,各自的目的都達到了,結果是君臣抱頭相擁,真情感人。

如此虛偽的場面叫人感嘆啊,這就是政治!用計用到這個份上,司馬懿讓人嘆為觀止!不過即使如此,司馬懿也只能算是陰謀詭計的第二名。

要論這冠軍,那還得是諸葛亮!這話不帶褒貶,只是細作分析之後得出的心得。


諸葛亮

接下來我們就來破解諸葛亮流光溢彩的傳統形象背後的,不為人知的真面目。

話說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匡扶漢室的遺志,出兵北伐中原,那麼首先要做的一件大事,那就是選定進軍的路線,就跟我們現在搞國家建設一樣,路線是很重要的。

那麼我們來看地圖,當年諸葛亮從漢中出發,攻打長安,該怎麼走呢?諸葛亮是這麼說的「傳命,分兵兩路,一路走斜谷道,佯攻嵋縣,一路出祁山,進至隴右,立穩腳跟後再擇日進宮長安。

」諸葛亮部署的兩條路睜不正確咱們先不說,先看旁邊的人說了什麼。

只見旁人說「丞相為何不走第三條路?」說話的這位叫魏延,他提出了建議。

「丞相你若給我五千精兵,讓我率君穿越秦嶺,經子午谷直逼長安!十日之內我便可建功!」解釋一下,看地圖我們可以發現相比較諸葛亮的線路,岐山,斜谷,都顯得更近一些,但是這路有毛病,難度和危險係數都很大。

諸葛亮說了「秦嶺崎嶇難行,一旦被敵軍發現,必陷入重圍,全軍暴屍山谷。

」諸葛亮拒絕了,但是魏延不識趣,又說了「不,曹睿萬萬想不到,我軍會穿越秦嶺,越是危險之處越是無妨,我只需精兵五千!便可出其不意,直搗長安城下。

奇兵之功倍勝於眾軍!若按丞相所說,出祁山,直逼長安,則非數月不可到達。

而且沿途有敵兵布防,需一城一寨的攻打。

曠日之久,何時可得中原啊?」諸葛亮說「北伐乃興旺大業,萬萬不可險,我大軍當循隴右平坦大道,依法進兵,步步為營,如此進軍,我縱然不能速勝,也萬萬不會失敗」。


今日之學者看到這一幕,都是止不住的扼腕嘆息啊,他們說諸葛亮就此鑄成大錯,直接導致了北伐失敗,更是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那麼有人問了,有這麼嚴重嗎?誒,確實如此。

孫子兵法里有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就是說,打仗以正兵堅持住,正兵就是大部隊,正兵合就是大部隊吸引敵人,但是你要想致勝,那就得依靠奇兵。

在正兵的掩護下,一路隱秘的士兵突然出擊,出奇制勝。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兵法,奇正思想。

那麼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再看諸葛浪和魏延兩人的計謀,諸葛亮的策略一味強調徵兵對持,可是就這麼一僵持,哪怕是有一定優勢的僵持,那也沒什麼用處啊。

我們再來看魏延的謀略,一方面丞相可趨大軍自斜谷而進,這是正軍。

而魏延自己呢,領五千精兵,用險出子午谷奇兵,可謂正奇相濟,幾乎算得上是完美。

當然也有人會說,這都是你想的,雖然後來諸葛亮失敗了,可你又怎麼知道聽了魏延的北伐策略就能成功呢?哎,我們用事實說話,諸葛亮堅持保守戰略,歷時七年未獲寸功,病死五丈原。

伺候蜀國國事衰微,沒能力北伐了,倒是魏國轉過來進攻了。

魏國將領鄧艾,就這麼戲劇性的,偏偏就用了和魏延如出一轍的計謀,一方面主力在正面戰場跟蜀國的姜維僵持住,另一方面,通過山谷中最崎嶇難行的小路,翻山越嶺卻絕對出其不意的偷襲了蜀國的國都。

後主劉嬋一點兒防備都沒有,蜀國政權宣告滅亡。

而深得諸葛亮真傳的姜維呢?竟然還帶著幾十萬兵馬在大道上死守,無所作為。

姜偉

我們看看這一成一敗的結果,它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是不是?可能您沒想到,可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諸葛亮能夠聽取魏延的意見,歷史就很有可能是另一番模樣了。

可是問題也就來了,諸葛亮為什麼不聽魏延的?熟讀兵書的諸葛亮會不知道孫子兵法中最重要的「奇正思想」?魏延都說,給五千精兵就足夠了,最壞的結果就是,連魏延帶士兵全軍覆沒,也就損失五千人。

