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主到昏聵終至餓死!為什麼許多古代帝王到晚年,常晚節不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霸主到昏聵終至餓死!為什麼許多古人到晚年,晚節不保?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

春秋首霸——齊桓公

背景:

齊桓公為姜太公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3子,齊襄公弟。

齊國發生內亂,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齊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二人都有繼承權,二人在內亂期間都逃亡國外。


地圖上可以看出魯國、莒國

繼位之爭:

內亂期間,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

齊襄公十二年,齊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為什麼總覺得這名字挺搞笑的,無知……),殺死國君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死公孫無知,並討論重立國君。

高、國兩家事先先暗地通知小白回國。

魯國聽說以後,發兵送小白哥哥公子糾回國,排管仲帶兵在莒國回齊必經之路堵截,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就是腰帶),小白假裝倒地而死。

得知消息後,公子糾就不再趕路,而小白則日夜兼程,趕回齊國,由鮑叔牙先進城勸說,齊國高氏、國氏同意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登基為君鞏固君位:

齊桓公趕回齊國,內亂已經平息,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

而此時,管仲公子糾魯國國君,均以為小白已死,無人爭奪君位,到齊國,發現小白已經成為齊國國君。

魯莊公隨即發兵,進攻齊國,企圖為公子糾奪取君位(公子糾母親為齊魯國公主)。

雙方在乾時會戰,莊公以管仲未射死小白,不停管仲建議,結果遭到伏擊,魯軍大敗。

公子糾及管仲隨同魯莊公回歸魯國。

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

鮑叔牙

得管仲輔佐:

管仲

繼位後的齊桓公,急需人才,準備讓鮑叔牙任齊相,鮑叔牙認為自己才能不如管仲,如果想齊國得到大的發展,必須用管仲為相。

此時魯國大敗,齊桓公遣書魯國,讓殺公子糾(以自己不好殺哥哥為由),並交還管仲,召忽,然後報仇雪恨。

魯國大夫識破此乃齊國陰謀,管仲才幹絕世無雙,一旦歸國,必將成為魯國心腹大患,魯莊公因新敗,聽聞齊兵大兵壓境,沒有聽從建議,處死公子糾,歸還管仲。

管仲歸國,齊桓公任其為相,並擺稱「仲父」。

流傳千古的管鮑之交

圖霸業:

尊王:

得管仲為相後,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絕續。

啟用大批賢臣,陳國陳歷公兒子完,即田完逃亡齊國,被重用(這就是田氏代齊的祖輩)。

大力發展經濟,重魚鹽之力。

桓公二年,出兵滅掉待逃亡時期桓公不好的譚國。

桓公五年,齊、宋、陳、蔡、邾在齊國「北杏會盟」,首開會盟記錄,迅速提高齊國「國際威望」。

遂國拒絕加入,被滅。

桓公五年,攻魯國,魯敗。

魯莊公割地會盟。

曹劌拔劍劫齊桓公,要求歸還魯地。

桓公答應。

事後,桓公欲殺曹劌並不歸還魯地,管仲勸阻。

歸還魯地後,諸侯認為桓公有信譽,值得信任,為人寬宏大度,氣魄非凡,紛紛歸附。

曹劌挾持齊桓公(圖片無關哈,實在找不到配圖......)

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桓公六年,宋國叛盟,齊桓公拜周天子,請周天子責罰,周天子想借齊國樹立天子威望,答應。

周會同齊,陳,蔡合兵伐宋,宋不敢背負與周天子作對罪名,請降。

桓公尊王取得成效,不戰而曲兵。

桓公七年集周天子代表,衛、鄭、宋國君,在鄄地會盟,各諸侯見周天子支持,遂共推齊桓公為盟主,齊桓公霸業開始確立。

桓公八年,齊又約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

霸主地位鞏固。

攘夷:

攻打山戎: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著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攻打狄人:

狄人攻打邢,齊、宋、魯共同救邢。

狄人侵犯衛國,君死國滅,幫其在楚丘重建衛國。

桓公二十九年,楚攻鄭,齊會盟魯、宋、陳、衛、許、曹,兩者相持不下,談判後,楚國答應遵守諸侯本分,恢復向周天子納貢。

周天子廢天子,立小子,桓公約魯、宋、衛、許、曹、陳,將太子扶上天子寶座,為周襄王。

(周是嫡長子繼承)

桓公三十五年,周天子(襄王)因桓公首先支持自己並幫助自己繼位,予以桓公最高獎賞。

承認桓公霸主地位,齊桓公霸業達到巔峰。

諸侯會盟

昏聵: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重,桓公問誰可代之。

桓公問易牙、開方、豎刁如何。

管仲答,殺掉孩子取悅君王,背棄親人取悅君王,閹割自己取悅君王,不合人情,不能予以重用。

桓公並開始聽從,三年後又重新重用,他認為,能夠殺死親生孩子,來侍奉自己,沒有比這個更忠心,背棄自己親人,全心侍奉自己,沒有比這個更忠心,自己閹割,為侍奉君王,沒有比這個更忠心。

重用三人,三人專權,排除異己。

桓公四十二年,戎攻打周,周告急求於齊,齊令諸侯發兵救周。

四十三年,桓公病重,其五子為爭位,活活餓死桓公。

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新立齊君才收斂。

總結:創業難,還是守業難?創業難,君不見,一將功成萬骨枯;守業難,多少英雄晚節不保;創業成功後,難免志得意滿,變得驕傲自滿,沉湎於酒色,不再戒驕戒躁,肆意妄為,不再小心謹慎,開始追求享樂,這時候,小人的機會來了,他們會阿諛奉承,費盡心機侍奉,以各種方法取悅於你,殊不知,忠言逆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最終一代霸主,落得個如此下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爆笑鬼谷|君子不記仇

齊桓公姓姜,名叫小白,不是喝的那個酒江小白。話說齊襄公的時候,國家政局一片灰暗。小白的經紀人鮑叔牙掐腳一算,說齊國將要發生大亂,就帶著小白跑路到莒國去了。在襄公十二年的時候(公元686年)公孫無...

他不計前嫌,唯才是用,終成一代霸主!

春秋時期,齊國齊襄公在位期間,與其異母妹妹文姜亂倫,並派人殺死妹夫魯桓公,他荒淫無道、國政混亂。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 便保護公子小白逃到了 莒國,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

你不知道的春秋第一霸死亡真相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人才輩出。短短的幾百年中不僅出現了「春秋五霸」,而且還出現了「戰國七雄」。這些霸主的產生都需要一代或者幾代君王的努力,積累才能完成。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

《古鄴滄桑》連載二

第二章春秋·戰國篇齊桓公築鄴謀霸鄴城,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所築,最早文字記載是在《管子》一書中有這麼一句:「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中國也。」關於齊桓公築鄴城的記載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