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真的是武聖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推薦:陸遊與唐婉:誰錯誰瞞?
文/潘志遠
(關公)
【作者簡介】潘志遠,男,安徽宣城人。
作品散見《文苑》《青春美文》《作家村》《遼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行走宣城》《中國網絡文學精品年選》《中國人文地理散文精選集》,獲行走天下全國美文大賽三等獎,出版文集《鳥鳴是一種修辭》《心靈的風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新老版三國演義影視劇關公形象)
原題《關羽:疑雲重重的武聖公》
孔夫子文聖,關雲長武聖,文武並列,媲美爭輝;對於一個向來樂於接受、樂於奉神的民族,自然深信不疑,於是他們的地位便重如磐石,無人撼動,也沒有人想去撼動。
撇開文聖孔夫子不談,對武聖關公,恕我不敬,心裡一直存疑。
《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素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不提關羽之名,再掐指排一排,關羽能排上前十,也算是抬舉他了。
雖然在劉備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中,關羽獨占鰲頭,但靠的是資歷,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情義。
究其實力,恐怕也只能與老將黃忠不相上下了。
俗話說,人走運門板也擋不住,常有天佐神助。
而佐關公之天、助關公之神,毫無疑問,就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關羽故里:解州關帝廟,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
最讓武聖關羽爆得大名的一戰,當屬溫酒斬華雄。
且看《三國演義》中記載: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
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
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先鋒孫堅,又在陣前連殺兩員大將,非常得意。
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
」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袁術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
」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
從上述文字看,那時,關羽真是武名默默,雖主動請纓,也無人相信,不被允許,好在有善於用人的曹操。
且看:
(福建東山關帝廟,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
曹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
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
雲長提華雄之頭置於地上,其酒尚溫。
若靜下心想,這段文字便十分可疑。
當初關公請纓上陣時,曹操心裡也沒有底,可有人請戰總比所有人都當縮頭烏龜強吧,就死馬當活馬醫,遂遞一杯熱酒給關公,說不定心裡閃過一念,就算是上陣前的送行酒、斷頭酒吧。
(湖北當陽關帝廟,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
最可疑的是關羽斬華雄的文字,不甚了了。
既沒有叫陣,又沒有打鬥,只有一個結果。
古來兩將對陣廝殺,都要報上名頭,雙方再戰。
常聽勝將一聲斷喝,來者是誰,報上尊姓大名,某刀下不殺無名之鬼。
縱然關羽斬了華雄,我想也是抽冷空子,趁人不備,或者違背了兩軍對陣的規矩和武德。
否則,無論如何,雙方是要斗上幾回合的。
這些都沒有,就疑雲重重了;或有意為之,此處簡筆,就避免了關羽戰華雄不敵的破綻。
不知別人什麼感覺,反正我讀這段文字,總感到不過癮,有華雄做了刀下冤鬼、關羽勝之不武的遺憾。
關公作為武聖的輝煌戰績,再就是斬顏良誅文丑了。
有斬華雄一撰,也不多此一撰,那就二撰三撰吧。
再看:
(河南洛陽關帝廟,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
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兵卒十萬,準備攻許。
五年,袁紹度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兵亂,遂被操擊破而死。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而《三國志·袁紹傳》也說:「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
太祖擊破之,斬丑。
」
文丑被誰所殺,這裡沒有點明。
正史上顏良確實是被關羽殺的,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
(泉州關帝廟)
這便給了羅貫中以可趁之機,於是他妙筆一點,變為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促逆戰,被關羽擊斬。
之後,又演繹出文丑為報仇,與關羽戰數個回合自感不能克敵,駕馬沿河而逃,關公乘勝追擊,使出絕技拖刀斬,將文丑誅殺。
這兩處的文字,也都是只有結果,沒有可讓人信服的細節。
所以我私下裡一直以為,關公武聖的稱號,不是真刀實槍戰出來的,而是羅貫中妙筆點綴的。
至於過五關斬六將,也是武聖名下精彩的一筆,我就更不以為然了。
一則這六將與其他戰將相比,其名頭其勇武就大打折扣了,實力相差懸殊,關公能斬之,且能輕而易舉斬之,我看主要是他們都抱著僥倖心理,想阻攔關公留下;加之這關公又是「義聖」,得過曹操如此恩惠,阻攔阻攔或許會留下。
不想這回,關公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完全放下「義」字,絲毫不講情面,揮刀便砍,且往死里砍,於是他們都做了冤鬼。
每回讀到此處,我心裡總些些遺憾,若關公真是「義聖」,應該手下留情,留他們一條性命。
古語曰打狗還得看主人,又說不看僧面看佛面。
可見關公的「義」,也只是僅限於劉關張三兄弟的。
後面他終於又「義」了一回,就是華容道義釋曹操。
那一回,若關羽不放曹操,斬了曹操,就真的英名不存,豬狗不如了。
非但關羽,換作其他人,只要還有一點人性,還有一點情義,也都會放了曹操。
(東山島關帝廟)
還有一處疑問,真正的武藝高強者,是少有或絕無敗績的。
張飛睡覺時被人暗害,趙雲老死軍中,馬超病死,他們都沒有兵敗被俘,被人斬殺之辱。
獨獨武聖關公,失荊州,敗麥城,被潘璋俘虜,被孫權所殺,真讓人無限傷心嗟嘆和遺憾。
關羽不是武聖公麼?樊城中箭,雖有飲酒下棋刮骨療傷之精彩,也不過爾爾。
若真英武,又何必當初中此毒箭?一個文韜武略的高手,奈何就大意受了無名之輩陸遜之計的誆騙,輕易丟了荊州,真是陰溝裡翻船,玷污了武聖一世的英明!
