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蜀漢的實力明顯低於曹魏,為什麼諸葛亮還要反覆不斷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在北伐曹魏的戰鬥中高歌猛進,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困曹仁。

此時的盟友孫吳卻背信棄義,乘機奪取荊州,關羽被迫敗走麥城,被吳軍俘虜並殺害。

章武元年,痛失二弟的劉備傾蜀漢之全力,親率大軍攻打孫吳,在夷陵之戰中被孫吳大將陸遜打敗。

期間,張飛也被屬下所殺。

接連的打擊讓劉備身心俱疲,一病不起。

(劉備劇照)

章武三年春,奄奄一息的劉備在病榻上老淚縱橫,緊緊地攥著諸葛亮的手,泣不成聲地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劉備就這樣壯志未酬,帶著滿腔遺憾,撒手人寰,追隨關、張而去。

劉備死後,諸葛亮經過五年的勵精圖治,修生養息,國力日盛。

建興六年,諸葛亮開啟了他悲壯如史詩般的數出祁山,五伐曹魏的北伐征程。

此時的蜀漢,雖國力有所恢復,但和曹魏相比,仍無法與之抗衡。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蜀漢人口不及曹魏的四分之一,軍隊不及十分之一(除去留守各地的兵力,實際上諸葛亮的北伐兵力只有區區8萬)。

其二,曹魏占據關中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蜀漢獨處益州,偏安一隅,資源匱乏。

其三,劉備死後,蜀漢人才凋零,「三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五虎上將只剩已垂暮之年的趙雲。

而曹魏人才濟濟,戰將如雲。

三軍統帥司馬懿能力卓越,才智超群。

大將如曹休、曹真、曹洪等身經百戰,赫赫有名。

那麼,在蜀漢各方面明顯不如曹魏的情況下,諸葛亮為什麼還要傾力北伐呢?

第一,諸葛亮忠於劉備遺願。

這種忠誠表現在白帝城託孤之際。

(白帝城託孤)

當年,劉備白帝城託孤時,諸葛亮曾淚流滿面的許下承諾:「臣當盡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諸葛亮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正是因為他有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有精忠報國的忠貞氣節。

他感恩劉備的賞識,決不會辜負劉備所託。

為了實現劉備「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他願意肝腦塗地,捨生忘死。

這種忠誠還表現在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中。

諸葛亮北伐之前,曾給劉禪上書《出師表》,為了興盛蜀國,也是為了「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

寥寥數語,諸葛孔明的忠貞躍然紙上。

《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對蜀漢忠誠的最好注釋,「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襟」。

第二,諸葛亮忠於自己的理想。

當年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之時,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如管仲輔佐齊桓公一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一代霸業。

幸得劉備賞識,「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給了他名揚天下,實現抱負的機會,他豈能輕易放棄。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獻上《隆中對》。

既為劉備規劃了蜀漢政權的戰略路線,也是給自己設定了理想目標,那就是治國安邦,匡濟天下。

而要實現這一理想和抱負,北伐曹魏是唯一的出路。

「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第三,諸葛亮忠於自己的職責。

(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既有託孤重臣之責,也有蜀漢宰相之任。

他為了保證蜀漢政權的穩定和發展,必須內治國家,外討魏吳,盡人臣本分,履宰相之責。

蜀國在諸葛亮的治下,民風淳樸,一派繁榮。

《三國志》載: 「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後方穩定,民富國強,於是諸葛亮就「獎賞三軍,北定中原」,這是諸葛亮的份內職責。

第四,諸葛亮天生具有悲情英雄的基因。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悲情英雄,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

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胸懷捨我其誰的霸氣。

他們勇於挑戰,知難而進;他們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物,他何嘗不知道「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艱難;又何嘗不明白蜀漢孱弱,魏吳強大之現實。

但他仍然義無反顧,至死不悔。

這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精神寫照。

第五,北伐是形勢所迫。

一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極大地壓縮了蜀漢的生存空間。

荊州對於蜀漢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北拒漢、沔,東聯吳會,西通巴蜀」。

荊州進可攻魏,退可取吳。

失去荊州,蜀漢兩路出兵的計劃就無法實現。

而且荊州地處江漢平原,富饒肥沃,魚米之鄉,可為蜀漢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略物資。

二是「益州疲弊」。

劉備自創業以來,多年征戰,人口凋零,物資匱乏,獨處一隅。

如果不向外擴張,安於益州的彈丸之地,早晚會被魏吳吞併。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雖然最終還是敗了,但他踐行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也成就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參考資料:《三國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樣取得西川之地,為何有人勝利有人卻失敗!

戰國時期,秦朝髮際於蜀地,出關後掃平六合,定鼎天下;漢高祖劉邦也因入主西川,最終而成帝業。而劉備也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最終取得了蜀地益州,最後為何卻以失敗告終。其中有三個方面原因導致劉備取得益州後...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