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國唯一被醜化人物 劉備要殺 孔明不敢殺 原因僅易中天說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歷史的女人——第391期)說起三國中的蜀國,給我們的印象基本個個都是被美化過的人物,無論是五虎上將,還是臥龍鳳雛等,個個要麼勇冠三軍,要麼智謀超群,簡直是三國之頂尖高手全在蜀國匯聚。
但是若以歷史而論,事實也並非如此,但有一人非常冤,他不但沒有幸運地進入被美化之行列,反而是蜀國唯一被醜化或被黑最嚴重的人物,劉備到死都念念不忘要殺了他,可是孔明當時不敢殺,或者說孔明沒有藉口殺,那麼此人是誰,其中的因由又是什麼呢?說起來,到今天,這原因也僅易中天說透。
下面我們來看看此人的具體情況。
此人並非別人,正是馬謖。
馬謖其人:按照三國時期的說法,馬謖屬於荊州名士。
關於馬謖的才能,兩位史學大家都對其進行過記載,其一是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載:「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其二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的記載:「越巂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照此來看,馬謖當是頗有才幹的。
但是有什麼證明嗎?我們來看一下馬謖的履歷。
馬謖最初是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川以後,在劉備時期,馬謖先後擔任過三個地方的行政長官,第一個是綿竹的縣令,第二個是成都的縣令,第三個是越巂太守。
照這個履歷表來看,馬謖的政績應該是不錯的。
因為這三個地方,都堪稱蜀國非常重要的地方,沒有能力的人在這些地方是根本做不成官的。
尤其是越嶲之地,作為一個行政長官,如果沒有兩下子,那是不行的。
那麼既然馬謖能力不錯,為何劉備又在臨終之際向諸葛亮叮嚀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這句話中到底暗藏了多少用意,甚至或可理解為劉備有想殺馬謖之意,因為不能用之,閒置著是不可能的,那麼就是殺掉。
而諸葛亮為何當時不敢殺?馬謖到底怎麼了?
馬謖真的只會紙上談兵?為什麼人人都黑他?
前面說了馬謖的理政能力,還是不錯的,他備受爭議的是軍事能力。
被形容為趙括第二,只會紙上談兵。
但趙括是被冤枉的,馬謖也同樣。
在征南蠻孟獲的時候,馬謖可是展示了一次自己的軍事能力的,雖然只是一條軍事建言,但是效果卻非常明顯。
當時倘若諸葛亮率軍攻打,就算平叛,但是也要折損兵力,而且還不能保證撤軍後繼續反叛。
然而馬謖一條建言,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馬謖說:
「南中之地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地勢險峻,另一個是南中之民反叛之心由來已久。
因此,如果單純靠舉國之兵把對方打服,恐怕我們一撤軍,他們就又反叛了,但若大開殺戒以屠城,又恐失道天下人心,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攻心為上,使其臣服,如此才能長久。
」
諸葛亮覺得馬謖說得很有道理,欣然採納,結果諸葛亮依馬謖之計,赦免孟獲,老孟深感其恩,南中地區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再也沒有反叛過。
那麼從這一節來看,馬謖還是有軍事見識的,並非一個無能的紙上談兵之輩。
至於人人都黑他,恐怕跟兩件事有關:其一則是劉備的遺言,其二則是街亭之敗。
街亭之敗真是馬謖無能嗎?換做別人就能勝利?
其實仔細查看過馬謖兵敗的街亭地理情況,就會發現,馬謖兵敗其實是必然。
街亭並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以蜀漢之步兵來鎮守此地並非上策。
另外,馬謖在時間上也不占優勢,以步兵快行軍趕到街亭,根本來不及修建營寨,魏國方面已經派遣張郃統帥5萬精騎奔赴街亭前線。
要知道,此時的街亭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諸葛亮想要,那魏國自然也想要。
因此,馬謖帶領的前線部隊到達街亭的時候,既然來不及修建營寨,也不能駐紮在平地任由魏國的精騎衝殺。
以街亭之地理,只有南山是一個不錯的據點,或者說更適合蜀國的步兵為主的部隊駐紮。
後來,很多人都把馬謖上山放棄水源看作致命錯誤,可是馬謖有什麼辦法呢?他要麼呆在水源附近以蜀國步兵和魏國騎兵對戰,要麼就是放棄水源上山以抵抗魏國騎兵。
其實不管怎麼做,失敗幾乎是無可挽回的,就算換做其他將領來,也是枉然,因為硬性的地理條件以及兵種的弱點是不能改變的。
要怪只能怪諸葛亮這個安排本身就有問題。
不管怎樣,馬謖兵敗要受懲罰,可馬謖被斬到底是什麼罪名?
