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悲哉 快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起王陽明,我非常熟悉。

他是我第一個為之深研的中國聖人,也仿照我喜愛的一個作者的手法寫了點王陽明的事跡,但因為種種的原因沒有繼續寫了,也許之後我會刪了重新寫,但現在確實沒有從前那般熱情了。

最近幾周一直在看從前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兒》,在提到景泰年間的于謙的北京防衛戰的幾頁時,說到「如果沒有之後的那個人,于謙就可以稱作明朝第一」時,我就知道,位於那把寶座上的人,毫無疑問就是王陽明。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其中那半個聖人是曾國藩,其餘那兩個分別就是孔子與王陽明了。

可見王陽明的影響之大,今天我就來簡單的談談王陽明的生平(其實我一直想寫一個系列的)。

王陽明,原名王雲,因其祖母在王雲出生之日夢見一個神仙乘著祥雲把一個嬰兒送到她的手上,隨後又乘雲離去。

故取名為王雲。

王雲五歲之前一直不會開口說話,也讓他的父親王華很無奈。

有一天一位雲遊四方的僧人見到了王雲很驚訝,說了句「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父親王華聽了之後恍然大悟,改名為守仁。

很神奇的是,在王雲改了名字之後,立馬就能夠說話了,並且還能夠背誦詩歌。

之後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了,在十一歲的時候父親金榜題名,從老家餘姚搬到北京居住,因為思想太過獨特——我讀書是為了做聖賢。

急壞了王華,也因此挨了很多打。

在經歷了兩次考試失敗之後,在王守仁二十八歲的時候終於考中了,當了個公務員。

後來因為直言不諱,被劉瑾懷恨在心,被貶到了龍場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本以為這夠他吃一壺的,但沒想到王守仁實在是打不死的小強,非但不覺得很慘,還把龍場管理的非常好,還在這地方悟出了陽明心學的真理。

「八虎」之中的老大——劉瑾,因為這位老兄的貪污還有人品實在不咋樣,被楊一清以謀反的罪名搞下台了。

至於為什麼要說楊一清而不說朱厚照呢?因為朱厚照實在是沒精力管那點破事,每天的精力就放在玩上了。

一直被忽略的王守仁也因此得到了升遷的機會,被召入京。

說是忽略其實並不是,他在朝廷之中的評價還是蠻好的,楊一清本人也說王守仁以後的成就會超過他。

過了不久,因為王瓊的舉薦,王守仁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

說是舉薦,但誰都知道那些是個什麼鬼地方,很多人就算是給他他也不願意去,不是因為那些個地方不好,而是因為那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產——土匪。

就算是這樣,王守仁也毫不猶豫地去了。

結果三下五除二地就把這些土匪給滅了,這讓王守仁在朝廷中的評價又高了些。

最有趣的是之後發生的一件藩王叛亂的事,在此之前已有一個藩王這麼幹過了(我說的可不是朱棣),花了十八天就被鎮壓下去了。

但這位老兄也依然選擇謀反,憑著手下那些個進士都沒考上的謀士和一個封建迷信的巫女。

在他生日哪天,寧王朱宸濠開始了他的計劃,但索性的是,王守仁因為其好友的提醒下沒在寧王的生日宴會上,逃過了一截。

但在寧王清點被捕之人的時候,發現漏掉了一個人,這個人正是王陽明。

遂派人去追捕,王陽明逃到了江西。

王守仁也向上級報告了這件事情,但北京那邊已經完全亂了套了哪兒還有時間管王守仁那檔子事,給不了他太大的幫助。

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王守仁也還是憑藉自己準確的判斷,直接攻打寧王的老窩,贏下了這場鬥爭,活捉了寧王。

但朱厚照從來就不是一位息事寧人的主,在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反而非常氣憤,於是命人把寧王放回去,自己去跟他打一仗。

但這不胡鬧麼這是,軍隊來來回回花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但朱厚照從來就不管這些,依然我行我素。

