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的命運,為何最終竟決定於一條平常小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場戰爭第25位:滅蜀之戰

戰爭概述: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徵調十八萬大軍,大舉伐蜀,雙方在漢中陰平兩線展開爭奪。

蜀漢大將軍姜維棄漢中退守劍閣力保巴蜀,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曹魏大將鄧艾率萬餘兵馬,從陰平小路經漢德陽(今四川江油東北雁門壩)入蜀,逼迫蜀後主劉禪投降,一舉滅蜀,宣告著三國時代的終結

將帥星數:★ ★ ★ ★ ★ ★ ★ ★ 鄧艾 姜維 鍾會


精彩星數:★ ★ ★ ★ ★ ★ ★ ★

政治影響星數:★ ★ ★ ★ ★ ★ ★

綜合星數:7.5★ ★ ★ ★ ★ ★ ★ ☆

戰爭類型:奇戰——《孫子兵法·計篇》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完成非常之事者,所為不是常人想不到的,就是常人做不到的。

鄧艾越陰平小逕入蜀,常人想不到,更做不到,是中國戰爭史上奇戰的經典之作。


公元263年冬的江油要塞,顯得如此的清冷和敗落。

老兵卒依然起得很早,他打開要塞門,提著掃帚開始清掃昨夜堆積的積雪,這是他多年的習慣,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人要求他這麼做。

「刷刷」的聲音輕輕在山間迴蕩。

老兵卒累了,坐在塞門前的石梯上喘氣。

蜀相諸葛亮逝世後,成都方面很快就撤銷了陰平郡廣武督,說是開銷太大並且沒有必要。

蜀道之險,陰平一帶之險不要說敵人,就是鳥都飛不過來,諸葛丞相太多慮了。

在陰平、江油、武平一帶駐守要塞的將士皆撤離下山。

老兵卒在山上呆慣了,又是孤家寡人一名,不願下山,申請一個人留守獨塞,在山上種了幾塊薄田,日子倒也過得清靜。

一晃快三十年了,這日子過得可真快。

老兵卒突然覺得自己眼花,那山崖間似乎有人影晃動。

他揉了揉眼,並不是眼花,一個接一個從崖邊爬上來。

神仙?妖怪?

老兵卒張大了嘴,一股冷風絆著碎雪喝進了肚子。

他不知道,這群人,是來結束一個時代的。

此刻,蜀漢的成都,將無法入眠。


諸葛亮於公元234年逝世後,蜀漢政權由蔣琬、費禕聯合執政十八年。

蔣、費二人在內政上繼續遵守諸葛亮的執政方略,而外事上則一改諸葛亮時期對魏的采積進攻戰略而改為防守為主。

這期間是蜀國政治比較清明的時期。

蔣琬、費禕死後,姜維執掌蜀政,憑著對諸葛孔明的崇敬和北上中原不切實際的理想,姜維的對外戰略又回到諸葛孔明時代,採取了以攻為守的戰略,先後九次北伐。

此時的蜀魏實力對比已經強弱分明,魏國當時的主要精力並不在蜀漢,而是司馬氏與曹氏宗族的內部權力爭奪,和在吳軍在淮南一帶的相持。


但姜維舉全蜀之力,九次北伐也不過取得了三勝三敗三次無功而返的戰績。

姜維的多次戰而無功影響了他的蜀漢帝國的地位和聲望,加之姜維常年在外征戰,不在成都,放任了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弄權敗政。

到後面姜維想除之而不能,反而只能屯兵沓中以避小人之禍,蜀政日益混亂。

與蜀漢政權來說,這是砸鍋賣鐵傾國力而為之。

但對於魏國來說,卻無傷大體,經過二三十年的恢復,魏國與吳、蜀之間的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在滅蜀前,魏、蜀雙方的人口達到五比一)。

而當司馬昭平定國內異己勢力後,他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對付日益衰弱的蜀漢政權。

但是滅蜀並不容易。

且不說關中巴蜀一帶群山峻岭易守難攻,而且從三國鼎立的格局形成以來,蜀、魏之間,雖然蜀弱魏強,但弱小的蜀方卻一直扮演著進攻者的角色,曹魏方長期處於守勢。

現在轉守為攻,誰可擔當大任?