這一回我們得來請教易中天教授了,其實也算是回答了標題中的疑問,即劉備要殺,為何孔明不敢殺?其實原因有三點:
其一是劉備要殺馬謖,恐怕並非因為馬謖的才能問題,前文中了,劉備這話中還是有潛台詞的。
易中天認為這主要關係到兩個集團利益的問題,即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
何為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東州集團指的是益州本地的富豪鄉紳士族,益州集團則是劉璋的舊部。
這兩大集團基本是捆綁在一起,屬於一體的,他們要捍衛的是自己集團的利益,而劉備所代表的荊州集團,位居蜀國的高級統治階層,出台的各種治國政策自然以國家為本,但這樣以來,就會侵犯東州和益州兩大集團的利益,尤其是東州集團。
那麼怎麼辦呢?只能依法公平治國。
可是要做到公平,又談何容易?那就得搞大動作來證明,想證明就得有犧牲,於是劉備給諸葛亮了一個人選,即馬謖。
其二既然劉備把馬謖推薦給了諸葛亮,劉備說得很明白,這個人沒什麼本事,就會說大話。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前文分析馬謖的履歷,我們也看到了。
因此,劉備這個遺言是充滿矛盾的。
所以潛台詞只有諸葛亮聽懂了,但諸葛亮當時不敢殺。
為何?有兩點:
第一點是馬謖死後,在蜀國引起巨大的哀傷,為其哀哭的老百姓多達十數萬。
可見馬謖在各地擔任縣令的時候,還是賢名遠播,非常深入民心的。
第二點是既然馬謖是因丟街亭之敗而死,那麼在馬謖死的時候,諸葛亮又何必哭著解釋了一大通呢?諸葛亮當時哭著說:「如今天下分崩離析,蜀國又弱小,若我們不能嚴明法紀,強大自己,又靠什麼去戰勝別人?」
其三是馬謖自身的優勢,那就是馬謖的家族力量,馬謖弟兄五人(馬謖最小,其餘四人都是其兄),個個才能出眾,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為:「兄弟五人,並有才名。
」除了馬良和馬謖為官之外,其餘三人雖沒出仕,但都是當時的社會名流。
若沒有理由和根據的斬殺馬謖,恐怕會引發很不好的社會輿論,這也是不利於蜀國的統治的。
總的來看,因為演義和表面的流傳,導致馬謖成為蜀國唯一被醜化的人物,劉備要殺,孔明當時不敢殺,而最後被殺的深層原因僅易中天說透:那就是孔明斬馬謖並非因其兵敗,乃是要藉機「依法治蜀」,做出一個態度,給誰看呢?當然是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人看。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殺雞儆猴,我要開始依法治蜀了,你們不要以為這是開玩笑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這種果效,斬馬謖之後,孔明也主動降職。
那麼各位看官又要問了,孔明為何非要搞「依法治蜀」呢?
其實這也是被逼無奈,因為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利益,肯定沒法完全滿足,如果一定要滿足,那就是荊州集團退出蜀國的政治舞台,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這雙方利益不能解決,蜀國的政局就不穩定,那麼怎麼辦?就依法辦事,誰的利益也不偏不倚。
這種折中之道,實際也是解決當時蜀國情況的上上之策。
從這個方面來看,諸葛亮不愧為一代治國之大才,在他的依法治理之下,蜀國整體上還是取得了極好的局面。
諸葛亮北伐失敗,他自己也清楚,不過說破的卻是易中天!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36期)在三國中,有一段疑案,千年來一直議論紛紛、爭論不休。這一疑案就是諸葛亮和他的北伐。不管是根據《三國演義》等戲說還是《三國志》正史的記載,諸葛亮都是一位才能傑出的...
張飛丟徐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丟街亭,哪個最慘?
劉備從織席販履到九五之尊,歷經了很多失敗和挫折,其中有四場戰爭,劉備陣營都輸得很慘,損失很大,都對未來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四場重大失敗分別是張飛丟徐州,為呂布所奪;關羽失荊州,為呂蒙所得;劉備...
揭秘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斬馬謖這個故事可謂是千古傳誦,源於《三國演義》,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兩人同為頂級謀臣,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厲害?看看隆中對就知道了
無論是看沒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聽說過諸葛亮的名字。諸葛亮,是劉備拋下身份與面子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臥龍先生。臥龍藏虎的意思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個極具謀略、膽識與才華之人,他輔佐劉備,在亂世...
諸葛亮一生五大敗筆,不說征戰,只說事實
敗筆之一 ——出山相助奸雄劉玄德「劉備何如人也」? 且先聽聽劉備的對手曹操, 蔡瑁和呂布對劉備的評價。操曰: 「沛郡小輩, 妄稱 『皇叔』, 全無信義, 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也」; 瑁曰: 「劉備...
馬謖街亭失守真的全是他的過錯嗎?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出祁山討伐魏國的時候,又一次因為馬謖在街亭的失敗而功虧一簣,對於失敗的原因,有兩點大家比較認同,首先就是馬謖這個人他並不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他決定死守山頭,而被魏軍切斷了水源,...
三國機密:馬謖為什麼必須死?不是因為街亭,而是因為諸葛亮!
文 | 江隱龍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形勢一片大好」,就是因為馬謖沒守信街亭,導致諸葛亮大軍糧道盡失,最終北伐失敗。馬謖失街亭後一共出了兩個著名的典故,一個是「空城計...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街亭的丟失,誰之過?為什麼一定要馬謖領兵?
可以說,就是老將張郃的出現,扭轉了曹魏集團的不利局面。馬謖呢,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經驗、年紀輕、(馬謖死的時候才39歲)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呢?蜀中真的是沒有將領了嗎?據三國志的記...
蜀國後期無將但為何讓廖化來做先鋒?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掃迷帚》沒有看過三國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句俗語,比起廖化意外走紅更有趣的是,這個俗語出自一本與三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清末的反迷信文學作品當中。更奇怪地是幾乎所有人也都默認了...
如果馬謖聽了諸葛亮的話, 當道紮營, 能否阻擋的住司馬懿的大兵?
馬謖帶領兩萬兵,而司馬懿雄兵幾十萬。即使馬謖真的當道紮營,就能阻擋住司馬懿的進攻嗎?答案當然是不能!蜀漢必敗。1、諸葛亮得荊州後,,如能以荊州為根據地,再擴大地盤,未必不會逐鹿中原。但他只是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