但他不知道,他的命就將搭在這上面。

王守仁當然不願意把寧王給放回去,但這畢竟是皇上的命令,不敢不從,在猶豫不決之際,把這個鍋推給了張永,把寧王給了他。

他讓王守仁避避風頭,於是王守仁上書說想要回家之後找了個寺廟躲了起來。

過了幾天,張永便下令讓王守仁回來,於是吃了幾天素菜喝了幾天稀粥的王守仁回來了,全當是體驗生活。

朱厚照這位祖宗終於走了,他走的很離奇,但這裡就不多說了,他死了倒是死了,但卻給人留下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朱厚照這位祖宗竟然沒有兒子,他本人死了倒是死了,但這大明的江山該怎麼辦啊!

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活人到處都有,人人都想做皇帝,只要能管好江山就好了,誰管你是誰,血緣是什麼?

最後,在一群大學士們的商討之下,決定令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為皇帝,楊一清對此很滿意,但後來可就不這麼認為了。

朱厚熜本認為那群人叫自己過來就只是當皇帝的,但沒想到那些大學士們居然要立自己為皇太子,也就是叫朱厚照的爹也就是孝宗皇帝為爹,而自己的親爹自己只能叫叔叔。

這叫什麼事!

但那些人卻不這麼認為,紛紛上書給皇帝說必須這麼幹。

當然也有反對意見,但卻沒人敢這麼幹,因為這就代表著自己多了掰著指頭都數不過來的敵人,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個人就上書給嘉靖說不應該這麼幹,這位仁兄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張熜。

其餘人也自覺理虧,但這卻不合規矩,於是便合夥跑到嘉靖面前哭訴。

當然,嘉靖也非常給面子,派錦衣衛把這些人一一打了屁股。

奇怪的是,向來以雷厲風行著稱的王守仁竟沒有發表意見,就只是冷眼看著這場鬧劇,從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來,也許這時候他已經厭倦了這浮躁的官場了吧,也多次上書表達了自己想要回餘姚養病的願望。

事實證明,王守仁一輩子也沒有實現他這個願望。

同年,王守仁父親王華死了,按照規矩,他要為他的父親守孝三年,並且還要穿黑色衣服,住在一個黑暗封閉的小屋子裡。

還有其餘的很多,但這些繁瑣的規矩我也不懂,大家將就著看吧。

三年之後,王守仁受邀到稷山書院講學,之後幾年,便開始了傳播自己心學的道路,並在這條大道上越走越寬,從某些角度看,正是因為王守仁的這一行動,才避免了大明王朝毀於一旦。

三年之後,王守仁被命令到江西平叛,在前一天晚上,他給弟子傳授心學的全部要領,這成為了後來的千古名句: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說完之後,王守仁便踏上了江西的道路。

但可喜的事,因為王陽明的大名已經深深的印在這些人的心中,也聽到過他的很多傳聞,在聽到王陽明親自到來之後,反叛軍就直接選擇投降了!

平亂後,王守仁的身體是在是撐不住了,上書給朝廷,說自己要告老還鄉。

但沒等朝廷的回覆,王守仁就自己擅自出發了。

但很可惜的是,王守仁始終沒完成自己的心愿,最終死在了回家的船上。

臨死之前,船上人問他需要交代什麼,他用最後的一口氣說出那句話,現已成為千古絕唱: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他沒有遺言,正如那句「亦復何言」所說,此生光明磊落,不需要多說什麼,歷史自然會給我一個公正的評價!

但我認為他始終有一個遺憾,他兒時認為自己讀書是為了做聖人,直到臨死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卻有很多人說他學藝不精,抄襲佛家理論。

每每聽到這一言論的時候,他也沒說什麼。

也許他也認為做聖賢這個願望遙不可及吧。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

萬曆十二年,王陽明的牌位被人恭恭敬敬的迎進了孔子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推翻程朱理學具有劃時代意義之人之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

明朝一哥王陽明:我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這是古今聖賢的最高理想。縱觀歷史長河,能達到這「三不朽」境界的也不過才兩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