司馬昭心中已有人選,滅蜀,非鍾會、鄧艾莫屬。

鍾會字士季,穎川長社人。

其父鍾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與王羲之並稱為「鐘王」,也是曹操旗下穎川士人集團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荀彧的關係非常密切。

鍾會年少聰慧,很受當時的名士們賞識,蔣濟就曾說過此子絕非常人,以後必有大成。


憑藉其家世,鍾會的仕途之路比較順利。

二十歲不到就出任秘書郎(掌管圖書秘籍的官員,六品官員),二十九歲的時候就被封關內侯,成為司馬氏的重要支持者。

在司馬氏平定擁曹勢力毋丘儉和諸葛誕的兩次叛亂中,鍾會都跟隨司馬昭出征。

特別是第二次平定諸葛誕之亂,鍾會正在為老母親守孝,司馬家的江山事大,鍾會孝也不守了,屁顛屁顛跟著司馬昭去平定叛軍,出謀劃策,被司馬昭稱為張子房再世。

平叛結束後,司馬昭升他為太僕,鍾會不干,說我只要跟著大將軍你干,當個心腹就行。

與鍾會顯赫的家世相比,鄧艾則是草根庶族出身。


鄧艾字士載,義陽郡棘陽(今河南新野)人,自幼喪父。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攻占荊州後,將當地百姓北遷,十一歲的鄧艾隨母親遷到到汝南,家貧的鄧艾只得為農民放牛為生,十二歲,鄧艾又隨母親遷移到穎川。

出身低賤,鄧艾本人又有嚴重口吃,看起來要想出頭確實很難。

但知識改變命運。

鄧艾雖然出身貧困,但家教甚好,在其母的教誨下得到良好的教育。

當時北遷的屯民中,能識文弄字的很少。

鄧艾半個讀書人的身份讓他脫離了農間耕作,被任命為都尉學士。

但因為結結巴巴的,一句話都說不清楚,鄧艾並不受上司重用,只是被任命為管守稻草的小吏。

直到他遇見了司馬懿,被當時還任洛陽太尉的司馬懿所賞識,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

不久被司馬懿派到東南巡察屯田,這正是鄧艾的強項。

鄧艾回來後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被司馬懿所採納。

魏國的屯田搞得風聲水起,鄧艾的功勞很大。

鄧艾開始他的戎馬生涯,是在他四十六歲的時候。

正始四年(243年),他出任參征西軍事,後來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開始與蜀國的正面交鋒。

鄧艾對抗蜀漢大將姜維,並不落下風,多次讓姜維的北伐行動無功而返。

最重要的是鄧艾在所任守之地,十分注意民生的安定和農業生產,這位文職出身的武將,打仗、治政都是好手。

在司馬氏與曹氏政權爭奪的內戰中,鄧艾算是司馬氏的家臣,自然堅定不移地站在司馬氏一方。

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反叛司馬師起事,鄧艾得知二人起事的消息,時任兗州刺史的他沒有等司馬師布置下令,就率兵搶先奔赴樂嘉(今河南商水境)搭建浮橋,為司馬師快速平亂搶得了時間。

後來鄧艾又率兵大敗叛軍主將文欽,把文欽逼到東吳。

之後,鄧艾被司馬昭任命為安西將軍,與陳泰一起抗擊蜀軍,在段谷大敗姜維。

諸葛誕據壽春反叛,聯合吳與司馬昭在壽春激戰,雙方共投入近五十萬兵力。

蜀漢姜維也想乘火打動,再次北伐,卻被鄧艾拒在駱谷動彈不得,眼巴巴看著司馬昭平亂成功。

平蜀,這是司馬昭手中的兩張王牌。

雖然鄧艾資歷更深,對蜀作戰經驗更為豐富,也更比鍾會可靠,然而司馬昭還是決定任用鍾會作為平蜀的主將,箇中原因除了兩個不同的年齡和身世外,鄧、鍾二人對待平蜀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鄧艾多次向司馬昭上書,認為現在蜀難險關重重,又有姜維這樣的一方大將鎮守,還不是平蜀的最好時機。

