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老(古人號)究竟何以寵信於四朝,侍奉於六帝,屹立不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紛亂,更朝換帝如走馬燈。

因是亂世,所以名將輩出而良相幾無。

獨有馮道一人,為四朝宰相,歷十帝之治,中間還曾向異族稱臣,被後世多有褒貶,今特為述而論之: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人,早年曾效力於燕王劉守光,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於後唐莊宗、後唐明宗、後唐閔帝、後唐末帝、後晉高祖、後晉出帝、後漢高祖、後漢隱帝、後周太祖、後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其史略為:

911年,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並詢問僚屬意見。

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被關入獄中,幸遇營救,得以出獄。

劉守光兵敗後,馮道逃往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監軍使張承業闢為本院巡官。

張承業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對他非常禮遇,後又薦為霸府從事。

後來李存勖占據河北,將霸府文書全部委託給馮道,任命他為太原掌書記。

923年,李存勖在鄴都稱帝。

馮道被授為省郎,充任翰林學士,獲賜紫衣。

莊宗滅梁後,擢升馮道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

後馮道因父喪離職,返回景城守孝。

當時年成不好,他便將剩餘的俸祿全部賑濟鄉民,自己卻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對官吏所贈財物分毫不受。

這時契丹強盛,素聞馮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

但因邊將有備,馮道才得以倖免。

《舊五代史馮道傳》曾載有一段關於馮道為「好宰相」的故事: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

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

」遽命馮道對面草詞,將示其眾。

馮道執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諳悉,是好宰相。

」未幾,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徑井陘之險,憂馬有蹶失,不敢怠於銜轡,及至平地,則無復持控,果為馬所顛仆,幾至於損。

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兢兢業業,臣之望也」。

明宗深然之。

另史傳梁晉爭霸時,馮道隨軍出征,住於茅屋,床蓆皆無,睡於餵馬的乾草之上。

用所俸備辦飲食,與僕役同鍋吃飯。

有將領掠得美女賄之,推卻不掉,便置之於別室,後尋訪其主,將其送還。

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陽,後唐愍帝逃往衛州。

馮道便率百官開城迎接李從珂,並擁其繼位為帝,是為後唐末帝,三日後愍帝被殺害。

同年五月,後唐末帝罷去馮道宰相之職,讓他出鎮同州,授任匡國軍節度使。

次年馮道被召拜為司空。

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是為後晉高祖。

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為晉高祖加徽號。

晉高祖也為耶律德光獻徽號,並遣馮道為使,出使契丹。

939年,馮道自契丹歸國。

晉高祖廢除樞密使,將樞密院職權劃歸中書省,將政務都委託給馮道,加授他為司徒、兼侍中,進封魯國公。

馮道曾上表高祖,請求退隱。

晉高祖既不看錶,又讓其侄石重貴前去探視,對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親自來請。

」馮道無奈,只得繼續任職。

當時晉高祖對馮道的恩遇,滿朝無人能及。

942年,晉高祖病重。

他在馮道獨自侍疾時,命幼子石重睿叩拜馮道,並讓宦官將石重睿抱到馮道懷中,希望馮道能輔佐石重睿即位。

高祖病逝後,馮道卻與景延廣商議,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

出帝繼位後,加授馮道為太尉,進封燕國公。

944年,受朝臣構陷,晉出帝授馮道為匡國軍節度使,出鎮同州。

後又移鎮南陽,改任威勝軍節度使,加授中書令。

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晉都汴梁,後晉亡。

馮道前去朝見耶律德光,德光問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馮道答道:「此時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

」此後中原百姓不受侵害,皆馮道和趙延壽等人暗中庇護之力。

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

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歸契丹,命馮道等後晉降臣隨行,不料病逝於欒城殺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馬,返回契丹爭奪皇位,馮道等人被留於鎮州。

八月,漢軍收復鎮州,驅逐契丹守將嘉里。

馮道與同僚四處安撫,採取適宜措施處理各類事務,使人各安其所。

九月,馮道自鎮州入朝,歸附後漢。

948年,馮道被授為後漢太師,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

後漢高祖病逝,太子劉承佑繼位,是為後漢隱帝。

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聯兵反叛。

朝廷屢次征討,都未能平叛。

八月,隱帝命大將郭威節度討叛諸軍。

郭威臨行前向馮道問策,馮道道:「李守貞自恃朝廷老將,深得士卒之心。

您不要愛惜財物,多賞賜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優勢。

」郭威聽從他的建議,果然使軍心歸附,終於平定叛亂。

950年,郭威在鄴都起兵,攻入汴梁,漢隱帝遇害。

郭威認為後漢群臣一定會擁戴自己即位,在見到馮道時,如往常一樣向他下拜。

馮道安然受禮,毫無擁戴之意。

郭威方知還不到稱帝的時機,便揚言欲立武寧節度使劉贇為皇帝,並派馮道到徐州迎接劉贇。

劉贇尚未到達汴京,郭威便在澶州軍變中被士卒擁立為帝。

951年,監國郭威繼位,建立後周,是為後周太祖。

馮道被拜為太師、中書令。

周太祖對馮道非常敬重,每逢馮道覲見,從不直呼其名。

不久,河東節度使劉崇(劉贇之父)也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

954年,周太祖病逝,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

劉崇趁機入寇,攻打上黨。

周世宗欲御駕親征,馮道極力進諫。

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親自出征。

」馮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

」世宗又道:「漢軍乃是烏合之眾,若遇我軍,如泰山壓卵。

」馮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

」世宗大怒。

同年三月,周世宗親征北漢,不讓馮道隨行,命他擔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喪事。

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

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還沒來得及袝祭太廟,馮道便在十七日病逝,終年七十三歲。

周世宗聽聞,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諡文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歷經四朝十帝,是歷史上最牛的宰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宰相,比如蕭何、諸葛亮、趙普、張居正、和珅等。但若論履歷最牛的宰相,當屬五代時期的馮道。馮道曾經在四個朝代當宰相,分別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他為相期間歷經過9...

三朝元老就已經很厲害了,竟然還有個十朝元老

我們說某人資格老,就稱之為「三朝元老」,也就是說三朝元老就已經很牛了,但這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此人,此人不是三朝,也不是五朝,而是十朝。他就是五代十國時的馮道。馮道歷經桀燕皇帝劉守光、後唐莊宗李...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十朝元老

在古代,能歷經三朝已經不錯了,四朝真是難得,五朝就是開掛了,要說十朝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啊。在歷史上呢,還真有一位十朝元老。後世史學家出於忠君觀念,對他非常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