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代梟雄,為弟報仇,為何最後敗的隻身逃脫,他因何所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
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
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
前期:劉備本令張飛為先鋒,自己為後援,黃權率水軍,三路攻取東吳,未想張飛被害,改令,馮習,張南為先鋒率3萬餘人取荊州,開頭先破李異,劉啊,攻占秭歸,余後令黃權守北方以拒曹魏,令馬良去蠻溪援助,並且大破孫桓駐守夷道中期:東吳令陸遜為督,陸遜堅守不戰,劉備多次調釁,東吳將領都要出戰援救孫桓,陸遜知道夷道城堅糧多不予援救,兩軍相持半年,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
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
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
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實力大減
結果: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
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
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
吳將朱然率軍五千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切斷了蜀軍的退路。
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
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
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鬥,大破劉備軍,史料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
那小豬就想在這麼優勢的條件下為何劉備會敗的血本無歸,如此慘烈呢?
第一:要了解到這是戰略錯誤和戰爭沒有關係,意思就是指揮官的錯誤!夷陵一戰,劉備敗在自己的大意輕敵,不察地利,舍船就步。
把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而採取了錯誤的無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終於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自食「覆軍殺將」的惡果。
第二:士兵戰鬥力嚴重下降,作戰成果不理想。
未能體諒士兵感受。
蜀軍多數人是劉備在荊州帶到益州的,經過益州、漢中幾年戰爭,這些士兵明顯疲憊。
蜀軍的士兵已經對戰爭厭倦了,何況是為了關羽報仇,這些人對為誰報仇完全沒意願,迫於無奈才跟隨劉備出征,更為重要的是在深入吳地相持半年,糧草維持艱難,士兵在人困馬乏的情況下實在無力去戰。
第三:劉備士兵並無演義上占優勢,史書記載劉備令馮習,張南先鋒三萬,蠻溪一萬,加上本部算三萬,黃權防守一萬最多不過7,8萬人馬,東吳孫桓有一萬,陸遜有五萬,在深入敵境,8萬人馬對抗6萬以逸帶勞的人馬並無優勢可言。
未能統一戰線。
單方面出兵,勢單力孤。
劉備在關羽被殺時就打算起兵伐吳,但是被趙雲、諸葛亮等文臣武將勸阻後沒有出兵。
內部主要大臣與自己站在了相反的戰線,劉備應該三思,要考慮出兵伐吳帶來的後果。
劉備卻全然否決了內部成員的意願,這裡有些權利控的意思,最後劉備只能獨自行動。
由於時間比較急,劉備甚至沒能組建一個參謀團,帶上一部分將軍,謀士幾乎沒帶去。
帶個黃權還要防禦魏國偷襲,這仗打的本身就很困難,何況前線戰場處處遇到阻擊呢?
第五:將領太次,本來劉備武將在三國里質量最好,後來關羽張飛黃忠身亡,趙雲總督糧草,馬超鎮守涼州,魏延守漢中遭成蜀漢無人可用,劉備提拔的新人如馮習,張南等等都是平庸之輩,唯一的良將黃權被調去防守曹魏,反觀東吳雖然周瑜,呂蒙身亡,但如張昭之言能征慣戰之將,如韓當,凌統等任在。
固執己見,戰爭局勢對己方惡化,未能及時改變作戰方式,調整兵力部署。
蜀軍進攻夷陵前夕,謀士馬良看出了陸遜不是戰敗撤退,而是引誘蜀軍深入吳國腹地。
劉備卻完全否認了這點,劉備的觀念還是認為陸遜被打的無力反擊,所以才會撤退的。
陸遜撤到夷陵後就不再撤退了,劉備認為陸遜是不敢撤退了,過了夷陵就是長江防線。
戰爭幾個月後劉備吃虧了,吳軍不出戰,蜀軍無法繼續推進,這時他還不想著換戰術。
這樣就為吳軍準備反攻騰出時間了,陸遜是人不是神,也要克制敵人的陣型才能取勝。
其實總結完了,心裡卻想劉備這一戰其實真的不一定會輸,真的是戰術出了問題,深入敵境半年未前進一步也不想這後退休整,就乾耗怎麼可能不被守備方打敗。
這場戰役也奠定了魏蜀吳三國後來40餘年的版圖,也讓蜀漢失去一大批優秀將領,也變成了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一直到夷陵之戰過完5年才有了出兵之力,不過這時已是強弩之末,再也無力統一天下。
劉備一戰損失3大軍師,6大猛將,蜀漢從此坐以待斃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劉備親自參加的有兩場,是赤壁和夷陵。赤壁之戰可能是劉備的高光時期,雖然後人已經充分證明了主要功勞還是孫權和周瑜的,但劉備卻可以稱得上是赤壁之戰的...
劉備伐吳失去了十位大將,若他們在諸葛亮北伐必勝,第一讓人心痛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敗,此戰使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劉備不僅損失了大量士兵與物資,連他本人都「僅以身免」,而隔年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
赤壁之戰只是確立三國的基礎,真正確立三國鼎立之勢的是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後,曹操回軍北方並將兵鋒指向關中、涼州一帶,而劉備和孫權的聯盟也繼續發揮著作用,但是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問題的爭端並沒有因此結束。特別是劉備通過武力奪得西川和漢中(郡名,今陝西漢中東)之後,...
夷陵之戰打響,曹丕與孫權如何結盟
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六,漢大司馬、益州牧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改元章武,史稱蜀漢。當上皇帝後的劉備對於孫權襲取荊州、斬殺關羽一直耿耿於懷。於私,劉備和關羽情同兄弟,為關羽報仇在清...
夷陵之戰中死而復生,改頭換面的蜀將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夷陵之戰涉及的人物很多,魏蜀吳三家均有提及,但有這麼幾個人物的命運卻被改動很大,有的被...
劉備生前最後一戰,竟然坑了這麼多出生入死的兄弟,大跌眼鏡!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西定益州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領兵駐守荊州。心高氣盛的關羽不甘做個守城之將擅自領軍北伐曹魏,雖然取得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的戰績威震華夏但不料東吳大都督呂蒙白...
劉備伐吳派出十員戰將,遭遇慘敗導致4死1降,第一位最讓人痛心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前期可以說打的曹仁毫無還手之力,而且擒獲于禁和斬殺了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想遷都。然而,好景不長,曹操和東吳聯合起來,對關羽夾擊,尤其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