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或觀眾一定很熟悉這個大名鼎鼎的成語。

但不少人心裡又會很迷惑:關羽只是水淹七軍,擒了于禁,斬了龐德,感覺也就普通名將水平,怎麼就威震了華夏了?別急,接下來為你一剖析。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

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曹公從之。

——《關羽傳》

當時,于禁是曹魏政權中外姓第一大將。

他帶領的「七軍」是多少人呢?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

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孫權傳》

從《孫權傳》看出,于禁所帶軍隊約三萬。

在此,」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應該略有誇張,不過也顯示出其實于禁軍隊沒死多少人,絕大部分還是投降了。

一下俘虜三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呢?

回頭再看關羽之前的部署,很明顯是為了策應西邊的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曹操遣曹洪拒之。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曹洪擊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張飛、馬超退往漢中,陰平氐族強端斬吳蘭。

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西征劉備。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抵達長安。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與關羽聯合,拉起縣民數千人造反。

(此前曹仁駐屯樊城征討關羽,得知消息後被曹操派往攻圍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屠宛城,斬侯音。

同月,夏侯淵戰死。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兵至陽平關,遣徐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城。

可見,曹操前腳剛到達長安準備和劉皇叔開戰,曹仁後腳駐紮樊城準備和關羽死磕,這邊侯音就被關二哥策反了。

於是,曹老闆急了,讓曹仁趕緊去收拾侯音,曹仁收拾完侯音後都沒有心思和時間去安撫宛城這片老根據地。

破宛城的那天,曹仁想起了十年前,那是建安十四年,他被周瑜和劉備攻打了幾個月,卻一直不見周邊郡縣有援軍到來——後來他知道了關羽絕北道的事情。

而這次宛城叛亂,又是因關羽而起。

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於是他屠了宛城,繼續屯兵樊城防衛關羽。

可接下來呢?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放棄漢中,撤兵還長安。

建安二十四年六月,劉備遣孟達攻房陵,後遣劉封李嚴助攻,拿下上庸和西城。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圍曹仁於樊城,曹操遣于禁援助曹仁。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暴漲,關羽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

于禁所帶部隊三萬人大都為關羽所擒,送往江陵。

關羽威震華夏,曹老闆急著想要遷都。

曹仁身為曹魏政權內姓第一大將,被關羽圍攻不過一月便如此地慘,再加上七軍三萬來人絕大部分被關羽所擒,外姓第一大將于禁被生擒,西涼名將龐德為關羽所斬,曹操為此都想遷都——這對久未嘗經大敗的曹魏集團,何嘗不是震懾,又何嘗不是威震華夏?

關羽在收了七軍的同時,恩威並施,掀起了荊州地區反曹的熱潮: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

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曹公從之。

——《關羽傳》

曹操想遷都,然後蔣濟和司馬懿勸住了曹操,讓曹操聯繫當時正在攻打合肥的孫權: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

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

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

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於是有樊城之事。

——《溫恢傳》

有人說關羽水淹七軍不屬於謀略,屬於走了狗屎運——你以為關羽練水軍是為了幹嘛?

細看下面這段話: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

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

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

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於是有樊城之事。

——《溫恢傳》

溫恢都料到了關羽會製造「水患」好麼?這還不算計謀?難道非要人工降雨才算「計謀中的水淹七軍」?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攻打樊城,努力收拾前來援救的于禁龐德,後方重鎮江陵有老大的小舅子糜芳在守衛,而此時的盟友孫權正在攻打合肥——你是不是絕對不會料到孫權會在這個時候掉轉方向,捅你一刀吧?當關羽收到曹仁射來的孫權書信後,他也是不相信的:

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羽猶豫不能去。

——《孫權傳》

然而,孫權已經行動了,呂蒙先行白衣渡江——更不會想到這時候劉皇叔的小舅子只是因為跟自己有些矛盾,便會毫無節操地投降吧?

閏十月,權征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

——《孫權傳》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

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呂蒙傳》

但關羽還是對孫權的節操抱有一線希望的,在與徐晃交戰不利之後,在明白短時間無法搞定徐晃,他準備先回江陵,然後徐圖:

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

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

」賊屯偃城。

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

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

未攻,太祖前後遣殷署、硃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

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

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徐晃傳》

從記載來看,再結合《魏書》的尿性,其實關羽與徐晃的交戰只是失利,並沒有損失上萬兵馬——而真正使軍心渙散是在撤軍之後得知孫權真的占據了江陵,兵士得知家人都被俘虜了,故而軍心離散,兵士逃走: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關羽傳》

我們最後看看襄樊一戰曹孫兩方對陣關羽投入的名將名單:

曹魏:曹仁、于禁、龐德、徐晃、滿寵、張遼(在途中);(曹魏除了張郃都來了)

孫吳:呂蒙、陸遜、朱然、蔣欽、潘璋;(孫吳傾巢出動)

叛將:糜芳、士仁

試問:三國有哪個人正面剛過如此強大的對手群?又有誰得到過威震華夏的評價?

唯關雲長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武聖關羽的傳奇一生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

關羽敗死荊州,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責任

被尊為一代武聖的關羽,在其聲望達到巔峰的時刻,卻也開啟了極速敗亡的命運。公元219年8月下旬,關羽率荊州軍北上進攻曹魏大將曹仁駐守的襄樊,圍樊城、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卻在三個月之內又迅速敗...

葬在隴西碧岩里的三國龐德墓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素聞其驍勇,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侯音、衛開等在宛城作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

關羽被馬忠擒獲,是真的打不過馬忠嗎?

關羽是蜀漢的頭號大將,他武藝高強、本領過人、聲名遠揚,乃至死後民間都對他的勇猛念念不忘,被民間逐漸神化奉為關公。既然關羽這麼厲害,他又是怎樣被吳國的馬忠擒拿的呢?是關羽打不過馬忠嗎?

關羽最後的日子裡,孫權曹操究竟密謀了什麼?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此時正是劉備在漢中斬殺夏侯淵、進位漢中王的時候。「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三國志-先主傳》云:「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

且看關二爺的軍事能力

排除傳說和單挑這種事兒,單論戰績、謀略、軍陣、統御等才能,關羽是個什麼地位?先放三國無雙·關二哥照片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