(周口關帝廟)
至走麥城時,武聖就頗有些「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驚惶了。
放著大道不敢走,偏走小道,陷入設伏,而被生擒。
讀到此處悲愴文字,我就很懷疑:此時武聖若不是被嚇破了膽,就是腦子進了水。
落難鳳凰不如雞,一代武聖,經此一敗,早已威風掃地,任人擺布了。
疑歸疑,但武聖的英名還是流芳百世了。
也許那是一個需要「武聖」和「義聖」的時代,羅貫中便大筆如椽、妙筆生花,成就了關聖人。
後世是需要偶像的,而偶像也是需要杜撰的。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感謝羅貫中,因為他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仁義過天、武功蓋世」的武聖——關雲長形象。
關聖屹立廟堂,世代享受香火,也請受我一拜!
(泉州關帝廟)
推薦: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有多強?
先秦姓氏與稱呼:我們的姓原來都帶了個女旁,看你家祖先姓啥?
歡迎訪問頭條號《悅讀圈》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蜀漢五虎上將殺敵排行榜,龐德只能第二,第一名無爭議
喜歡讀《三國演義》的朋友,無人不知蜀漢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關於這五位傳奇將軍,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什麼「過五關斬六將」,長坂坡的「七進七出」等等,不過今日就為大家講述他們...
揭秘三國中被低估的兩位大將,關羽真的打得過顏良嗎?(一)
顏良(?-200年),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今河南許昌)。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今河南濬縣),遣顏良攻...
此人,三國武將,譽滿天下與「孔聖」齊名,實至名歸?盜名竊譽?
三國時期戰亂紛爭名將輩出,其中要屬一人後世名聲最盛,譽滿天下千年,與「文聖」孔子齊名,此人便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來仁義忠信代言人「武聖」關二哥關羽。要說到關羽,相信在中國的文化圈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關羽誤殺的兩個猛將,一對戰孫堅,一戰平趙雲,史載死因卻是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正是因為我們一直單純地追求笑談,導致三國演義幾乎比真實的三國史載更為可信,更令人津津樂道,更廣為流傳。關羽在三國志中,作為劉備的一員虎將,到三國演義中,就變成了武聖人...
張飛完爆關羽,關公親口承認不如張飛,曹操大驚,此乃真武聖
河東名將關雲長,身高九尺,長須美髯,手持青龍偃月刀,坐下赤兔馬。溫酒斬華雄,初露鋒芒;斬顏良,誅文丑,勇冠天下;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被後人奉為「武聖」。關公與張飛到底誰更強?二人...
關羽:他的事跡就沒幾件是真的(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料摘譯——原文: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三國志·關羽傳》譯文:關羽遠遠望見了顏良的旗幟和車蓋,便策馬馳入千軍萬馬之中刺...
歷史大披露—好色的「武聖」關羽
關羽,一代武聖世人皆知,從「溫酒斬華雄」的孤傲英邁到「千里走單騎」的忠義無雙,從遍布世界大街小巷的關帝廟到香港電影里警察局供奉的香案,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把關羽神話了。關羽的尊號一封再封,從關公...
關羽根本沒有誅文丑,更沒有斬華雄,他們二人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三國演義》中,有兩次體現了關羽勇冠三軍,萬人敵的場景,一次是溫酒斬華雄,一次是斬顏良誅文丑。關羽這兩次的亮鏡,都是匆匆來匆匆去,甩一甩衣袖帶走幾顆人頭,簡直就是帥呆了酷斃了,讓觀眾看的懵逼了。
被當做「墊腳石」的無雙上將?為何《三國演義》中死的如此可悲?
關羽白馬坡斬顏良、黃河邊刺文丑婦孺皆知。就因為這個,無論是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還是在大家的茶餘飯後的談論中,該二將都被排在了一流之外。畢竟,被人一刀殺的人是不能視為一流的。然而,顏良單挑張遼、徐...
張麗云:三國名將關羽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為雲長,今山西運城人,有美髯公、關公、武聖的美譽。生160年,卒220年,東漢將領,被封爵 位 ,漢壽亭侯 。諡號 ,壯繆侯。在職期間為前將軍、襄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