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蜀漢,劉備殫精竭慮拼創的江山壽終正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昭憂慮姜維屢次進犯,官騎路遺要求當刺客入蜀去殺姜維,從事中郎荀勖說:「司馬公是天下的主宰,應該依仗正義去討伐不歸服者,而用刺客去除掉敵人,不是被四海之人作為表率的做法。

」司馬昭很贊成他的話。

司馬昭想要大舉討伐蜀漢,朝臣們大都認為不可,只有司隸校尉鍾會贊成。

司馬昭告諭眾人說:「自從平定壽春以來,已經六年沒有戰事了,我們要整治軍隊去攻打兩個敵國。

如今吳國土地廣大而地勢低濕,攻打它施展兵力較為困難,不如,先平定巴蜀,三年之後,就順流而下,水陸並進,這就是春秋時晉獻公先滅虢國再乘勢攻取虞國的那種形勢。

蜀國的戰士共計有九萬,居守成都以及防衛其他邊境的不下四萬人,這樣剩餘的戰士不過五萬人。

如今把姜維牽制在沓中,讓他不能向東出兵。

我們發兵直向駱谷,通過他們的空虛地帶去襲擊漢中,以劉禪的暗弱無能,又加上邊境城市在外面被攻破,蜀國的男女老少就會在內地震恐不安,這樣敵人的滅亡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於是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

征西將軍鄧艾認為蜀國沒有可乘之機,屢次陳述不同意見;司馬昭讓主簿師纂擔任鄧艾的司馬去給他講明道理,於是鄧艾也就奉命行事了。

鍾會(網絡配圖)

公元263年春季,二月,魏帝再次命令司馬昭晉升以前所說的爵位,但司馬昭又推辭不受。

詔令諸軍大舉進攻蜀漢,派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多人從狄道奔赴甘松、沓中,以牽制姜維;派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從祁山奔赴武街橋頭,斷絕姜維的退路。

鍾會統兵十萬多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奔赴漢中。

命廷尉衛瓘持符節監督鄧艾、鍾會的軍事,執行鎮西軍司職事。


鍾會去拜訪幽州刺史王雄之孫王戎,問他:「我將怎樣去干?」王戎說「道家有句話說『為而不恃』。

也就是說成功並不難,而保持它則很難。

」有人問參相國軍事、平原人劉寔說:「鍾會、鄧艾能平定蜀國嗎?」劉寔說:「破蜀是必然的,但他們都回不來。

」對方問是什麼原因,劉寔笑而不答。

秋季,八月,從洛陽發兵,大賞全軍將士,列隊誓師。

將軍鄧敦說不能去討伐蜀國,司馬昭就把他殺了示眾。

王戎(網絡配圖)

漢人聽到魏兵將至,就派遣廖化率兵到沓中作姜維的後援,派張翼、董厥等人到陽安關口幫助各個外圍營地。

實行大赦,改年號為炎興。

命令各外圍營地不得與敵人交戰,退守漢、樂二城,城中各有兵力五千人。

張翼、董厥向北到達陰平,聽到諸葛緒將向建威發兵,就停留一多月等待敵兵。

鍾會率諸軍齊頭並進,到達漢中。

九月,鍾會讓前將軍李輔統兵萬人把王含包圍在樂城,讓護軍荀愷把蔣斌包圍在漢城。

鍾會直接從西路奔向陽安口,並派人祭奠了諸葛亮墓。


當初,蜀漢的武興督蔣舒在位庸碌無為,漢朝讓人代替了他,派他協助將軍傅僉把守關口,蔣舒因此懷恨在心。

鍾會派護軍胡烈為前鋒,進攻關口。

蔣舒詭詐地向傅僉說:「如今敵兵到了,不去進擊而閉門自守,不是好的計策。

」傅僉說:「我受命保城,只要保全此城就是功勞;如今違抗命令出戰,如果喪失軍隊有負於國家,即使戰死也不會獲益。

」蔣舒說:「你以保全此城為功勞,我以出戰打敗敵人為功勞,希望我們各行其志。

」於是率領他的兵士出城;傅僉認為他是去交戰,因此沒有防備。

蔣舒率領他的士兵迎接投降了胡烈,胡烈乘虛襲擊城池,傅僉格鬥拼殺而死。

鍾會聽到關口已被攻克,就長驅直入,獲得大量庫藏的糧食。

鄧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頎直攻姜維營壘,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阻截,金城太守楊欣奔赴甘松。

姜維聽說鍾會諸軍已經進入漢中,就領兵返回,楊欣等人在後面緊追至強川口,激烈交戰,姜維敗走。

姜維又聽到諸葛緒已經阻塞道路占據了橋頭,於是就從孔函谷進入北部道路,想繞到諸葛緒的身後,諸葛緒知道後往回退卻三十里。

姜維進入北道三十多里後,聽到諸葛緒退兵,趕緊往回走,從橋頭過去,諸葛緒趕上去阻截姜維,但晚了一天沒有趕上。

姜維於是退至陰平,聚集軍隊,想要奔赴關城,還沒到達,聽說關城已破,於是退兵奔向白水,遇到了廖化、張翼、董厥等人,兵合一處據守劍閣以抵禦鍾會。

冬季十月,漢人向吳國告急求援。

吳主孫休派大將軍丁奉率領諸軍進兵壽春;讓將軍留平到南郡的施績那裡,商議向何處進兵之事;讓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去救援蜀漢。