鍾會則附和司馬昭急於滅蜀建立自己威望的心理,大力支持舉兵平蜀。

景元四年(262年)五月,司馬昭徵調大軍十八萬,其中鍾會率十萬大軍從駱谷、斜谷(秦嶺的南北通道),鄧艾率三萬大軍從狄道(今甘肅臨洮)向甘松沓中進軍,拖住姜維的大軍,再由諸葛緒率三萬大軍從祁山向武街橋頭進軍,切斷姜維向漢中的退路。

鄧艾、諸葛緒都是偏師,鍾會才是主力部隊,主攻方向。


對於魏兵的大規模起兵,姜維有所預見和準備,但是他對此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戰略選擇。

有鑒於之前北伐「殲敵不多」,姜維決定一改過去諸葛亮時代在漢中將兵力分布在險關外圍防禦,改為在敵人來犯時,將兵收聚於漢、樂二城,等魏軍深入攻關不克,退兵時各城出動,一舉殲滅。

姜維的決策無疑於自棄險要,開門迎盜。

八月,魏軍各路大軍從洛陽出發。

而蜀漢方面,令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沓中支援姜維,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赴陽安關口增援,令外圍各兵馬放棄堅守諸圍,退守漢、樂二城。

蜀漢方的戰略讓東線鍾會主力在無抵抗的情況下就進入了漢中平原。

鍾會在漢、樂二城稍作攻擊,攻城不利的情況下,繞漢、樂二城不顧,繼續西行,攻擊陽安關口,陽安關口守將蔣舒率部投降,魏軍攻克了陽安關,守關主將傅僉被殺。

陽安關一失,姜維偉大的戰略構想宣告破滅。

而西線鄧艾、諸葛緒則企圖拖住姜維的五萬蜀軍以確保鍾會主力作戰。

在沓中的姜維部得知鍾會入漢中後,惟恐陽安關失守,快速向漢中移動。

雙方有過幾次短兵接觸,在鄧艾諸葛緒的圍追堵截下,姜維提前一天通過橋頭,完成了戰略移動。

鍾會攻陷陽安關,姜維的五萬主力也退向劍閣,力保蜀中。

鍾會攻破陽安關後,大軍沿金牛道前進。

自古入蜀,必走金牛道,走金牛道則必過劍閣。

劍閣,姜維部在等著鍾會,恃險而守,鍾會的十萬多部隊沒有機會,不能前進半步。

雙方相持一月有餘,姜維油米不進,鍾會搞的政治煽動也不見效,鍾大將軍有了撤軍的想法。

姜維擺脫鄧、諸兩人圍堵,回援劍閣。

路過陰平北口時,他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此處有樵獵小路,可通此路出綿竹、達成都,但鑒於此路山高嶺峻,大軍是不能通行的,於是姜維沒有留下部隊守此路口。

他認為只有瘋子才會想到從此路通行。

鄧艾追到陰平,將目光放到了這條樵獵小路上。

他決定精選士卒,從此路突破。

另一部偏師主將諸葛緒對鄧艾瘋狂的念頭不感興趣,以不是上頭派下來的任務為由拒絕了,趕到劍閣與鍾會主力會合,與姜維打持久戰。

司馬昭正愁於蜀中戰事陷入困境時,接到鄧艾從陰平突進的報告,沒有過多的猶豫,批准了。

鄧艾率領萬餘精銳,沿著那條不是路的小徑出發,翻山越嶺,竟然將這條路走通了。

十一月,鄧艾的部隊到達江油,進入了蜀中。

江油以下,高山險水,道路傍山背水,來者只能以左肩擔物,稍有不慎就會落入江中,號稱左儋道。

鄧艾軍經左儋道,通過七百里無人區,抵達涪縣。

當鄧艾軍出現在成都平原時,蜀漢後方其實仍然有四萬餘兵,對鄧艾的萬餘部隊占據優勢。

但是對於魏軍的出現,蜀廷沒有任何準備,能打仗的將士都在劍閣、漢中前線,無奈之下,只有命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兵抵抗,諸葛瞻沒什麼軍事才能,無法抵擋鄧艾精銳部隊,軍敗被殺。

