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N種死法︱春秋霸主因何被人圈進後宮活活餓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

他是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

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

齊恆公的成功,得益於一個人,那就是管仲。

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最終流落到魯國,生活得很不如意。

齊恆公原想命鮑叔牙為相, 鮑叔牙向齊恆公推薦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魯國,齊恆公就以向魯國討要罪人為由, 向魯國要回管仲。

魯國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殺掉管仲, 幸虧齊國使者向魯莊公請求活捉管仲回國並得到應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齊國。

經鮑叔牙力薦,管仲成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他輔佐齊桓公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將齊恆公推上春秋時期第一霸主的高位。

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九合諸侯」,遂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只可惜,晚年的齊桓公非常昏庸,信任豎貂、易牙、開方等佞臣。

管仲病重時,曾警告桓公,說他死後一定要驅逐豎貂等3人出宮,不然3人必然為亂。

管仲死後,齊桓公聽從管仲之言逐3人出宮。

但離開小人,桓公食不甘味,於是桓公復召3人回宮。

後來齊桓公生病,豎貂、易牙等人為了矯托王命把王宮用高牆圍起,只留一個小洞,桓公飲食,全靠小太監從洞裡送入。

很快,他們連飯也不送了,桓公在饑渴中悲慘死去。

桓公死後兩個多月才被人發現,其時,桓公之屍已腐爛不堪,蟲蛆爬出戶外,惡臭難聞。

齊國霸業隨之衰落。

英明如恆公者,活到晚年,仍不能安全著陸甚至為此還搭上了一條老命,天下為官者不得不戒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不計前嫌,唯才是用,終成一代霸主!

春秋時期,齊國齊襄公在位期間,與其異母妹妹文姜亂倫,並派人殺死妹夫魯桓公,他荒淫無道、國政混亂。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 便保護公子小白逃到了 莒國,管仲、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

古代有一個帝王,是被活活餓死

1.齊桓公(約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尊王攘夷——齊桓公

上次我們講到莊公箭射王肩小霸春秋,天子威嚴掃地,諸侯列國不再朝貢。至公元前681年春秋時期又一位霸主齊桓公在歷史的進程中留下了絢麗的一筆,與莊公不同的是,前者挑戰天子權威開啟亂世之端,小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