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國時期百姓生活水平最高的是哪個國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難,看看三個國家治國的政策就大概可以知曉了,反正蜀漢的百姓應該算是比較慘的。

因為劉備不懂經濟,弄了個真銀換假銀,搞得百姓怨言很大。

而曹魏和東吳的百姓日子就過的比較不錯了,東吳人傑地靈,山水風景都非常的不錯,加上孫權一般不會亂頒布民生政策,還是由朝中大臣們商議後一起定奪。

而曹魏在國內實行的政策是最領先的,而且曹丕和曹睿都非常開明,這也是曹魏百姓的福氣,一起來看看詳細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吧。

三國時期,戰亂不斷,魏蜀吳三國百姓都深受戰爭困擾。

那麼魏蜀吳三國中,究竟哪國百姓生活水平最高呢?恐怕很多人會猜曹魏,因為曹魏國力最強。

其實不對,三國初期,生活水平最高的其實恰恰是實力最弱小的蜀漢。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說,只要劉備北伐,關中百姓一定會「簞食壺漿」迎接劉備,這絕不是有意虛張聲勢,而是有一定依據的。

三國時期,蜀漢百姓生活水平分兩個階段,前期高於魏、吳,後期則是三國中最慘的。

下面我們先來談下「簞食壺漿」。

古代的百姓不會存在所謂的「崇劉」情況,誰能帶來太平,誰能讓百姓生活安逸,百姓就會擁護誰,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至於所謂的簞食壺漿,完全是一種政治願景,但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這就是隴西地區。

曹魏剛剛建立時,隴西一帶是其統治的薄弱地區,因為環境複雜,加上曹魏錯誤的民族政策,這裡的羌人時常反叛,所以,諸葛亮首次北伐才選擇了這裡,這個時候的隴西百姓對於蜀漢是歡迎的,畢竟蜀漢的到來會改變曹魏的統治現狀,這就是所謂的「簞食壺漿」。

只不過這個階段非常短暫,在街亭之戰後,曹魏很快調整了對隴西的統治策略,穩定了這裡的局勢,此後,蜀漢就很難在隴西一帶站穩腳跟了,包括後來自詡在隴西有一定威信的姜維,同樣沒能再取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三郡不戰而降的輝煌戰績。

那麼三國當中,蜀漢百姓的生活水平又是怎樣的呢?

第一階段:幸福

東漢末年,戰亂紛爭,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可以說對整個中原社會造成了嚴重破壞,人口下降嚴重,但益州一帶卻如同世外桃源一樣,躲過了大部分的戰亂,這也是當年劉焉費盡心機選擇到益州做州牧的原因所在。

劉備在入蜀前,諸葛亮、法正等都說這裡是「民殷國富,沃野千里,戶口百萬」。

當然,單純通過「民殷國富」就說蜀漢百姓生活水平最高,顯然沒有說服力,我接下來就通過具體的貨幣經濟來闡明。

我們都知道,判斷一國經濟狀況如何,首先可以看該國的貨幣是否大幅貶值,社會上是否出現通貨膨脹。

那麼當時魏蜀吳三國都是怎麼個情況呢?

東漢末年,董卓為了聚斂財富,廢除了漢朝通行數百年的五銖錢,而改鑄小錢,結果導致了「谷一斛至數十萬」,物價飛漲,百姓財富被大量剝奪,生活悽慘。

而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後來的曹魏,因為曹魏的統治區域恰恰是當年董卓的破壞區。

直接結果就是曹魏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狀態,曹丕繼位後,曾強力推行兩漢五銖錢,但努力失敗,曹魏不得不重新讓老百姓以穀子和紡織品為貨幣進行交換。

與曹魏相比,吳蜀兩國經濟相對較好,貨幣始終能夠正常流通,但原本銅礦資源豐富的東吳,卻因孫權的錯誤貨幣政策,經濟出現嚴重動盪,最後不得不下令百姓上繳鑄錢所用的銅料,而銅的嚴重短缺,讓孫權直接發行了大額貨幣「當千」錢,這就等於拿一張白紙去換百姓的農產品,無異於掠奪。

劉備入蜀後,因為大肆賞賜功臣,造成府庫財力不足,所以也採取了鑄大額錢幣「直百錢」的辦法,掠奪百姓,只不過蜀漢掠奪程度最輕,加上諸葛亮出色的治理能力,整個蜀漢前期,百姓生活都是三國中最富足的,史載蜀漢「軍資所出, 國以富饒」。

第二階段:最慘

由於蜀漢人口是三國中最少的,而蜀漢又實行的是軍事優先體制,所以,隨著戰爭的推進,蜀漢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而曹魏和東吳卻因戰爭較少,經濟逐漸恢復。

諸葛亮北伐的後期,原本民殷國富的蜀漢已經是一片「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的慘況,加上後主「頻出遊觀,增廣聲樂」,加大了皇室的支出,蜀漢大量人口脫離了國家的戶籍控制,或隱匿山中,或逃亡他國。

到蜀漢統治的後期,東吳使臣見到的蜀漢百姓是「民有菜色」,東吳的張梯就曾說「今蜀閹宦專朝,民勞卒弊,因危而伐,殆無不克」,預言蜀漢不久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正一統三國的並不是司馬懿,而是他!

東漢末年,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杆而起,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實亡。之後,各地徵集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