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大臣支持者寥寥無幾的情況下,司馬昭和鍾會為何都要伐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回顧一下鍾會伐蜀的事情大概。

公元 262 年,蜀將姜維再次北伐,被鄧艾擊破,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

同年底,鍾會督關中軍事,次年曹魏開始了伐蜀。

鍾會迅速的奪下了漢中,於此同時,姜維率領的蜀軍精銳直接棄守漢中,改守劍閣。

鄧艾率軍突襲陰平,迫降蜀漢,姜維跟著投降了鍾會。

後鍾會謀殺鄧艾,和姜維謀反,被衛灌剿滅。

不論讀正史、野史,讀到三國里魏國滅蜀時,都不免要為司馬昭大呼一聲僥倖。

的確,這仗贏得驚險不說,贏了之後還差點喜事變喪事滅蜀的總指揮鍾會先是誣告弄倒了「成都解放功臣」鄧艾父子,然後又和心懷叵測的蜀漢降將姜維密謀割據。

要不是人心不服,部下將佐在關鍵時刻搞了次歪打正著的兵變,好不容易變成「二國」的三國時代,只怕還要多開幾年倒車也未可知。

司馬昭伐蜀的主張,在魏國朝中、軍中支持者寥寥無幾,連一直擔任與蜀漢軍交戰主力的名將鄧艾,也認為伐蜀時機不成熟,主張持重。

大多人認為蜀道艱難,蜀軍善於防守,且有姜維這樣的名將領兵,加上魏軍兩線作戰,還需時刻提防東吳從兩淮進犯,出兵風險不小。

但司馬昭仍然決定伐蜀。

無他,對司馬昭而言,此戰的真正目標不是成都和劉禪,而是洛陽和曹奐這是一場非贏不可的冒險之役,而唯有任用堅決支持自己用兵方略的鐘會,才能確保西征大軍不顧一切障礙風險,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為自己贏得逼宮搶位的政治資本。

當時司馬昭雖然實際掌權,但名義上的皇帝還是曹家的末代皇帝曹奐,朝廷里心懷叵測的遺老遺少還大有人在,他的專權地位並不穩固,更缺乏皇位這個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因此急於立一個足以鎮服所有人的大功,以便來個「應天順人」,把皇帝寶座從那個叫曹奐的傀儡手裡名正言順地奪過來因此滅蜀這一仗不但非打不可,而且非贏不可,否則自己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實在是很有些不保險的。

當時全國情緒厭戰,三國都一樣。

晉王司馬昭想要加九錫,需要全國威望支持,沒有大功如何可得?雖然人人知道魏祚將休,但加九錫是連他老爸司馬懿都不願做的事情。

有人勸司馬懿加九錫,司馬懿說:「昔日魏王有大功於社稷,故以受之。

今之勢,群倫無可追也。

司馬懿對於魏國的貢獻,其實也不小。

雖然追不上曹操,可是如果要加九錫,自然除他之外再無第二。

司馬昭想要加九錫,加快篡權步伐,所以力排眾議,請求伐蜀。

那鍾會又為何支持伐蜀呢?

鍾會的情形,和諸葛恪有所相似。

都是朝廷勛舊的後代,委以重任。

諸葛恪伐魏失敗,因此身死;鍾會伐蜀成功,身亦死。

另外,兩人都是雄心萬丈。

除了常說的「野心」外,還有別的原因嗎?

鍾會這個人,是比較有才情的。

首先他是個名士。

按照《三國志》和《世說新語》的說法,鍾會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他身上有很多奇聞趣事,如「汗不敢出」之類,可謂風姿卓越。

而借著他父親鍾繇的地位,他成名很早,結交甚廣。

甚至竹林七賢的嵇康都希望和他搭上線,他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去見了嵇康兩次,可謂折節下士;可嵇康妄想一步登天,裝逼裝到鍾會不能忍;最終留下了「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麼一段趣聞;又可以看出鍾會還是很驕傲的。

除了名士的身份,鍾會也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學識淵博,是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謀主;掌「機密事」。

這相當於什麼呢?說個不恰當的比喻,鍾會相當於袁紹早期謀主何顒;也相當於曹操身邊的荀彧、荀攸和郭嘉的結合體;不光給司馬兄弟推薦人才,還掌管情報工作,同時還是個稱職的參謀長。

