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兄殺妹終慘死,衝冠一怒為紅顏:你所不知道的齊桓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春秋這段歷史,不得不提及「春秋五霸」。

周平王東遷洛邑,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四夷不段內侵,嚴重威脅了中原民族的生存空間。

為此一些強大的諸侯們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不斷拓展自身實力,成為各諸侯國公認的「霸主」。

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他原本是齊國國君的兄弟,齊國內亂後,他逃亡莒國。

內亂平定後,他與兄弟公子糾爭赴齊國即位,途中他被公子糾的師傅管仲一箭射中帶鉤,險些喪命。

但他乘機詐死,日夜兼程趕到齊國,最終即位。

此後他寬宏大量赦免了管仲,任命他為相,支持政務。

最終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千秋霸業。

人們對齊桓公的生平事跡了解頗多,但他還是有些鮮為人知的事跡。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繼承齊國國君之位,立即派兵攔截魯國護送公子糾的軍隊,當年秋天,齊、魯兩軍在乾時交戰,魯軍敗走。

於是齊桓公給魯國國君魯莊公寫了一封信,「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殺之。

召忽、管仲讎也,請得而甘心醢之。

不然,將圍魯」。

魯莊公不願得罪強大的齊國,於是將公子糾殺死。

權力鬥爭中手足相殘並不少見,齊桓公「殺兄入嫂」的行為,飽受後世史學家的詬病。

而且這種行為與李世民頗為相似。

此後不久齊國與魯國恢復了友好的關係,公元前669年魯莊公親自到齊國迎娶齊桓公的妹妹(有的說法是侄女,甚至女兒)哀姜。

此時的魯莊公已經36歲,且性格懦弱,朝政掌握在自己的弟弟慶父的手裡,於是哀姜便與他私通。

公元前672年魯莊公病死,哀姜想扶持慶父即位,於是二人勾結,先後殺死魯國兩位國君,」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成語就來源於此。

此時齊桓公的霸業正是蒸蒸日上之際,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號令天下諸侯,除相扶弱,匡扶正義,頗有正義代言人的氣勢。

出身齊國的哀姜與慶父淫亂,把魯國搞的烏煙瘴氣,這讓他這位霸主很沒面子。

公元前前659年齊桓公將自己的妹妹哀姜引渡回齊國,在路上用毒酒將其酖殺,同時慶父被迫自殺,從而結束了魯國長時間的內亂。

齊桓公雖然是高高在上的霸主,但也是個性情中人,也極愛面子。

公元前656年他竟然為一個女子發動了一場戰爭。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前657年的一天,齊桓公與蔡姬在水中划船遊玩。

蔡姬熟悉水性,頗為頑皮,不停的晃動小船。

而齊桓公是個旱鴨子,十分害怕,便阻止蔡姬。

蔡姬不聽,還是晃個不停。

齊桓公登岸後大發雷霆,便把蔡姬送回蔡國,但雙方的關係並未斷絕。

如果蔡國國君蔡繆侯卑辭厚禮,把妹妹送回去,事情也許也就過去了,畢竟妹夫齊桓公是霸主。

然而蔡繆侯卻十分昏聵,他對此十分惱火,一怒之下竟便把自己的妹妹,也就是蔡姬嫁了人。

消息傳到齊國後,齊桓公震怒,開始集結軍隊,準備討伐蔡國。

公元前656年春天,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組成的「八國聯軍」大舉進攻彈丸之地的蔡國。

結果可想而之,蔡軍一觸即潰,蔡繆侯被活捉。

各個諸侯紛紛為蔡侯求情,最終齊桓公才赦免了自己的這位曾經的大舅哥。

關於這段故事,李白在《淥水曲》中曾引用過,「淥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萍。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公元前648年,管仲病重,臨死前他建議齊桓公不要任用「殺子以適君」的易牙、「背親以適君」的開方,以及「自宮以適君」的豎刀。

但此時的齊桓公沒有聽從管仲的建議,最終三人專權,齊國開始陷入動盪。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他的三位正妻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但齊桓公姬妾眾多,因而庶子較多。

早年間齊桓公與管仲商議立鄭姬所生的公子昭為太子,但管仲死後,在三權臣的攛掇下,桓公決定立衛姬所生的公子無詭。

此時齊桓公重病,公子無詭、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等各率黨羽爭奪君位,導致齊桓公被餓死。

10月齊桓公死後,易牙、豎刀率內寵殺死群吏,立公子無詭為君,公子昭奔往宋國,

而「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情景十分悽慘。

直到12月公子無詭才將屍體裝殮,次年8月齊桓公才正式下葬。

由於齊桓公沒有採納管仲的建議,導致齊發生奪位內亂,自己最後也被餓死,殊為可嘆。

後世對於齊桓公評價頗高,《春秋公羊傳》稱讚道:「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齊)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關注【縱橫五千年】,作者是我,「甜心即可」,微信公共號:縱橫五千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侯將相篇(一):春秋霸業的齊桓、管仲

蓋春秋諸霸,非一國而制天下之霸。為國力強而襄天子之道,尊王行霸得以號令天下。 自周武王伐紂代商以來,沿襲分封之制,裂土封侯一方面是為獎勵功勳、賞賜宗室的制度,另一方面則是利用諸侯來共同治理天下,...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

亂世春秋:春秋首霸齊桓公

齊桓公,名姜小白,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位42年,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相,開採漁鹽,發展經濟,扭轉了襄公時的齊國之亂,使齊成為頭號強國。政治上主張尊王攘夷,維護周禮制...

解析春秋時期的混亂世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即位,並把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至此,西周結束,東周建立。自這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