魏帝詔令因征蜀的各位將領捷報頻傳,再次命大將軍司馬昭晉位,所賜爵位一切都與前面的詔令相同,司馬昭終於接受了任命。

鄧艾進兵到達陰平,挑選了精銳部隊,想要與諸葛緒一起經江油直奔成都,諸葛緒因為本來接受的命令是阻截姜維,而向西行進不是給他的詔令,所以率軍奔向白水,與鍾會會合。

鍾會想要專擅軍權,就秘密匯報說諸葛緒畏懼敵兵不敢前進,於是用囚車把諸葛緒召回,而軍權全部歸鍾會掌握了。

諸葛緒(網絡配圖)

姜維排列營壘據守險要之地,鍾會進攻不能取勝,而且運糧道路既危險又遙遠,想要領兵撤回。

鄧艾上書說:「敵兵已經受到摧折,應乘勝進軍,如果從陰平出發由小路經過蜀漢的德陽亭奔赴涪縣,此地在劍閣西一百里,離成都三百多里,在這裡出奇兵衝擊其腹心之地,那麼劍閣的守軍必然往回奔赴涪縣,而鍾會就可以兩車並行著向前推進。

如果劍閣的守軍不往回撤,那麼接應涪縣的兵力就會很少了。

」於是從陰平出發走了七百多里的無人之地,鑿山開路,架橋樑建閣道,山高谷深,非常艱險,運來的糧食也將吃盡,瀕臨危險的絕境,鄧艾用氈毯裹住自己,翻轉著滾下山去,將士們也都攀緣著樹木崖壁,魚貫而進。

鄧艾首先到達江油,蜀國守將馬邈投降。

諸葛瞻率諸軍抵禦鄧艾,到達涪縣後,停住不進。

尚書郎黃崇屢次勸說諸葛瞻應迅速前進占據險要,不讓敵人進入平地,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黃崇再三勸說,甚至流著眼淚說,但諸葛瞻仍然不聽。

於是鄧艾長驅直入,擊敗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退兵駐紮綿竹。

鄧艾寫信勸誘諸葛瞻說:「如果投降,必定表奏你為琅琊王。

」諸葛瞻大怒,殺掉鄧艾的使者,排列陣勢以等待鄧艾進攻。

鄧艾派他兒子惠唐亭候鄧忠攻其右翼,派司馬師纂等人攻其左翼。

鄧忠與師纂戰鬥不利,都撤兵而還,說敵兵不可擊破!鄧艾大怒,說:「存亡之別就在此一舉,有什麼不可的。

」怒叱鄧忠、師綦等人,說再攻不破就要殺了他們。

鄧忠、師纂跑回來再戰,大敗敵兵,殺了諸葛瞻和黃崇。

諸葛瞻之子諸葛尚嘆息說:「我們父子蒙受國家重恩,沒有早點殺了黃皓,致使國敗民亡,活著還有什麼用!」於是騎馬沖入敵陣而死。

諸葛瞻(網絡配圖)

漢人沒想到魏兵突然而至,沒做守城的準備;聽說鄧艾已經進入平地,百姓們驚恐萬狀,都逃往山林大澤,不可禁止。

劉禪召集群臣討論,有人認為蜀與吳本來是友好鄰邦,應該投奔到吳國;有人認為南中七郡,山勢陡峭險峻,客易防守,應該奔向南面。

光祿大夫譙周卻認為:「自古以來,沒有寄居別國仍為天子的,如果到吳國去,也當臣服於吳。

而且治理國家從來沒有什麼不同,大國就能吞併小國,這是形勢發展的自然趨勢。

從這點上說,魏國能吞併吳國,而吳國不能吞併魏國,這是很明顯的事。

同樣是稱臣,對小國稱臣就不如對大國稱臣,與其忍受兩次受辱之恥不如一次受辱! 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應當及早計劃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敵已經臨近,災禍失敗也將要到了,而且眾小人之心,沒有一個可保其不變,恐怕我們出發之後,其變化不可預料,怎麼能到達南中呢?」有人說:「如今鄧艾已經不遠,恐怕他不接受我們投降,怎麼辦呢?」譙周說:「現在東吳還沒有臣服於魏,事情的形勢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禮。

如果陛下投降魏國,而魏國不劃分土地封給陛下的話,我請求隻身到洛陽,用古代的大義與他們爭辦。

」眾人都聽從了譙周的建議。

漢主劉禪仍然想入南中,猶豫不決。


譙周上疏說:「南方偏遠蠻夷之地,平常就不交納供奉租稅,還多次反叛,自丞相諸葛亮用武力威逼他們,走投無路才順服。

如今如果去南中,外要抗拒敵兵,內要供奉日常糧食物品,費用浩大,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收取,只能耗損各個夷人部族,那他們必然會反叛。

