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被譽為國之巨防,成魏蜀吳爭奪之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在西線曹操平定漢中,在東線張遼威鎮逍遙津,曹操的威勢達到了頂點,然而,在勝利掩蓋下的是暗流洶湧,殺機四伏。

這段時間孫權和劉備的實力躥升,已經構成對曹操的致命威脅,尤其是劉備,他自從赤壁之戰後,實力迅速擴張。

而更為糟糕的是,曹操自從建安二十年後,面臨孫權劉備的輪番出擊,內外交困,首尾難顧。

獻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冬曹操攻孫權於濡須,不克。

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魏境內遭遇罕見的瘟疫,這一年的冬天,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進攻漢中,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耿紀、韋晃在許謀反,被鎮壓。

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反叛,遣曹彰征討。

秋七月,西征漢中,九月,大軍到長安。

冬十月,宛城侯音等謀反,派曹仁征討。

同年,陸渾孫狼起義,關羽授予其印綬。

到了獻帝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操大軍進退失據,被迫放棄漢中,與此同時,荊州關羽進攻襄樊,東吳孫權窺視合肥,內部的擁漢派也開始積極籌劃政變,又有北方邊疆不穩,異族崛起。

為了應付各方的危機,曹魏被迫大肆徵兵,以至於逼反了候音等平民,他們揭竿而起,組織義軍,聯合關羽攻城略地。

就是在這一年,曹操辛苦三十年建立的局面面臨著土崩瓦解,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

在這個時候,如果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得以實現:劉備出關中,關羽攻襄樊,孫權牽制合肥,那麼,北方曹操集團確實就有可能全線潰敗,以至於最終覆亡。

而實現劉備戰略意圖的尖刀就是關羽,他指揮的北伐兵團將火藥味十足的荊州地區徹底點燃,全天下的目光都轉向了這片土地。

荊州為什麼如此重要,以至於曹劉孫三家都對它垂涎三尺呢?要說這一點,我們還要從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說起。

簡單說就是,占據蜀的一方要占據荊州,這樣才能保證巫山之險;占據東南的一方更要占據荊州,這樣才能「全據長江」;而曹魏也希望占據荊州,尤其是襄陽,這樣才能保證許縣的安全。

而關羽所攻的襄樊,被魏國稱為「國之巨防」,可見其重要性。

饒勝文《布局天下》如此評價襄陽:「襄陽所處的南陽盆地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匯的特點。

無論是東西之爭,還是南北之爭,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

襄陽地處南陽盆地的南部,依託湖北,通過漢水和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由南陽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關中,還可經漢中而聯絡隴西。

南北對抗時,南方的軍事防禦線東西延綿三四千里,襄陽便處在這條漫長戰線的東南段與西北段之間的連接點上。

因此,襄陽作為湖北境內的一大重心,實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

對於另一個重要據點江陵則說:「若就兩湖盆地的內部形勢而論,其重心則在江陵。

江陵地處江漢平原,交通便利,經由長江可以連通東西萬里。

以江陵為中心,北據襄陽,南控湖湘,東連武昌,西守西陵,足以撐開兩湖形勢,足以應接四方」。

所以,襄陽和江陵便成了曹劉孫三家爭奪的關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為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或觀眾一定很熟悉這個大名鼎鼎的成語。但不少人心裡又會很迷惑:關羽只是水淹七軍,擒了于禁,斬了龐德,感覺也就普通名將水平,怎麼就威震了華夏了?別急,接下來為你一剖析。二十四年...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曹操一生最大的坎!

赤壁之戰,是曹操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建安十三年(公元

三國大轉折—軍事角度解析關羽北伐始末(1)

三國爭衡,事態百變;戰火紛揚,波瀾壯闊。相對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發生於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的關羽北伐襄樊之戰,是一場著名而又被低估的大型戰役。說它著名,是因為水淹七軍、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