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 (3):齊桓公,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關注↑朝露譬如↑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一位非常有治國才幹的君主,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吧!

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齊氏,名小白。

齊桓公是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是春秋五霸之首。

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

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所以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

襄公十二年,公孫無知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君。

次年,雍林人殺公孫無知。

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

而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

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

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

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六日方抵。

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小白為國君,是為桓公。

齊桓公在位期間,廣納賢才,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傑」。

早在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想要拜管仲為相時,管仲就說:「建成大廈,決不能單憑一根木材;匯成大海也決不能僅靠幾條涓涓細流。

君欲成就大業必須任用五傑——舉動講規範、進退合禮節、言辭剛柔相濟,我不如隰朋,請任命他為大司行,負責外交;開荒建城、墾地蓄糧、增加人口,我不如寧戚,請任命為大司田,掌管農業生產;在廣闊的原野上使戰車不亂、兵士不退,擂鼓指揮著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任命他為大司馬,統帥三軍;能夠斷案合理公道,不殺無辜者,不誣無罪者,我不如賓胥無,請任命他為大司理,負責司法刑律;敢於犯顏直諫,不避死亡、不圖富貴,我不如東郭牙,請任命他為大諫之臣主管監察諫議。

想要富國強兵有這五位就足夠了,想要成就霸王之業,還要有我管仲在這裡。

」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令五人各掌其事,並拜管仲為相,組成了強有力的領導集團。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領導集團決策英明,深得人民擁護。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

桓公於前681年在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積極展開對外活動,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

齊桓公就是這樣一位有治國才幹和雄圖大略的統治者,他在自己的國內實施了一些整頓和改革,收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國中成為第一個霸主。

雖然爭霸戰爭對社會經濟有很大破壞,勞動人民對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對中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不知道的春秋第一霸死亡真相

春秋戰國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時代,人才輩出。短短的幾百年中不僅出現了「春秋五霸」,而且還出現了「戰國七雄」。這些霸主的產生都需要一代或者幾代君王的努力,積累才能完成。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