」於是劉禪就派侍中張紹等人向鄧艾投降。

劉禪之子北地王劉諶憤怒地說:「如果我們理窮力屈,災禍敗亡將至,就應當父子君臣一起背城一戰,共同為社稷而死、這樣才能見先帝於地下,為什麼要投降?」劉禪不聽。

這天,劉諶哭訴於昭烈帝劉備之廟,先殺了妻子兒女,然後自殺而死。

譙周(網絡配圖)

張紹等人在雒縣見到鄧艾,鄧艾大喜,寫信褒揚接納投降。

劉禪又派遣太僕蔣顯去命令姜維向鍾會投降,又派尚書郎李虎把士民戶口簿交給鄧交,共計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兵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

鄧艾到達成都城北,劉禪率太子、諸王以及群臣六十多人,縛手於後,拉著棺木走到軍營門前。

鄧艾持節解開縛繩,焚燒了棺木,請進軍營相見;約束控制將士,不許掠奪百姓,安撫接納投降依附之人,讓他們恢復舊業;然後就依照東漢初年鄧禹的舊事,秉承皇帝旨意授予漢主劉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之職,蜀漢的群官各隨其職位的高低授予王官,或擔任鄧艾屬下官吏;讓師纂任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人擔任蜀中各郡的官職。

鄧艾聽說黃皓為人奸詐陰險,把他收押起來,準備殺掉,後來黃皓賄賂鄧艾的左右親近之人,終於免於一死。


姜維等人聽說諸葛瞻失敗,但不知漢主的意向,於是率軍向東進入巴中。

鍾會進軍到涪縣,派遣胡烈等人追擊姜維。

姜維到達郪縣,得到劉禪的命令,於是命令士兵都放下武器,把符節傳送交給胡烈,自己從東道與廖化、張翼、董厥等一起到鍾會那裡投降。

將士們都十分震怒,氣得揮刀砍石。

至此各郡縣的圍守部隊都接到劉禪的命令而罷兵投降。

鍾會給了姜維等人優厚的待遇,把印綬、符節、車蓋等都暫時還給了他們。

吳國人聽說蜀國已經滅亡,於是就停止了丁奉等人的軍事行動。

魏國伐蜀時,吳國有人對襄陽人張悌說:「司馬氏得到朝政大權以來,國內的大亂屢次出現,百姓還沒有歸服,如今又費盡辛勞去遠征,他會敗於沒有時間休整,怎能取勝?」張悌說:「不是這樣。

曹操雖然功蓋中原,百姓們畏懼他的威嚴卻不感念他的恩德。

曹丕、曹睿繼承他、刑罰繁重勞役沉重,驅使人民東西往來奔走,沒有一年安寧過。

司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廢除對百姓煩瑣苛刻的賦稅,為百姓謀劃著想而解救他們的疾苦,民心歸順他已經很久了。

因此淮南出現三個叛逆,而腹心之地不受驚擾;曹髦被殺而死,四方也不發動叛亂。

而且能夠任用賢能,使他們各盡其心,所以他的根基是很牢固的,奸詐之計也得以建立了。

而如今蜀國卻是宦官專擅朝政,國家沒有政策法令,而且窮兵黷武,人民勞頓兵士疲憊,競爭於外利,不加強防務。

他們強弱不同,魏國的智謀又勝過蜀國,魏國乘其危難而攻伐,大概戰無不勝。

唉!魏國得志,是我們的憂患。

」起初吳人都取笑他的話,到魏國取勝後才信服。

張悌(網絡配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能消滅蜀漢,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絕非偶然

曹魏的將領鄧艾,他偷渡陰平,一舉滅蜀,立下蓋世奇功。消滅蜀國遠比消滅吳國要來的艱難很多,但是我們回顧一下鄧艾滅蜀的每一個要害環節,又似乎冥冥中似有天意,魏國以三路大軍來伐蜀,其中是以鍾會為主的...

軍師聯盟:鍾會與鄧艾滅蜀

《軍師聯盟》中曹丕為打壓宗親採納了陳群司、馬懿主張的九品官人法,推行新政,廣納天下英才,在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有兩個人脫穎而出——鍾會和鄧艾。

揭秘三國後期魏滅蜀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弱肉強食的戰爭世界裡的必然發展,也是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而導致崩潰。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四)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

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至少提前十年

他文武全才,深諳兵法,戰功赫赫,被後人譽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他以10000多的兵力,卻成功破蜀。但是卻被司馬昭猜忌,最終全家被殺,他若不死,晉朝滅掉三國將早十年。他就是鄧艾。

三國名將之鄧艾(二)功成身死

滅蜀漢戰爭發生在景元四年是263年。當時司馬昭執政。他在為自己取代曹魏政權走出突破性一步。當時司馬昭估計蜀漢不過九萬人兵力,他出動了十八萬大軍,相當於曹魏兵力一半。分作三路,一路三萬多人馬,由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