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學諸葛亮北伐,也寫下《出師表》,為何不能揚名反遭人唾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伐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表中以懇切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

《出師表》一文感人至深,後世廣為流傳。

其實三國中除了諸葛亮,還有一個人也寫下過出師表,只不過他沒有像諸葛亮《出師表》那樣揚名天下,而且遭到了後人的一致唾棄。

此人就是諸葛瑾的兒子,諸葛亮的侄兒諸葛恪。

諸葛恪從小就非常的聰明,能言善辯。

長大後也是很有出息文武全才深受孫權的信任,之後更是成為了孫權的首席託孤重臣。

他當時在東吳的地位甚至可以比擬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

孫權死了之後,他就專心輔佐吳主孫亮。

但是僅僅執政半年,魏大將軍司馬師想借孫權新亡,吳國政局不穩之際乘機攻吳。

諸葛恪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迎敵。

並命冠軍將軍丁奉作前鋒,丁奉親率三千人趕往,下山後改坐舟楫順水而下,兩日到達東興並占據徐塘。

因天降大雪,魏軍喝酒而毫無戒備。

丁奉率本部人馬輕裝突襲魏軍營壘。

此戰東吳大獲全勝,吳主孫亮進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封丞相,但東興之戰獲勝後,諸葛恪有輕敵之心。

沒過多久諸葛恪以為北伐的機會到了,於是決定出兵討伐魏國。

大臣們認為國力不支,軍士疲憊,一致勸阻。

諸葛恪不聽。

為了說服眾人,他於是學諸葛亮寫下了一篇類似《出師表》的文章。

在文章諸葛恪指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不乘此時伐魏,將留下長遠的遺憾。

」諸葛恪認為,早在曹操時代的北方士兵,如今都已經變老,而新一代都還沒有成長起來,戰鬥力很弱,如果等幾十年後,魏國的青壯年多起來,那時候就不好辦了。

而東吳正好相反,現在青壯年是全盛時期。

現在不攻打魏國將錯失良機!

諸葛恪的《出師表》雖然把北伐說的頭頭是道,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諸葛恪真正的北伐的時候,他才感受到了魏國的強大!就說圍攻魏國一個小小的新城,諸葛恪本以為可以輕鬆的拿下,可是沒想到苦戰了幾個月就是打不下來,簡直是勞民傷財,伐而無功。

後來魏國知道東吳士兵已經疲倦於是由守反攻,諸葛恪哪裡打的過,大敗而歸。

從此,百姓對諸葛恪大為失望,怨恨的情緒非常嚴重。

諸葛亮的北伐不是為了自己的名望私利,而是為了復興漢室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被後世銘記傳唱。

而你諸葛恪的北伐卻是自私自利的,表明上為了國家,其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已,這樣自然會遭到後世人的唾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看諸葛三兄弟是如何在三國中間混成龍虎狗的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