投入不大嘛!那諸葛亮為什麼就是堅持不同意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諸葛亮什麼都明白,只是他根本不願意北伐成功!比較嚇人?難道他是魏國姦細?那倒不是,一切的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當然想北伐成功,太想了!所以他不想讓魏延成功!雖然諸葛亮是蜀國的丞相,魏延是蜀國的將軍,兩人一撥的。

但是魏延的成功只代表蜀國的成功,並不代表諸葛亮本人的成功。

有點兒繞哈,說明白點兒就是諸葛亮知道魏延的計謀更好,知道這樣以來可以大獲全勝,但是!他就是看不得魏延成功!了解三國歷史的都知道,諸葛亮和魏延曆來有矛盾,當時魏延是殺了自己的主公,轉投劉備的。

諸葛亮當時就說,魏延檯布忠義了,連自己主公都殺,不能留,得殺掉。

雖然沒殺成,但那次以後呢,諸葛亮還是對魏延橫挑鼻子豎挑眼。

最後在自己死後,還是設計殺了魏延。


魏延

那究竟是諸葛亮看不慣這魏延的為人?所以才不用魏延的計策?僅僅如此?其實沒這麼簡單,當年和魏延一起投降的人,還有一位咱們也熟,後來的蜀國五虎將之一的「黃忠」。

那諸葛亮討厭魏延,為什麼不討厭黃忠呢?再說了,轉投劉備的人那多了去了,連趙雲都是!也沒見諸葛亮對別人這個刻薄啊。

所以諸葛亮討厭魏延,不是因為魏延是投降來的。

諸葛亮不用魏延的計策,也不僅僅是因為跟魏延的關係不好,說到底,諸葛亮不用魏延的計謀,甚至想殺他,只是因為魏延這個人啊,太有本事了!以至於諸葛亮他妒忌了,當然小編這麼說呢,肯定很多人不同意。

說你這個想法太陰暗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怎麼這麼說呢!沒錯,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工作努力這是事實。

但他的個性中自私小氣不容人,也是事實。

關於這一點呢,我們也是有論據的,您看,以前蜀國政權下,猛將如雲,關羽張飛趙雲等等,可後來呢?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以前得劉備身邊除了徐庶,還聚集了龐統諸葛亮也算謀士如雲,可後來呢?只剩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一死,連個接班人都找不到,而這一系列的變化恰恰是諸葛亮掌握了蜀國的管理權之後不知不覺發生的事情。

所以說,諸葛亮能力雖強,可他見不得比自己更強的人,甚至跟自己差不多的都不行。

遇到人才就打壓,很不幸,魏延是個人才,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所以難免被諸葛亮壓制。

諸葛亮

當然很多不理解的人還會說「諸葛亮這人太讓人失望了,你說怎麼能這麼小氣呢?」其實話說話來啊,這也是人之常情,這也是現代人都有的一種「危機感」在作怪,確實,諸葛亮很成功,在蜀國政權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他再成功也是給皇帝打工的。

位置雖高,但不一定穩。

就比如說,劉備早年有個龐統之後,就帶著龐統進西川,諸葛亮曾被晾在一邊了,經歷過這種事情的諸葛亮那就很警惕了,後來看到可能威脅自己的人,就決心剷除,這種情況要放現在啊,那更是常見了。

比如一個大公司裡面,一個優秀的高級經理人,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但手下的人呢,往往很草包,我們管這種現象啊,就叫「經理人之惑」。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經理人就像諸葛亮,董事長就像皇帝,能力再強的經理人,也只能是給皇帝一樣的董事長打工的。

做得好,你高薪高位,一旦有比你還強的人出現,那就會被一腳踢開,那麼經理人為了不讓自己不被董事長踢開,只能是防範於未然,見到人才就打壓,這種事兒,古今一理。

所以說,諸葛亮魏延的線路之爭,實際上是個人發展之爭,也堪稱是三國計謀當中,最能體現「職場厚黑」的一幕。

只是不說您不知道,一說您嚇一跳罷了。

而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兒都是如此,完全是「表里不一」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

三國時代天下紛爭,三足鼎立,魏、蜀、吳各據一方。為了結束分裂局面,一統天下,蜀國丞相(軍師)諸葛亮曾多次率兵親征,先後五次討伐魏國。一次,諸葛亮令魏延率軍向東進攻,自己則帶一萬軍隊留守陽平(今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