面對來到成都平原的魏軍,年邁的劉禪再也無心抵抗,出城投降,向鄧艾的萬餘部隊獻上了二十八戶、十萬餘甲、四萬吏的士民薄。

建國四十二年(如果按劉備攻入成都的時間算為四十九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

戰爭人物命運走向:

鄧艾:

滅蜀一戰,作為偏師的鄧艾在主力受阻的情況下,以萬餘奇兵從陰平小路千里奔襲,出現在蜀後方,一舉滅蜀。

這樣的滅蜀方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不可複製的神話。

功高必然震主。

滅掉一個國家,對於還不是皇帝的司馬昭來說,實在是想不到有什麼賞賜能與鄧艾立下的戰功相比。

另一方面,攻蜀的主將鍾會眼看滅蜀大功落於鄧手,心也有所不甘,於是向司馬昭告發說鄧艾意圖謀反。

這給司馬昭處理鄧艾落了藉口,司馬昭下令將鄧艾押入囚車遣回洛陽。

這時鐘會已反,鄧艾的部將追上囚車,放出鄧艾。

但監軍衛瓘接到的是司馬昭下達的必殺令,並不太在意鄧艾是否冤枉,於是派田續在綿竹殺掉鄧艾。

後來司馬昭考慮到鄧艾之死在朝中頗有爭議,而且可以把屎盆子往鍾會頭上扣,於是幫鄧艾平了反,其孫鄧朗被任為郎中。

鍾會:

鍾會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當他率領二十萬大軍入蜀,一個聰明人必然產生的想法誕生了,憑藉這二十萬大軍,據蜀自立,司馬昭能奈他何?

入蜀後,鍾會開始積極考慮反叛司馬昭之事,先將諸葛緒、鄧艾兩大將先後裝進囚車押往洛陽,再慢慢在軍中排除異己。

很可惜,鍾會的資歷太淺,即使擠走鄧艾諸葛緒,也無法穩定軍心和手下那幫大將。

鍾會要反叛的消息傳出後,被部將起事殺死。

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死後蜀漢軍界的第一號人物,也是蜀漢政權實際的第五代執政者,只可惜姜維迷戀於諸葛丞相北伐,瘋狂地向曹魏發動進攻。

在曹魏即將大舉進攻時,又制訂了錯誤的戰略,放棄漢中險要,從而加速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後主投降鄧艾後,姜維看大勢已去,也投降了鍾會。

不過他還是不甘心,並看出了鍾會的反意,鼓動鍾會反叛司馬昭,試圖從中渾水摸魚。

鍾會起事失利,姜維也被殺死。

縱觀姜維一生,當一個馳騁沙場的戰將有餘,做一個持國當政的一方梟雄不足。

戰爭猜想:

鄧艾成就滅蜀的傳奇,一方面是鄧艾驚人的軍事觀察能力、勇氣和決心,一方面也是蜀漢方的大意與疏忽。

如果姜維哪怕只在陰平小路要塞上設置千餘兵力防守,鄧艾的美夢恐怕也要落空。

此戰魏軍若退,那蜀國還能堅守多久?蜀國不滅,吳國又何嘗不能堅挺。

考慮到一統吳蜀後的司馬西晉王朝短暫的表現令人失望,中國又陷入了比三國時代更糟糕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三國歸晉,就一定是歷史的最好選擇嗎?

當初鄧艾率領著他那萬餘兵馬,在眾山險峻間尋找出來的,是一條改變了中國命運的小道。

夜狼嘯西風/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毀掉了蜀漢政權?姜維一昏招斷送江山!

文/獨孤雁263年8月,曹魏權臣司馬昭以鄧艾、鍾會為將,調派18萬大軍討伐蜀漢,短短四個月後,後主劉禪不戰而降,存在42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關於蜀漢政權滅亡的原因很多,諸如人才匱乏,地狹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