這樣的人,可謂名噪一時,絕世無雙,時人稱為「子房」,也就是張良。

鍾會的身份,他們家在曹魏政權可謂根基深厚,還是司馬氏的親信。

趁伐蜀之機帶曹魏軍隊謀反,帶著那些家庭在千里之外的士兵謀反?這可能麼??看看鐘會起兵的口號「假傳太后,誅殺司馬昭」。

我以為這裡的假,不一定是假,很可能就是歷史的真相。

說起這位太后,才真是人傑,不僅在三國歷史上,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都算是數的上的人物。

太后姓郭,是明帝曹睿的第二任皇后。

郭太后出身很低,據說是曹軍平定諸羌的俘虜,出生於青海西平;故而郭皇后很可能是個少數民族。

作為俘虜的郭皇后,因為生的漂亮,被曹睿看中;並在比《甄嬛傳》還要刺激、還要激烈的後宮爭鬥中成為皇后。

239 年,明帝曹睿病史,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垂簾聽政;從這年起到 264 年郭太后病亡,在長達 25 年的歷史中,她滅了曹氏中堅曹爽,換了三位皇帝曹芳、曹髦和曹奐。

她和司馬氏組成的政治聯盟長期把持朝政,宛如漢末常見的太后和外戚組合。

但到了 260 年,似乎又有了變化。

260 年,曹髦這個奇葩皇帝,帶著衛士衝擊司馬昭的車架,結果被司馬昭殺了。

要知道曹髦是郭太后力主扶上位的皇帝,居然就這麼死了?司馬昭殺了皇帝居然什麼事沒有,在郭太后的壓力下,也不過就甩出個小角色成濟出來了事。

這個事件可以看做是司馬昭的試探,通過這個事情,司馬昭發現已經一統朝廷了;郭太后自然也發現了,想來這個對爭權奪利已經侵入骨髓的女人是不甘心的。

所以她有理支持鍾會誅殺司馬昭。

而鍾會,恰恰是作為司馬氏和郭太后之間的橋樑般的存在。

鍾家是潁川大族,鍾會的父親鍾繇長年治理關中,故而鍾氏是曹魏政權中潁川系和關中系的結合體。

出身西北的郭太后,很容易的就和代表關中利益的鐘氏搭上了關係;可能郭太后還覺得不夠,於是乾脆和潁川出身的郭嘉郭奉孝也搭上關係,各種暗示自己是潁川郭氏子弟。

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郭太后和司馬氏是兒女親家,但郭太后和鍾氏的關係,應該和司馬氏同樣密切。

這種關係下面,鍾氏反司馬氏,要是沒有郭太后支持,誰信啊。

故而我以為真相是,鍾會在決定統帥出戰的時候,就有著相當的政治考慮。

如果他還是單純的司馬氏的謀主的話,蜀漢內亂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立主司馬昭親征,為司馬昭獲得不世威望,順利登基。

可惜他沒有,鍾會後來的表現證明,他向自己把伐蜀的功勞拿了。

所以他才反常的一開始就把軍中重將許儀斬殺,這是震懾三軍,準備收軍權了。

拿下漢中後,這個時候伐蜀大勝,順利拿下漢中,應該是會師發獎勵的時候,排排坐吃果果;可鍾會不,他藉機殺了諸葛緒,在曹魏三路伐蜀的的計劃中,諸葛緒獨領一路,這可是軍區司令員級別的高層了。

這些反常的事情表明,鍾會伐蜀是帶著任務來的。

立功是一方面,拿到軍權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所以他出征不順利殺許儀,戰事大勝殺諸葛緒。

如果他還是忠於司馬氏,斷斷干不出這樣的事情;曹魏的西軍那可是司馬家的基本盤。

可鍾會的做法被司馬昭看在眼裡,司馬昭搶先成為晉王,這是完全不給鍾會會戰朝堂的機會了;緊跟著鄧艾奇襲成功,生生將伐蜀之功分了一般走;鍾會的境地就比較糟糕了;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在朝堂上和司馬昭爭奪的籌碼,只有起兵清君側一途了。

可惜起兵這種事,他不擅長,玩脫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末年三位英雄的末路

古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之際,五霸爭雄,戰國之時,七雄並立,紛爭戰亂五百餘年,而後統一於秦,秦朝之後,楚漢之爭又起,最後又統一於漢(引用電視劇三國演義開場白)。漢朝自漢高祖斬白蛇...

姜維捕蟬謀鍾會,司馬黃雀身後吟

鍾會是著名外交家、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這是一個極其早熟的孩子,智商也特別高。《世說新語》中,有幾段說鍾會的故事。另兩段出自晉書。汗不敢出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魏文帝曹丕,鍾毓緊張地全身是汗,鍾會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