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關羽兵敗荊州後,盤點那些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揮霍」的人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羽,人生的大半輩子在《三國演義》中如同神一般的人物,可是荊州之戰,從高高的「神壇」一下子掉落懸崖,摔得死死的,此戰不僅令荊州的基業淪喪,以致於蜀漢的戰略意圖大受影響,還因此使蜀漢損失了大量的人才。
公元221年,剛剛即位的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盡起蜀漢精銳東征孫權,不過,軍事才能十分低下的劉備,即便是有如此雄兵相助,也是別人的一塊兒踏腳石,成就了東吳陸遜的名將之名。
劉備的軍事才能十分低下,在夷陵之戰前,東吳小將陸遜就對孫權說: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
推此論之,不足為戚。
意思就是劉備的一生征戰,總是勝少敗多,就拿這一次來說,也不必憂慮,劉備必敗。
劉備屢敗屢戰是好樣的,可惜怕就怕在人沒有自知之明,結果,劉備悲劇了,並徹底悲劇了。
此戰,令蜀漢的人才蒙受巨大的損傷,遠超過荊州之戰中損傷的人才。
戰將:張南、馮習、傅彤,這些都是跟隨劉備入蜀的荊州老臣,俱在此戰中戰死。
文臣:馬良(馬謖的哥哥),程畿。
投降:鎮北將軍黃權、龐林(此人是龐統的弟弟)的後路被吳軍截斷,不得已向曹魏投降。
杜路、劉寧被迫投降吳國。
此戰之後,劉備便迅速地閉眼,扔下了蜀漢的爛攤子,除了諸葛亮,就剩下一個獨自在漢中抗擊曹魏的魏延了,其餘人等都不是蜀漢的支柱。
荊州之戰再加上夷陵之戰,令蜀漢人才損失幾乎殆盡,以致於諸葛亮勉力維持難局,北伐總是失敗,為何?劉備造的孽呀,無將可用,無人可以分擔諸葛亮的重擔。
......
此系個人臆想,純屬娛樂,歡迎吐槽
劉備一戰損失3大軍師,6大猛將,蜀漢從此坐以待斃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劉備親自參加的有兩場,是赤壁和夷陵。赤壁之戰可能是劉備的高光時期,雖然後人已經充分證明了主要功勞還是孫權和周瑜的,但劉備卻可以稱得上是赤壁之戰的...
蜀漢為什麼後期人才缺乏,看看劉備夷陵之戰損失了多少精英吧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