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被演繹得玲離盡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是經典,演義中絕大部分是真實的內容但因為是一部文學著作,必定有不少誇張的成分。

那麼真實的三國是什麼樣的呢 ?三國是東漢末年,三個各自政見不一的軍閥圍繞統治權力,你爭我斗明的過程。

實際上三國的真正歷史只有60年,之後是西晉。

因為是軍閥割據時代,大小戰役不斷,紀要爭搶盤也要爭民心。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

董卓掌權後,放縱士兵淫略婦女,剽虜資物。

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以至於民怨載道,人口數大減。

曹操征徐州時,「凡坑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李傕等在關中,「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益州的劉焉、劉璋及荊州的劉表鎮壓叛亂,揚州因為孫策等人的戰爭,使得人口數都減少。

當時的人民朝三個方向流動:由關中西遷至涼州或是南遷至益州、沿漢水遷移至荊州,各約十萬戶。

由中原地區往東北遷移至冀州或幽州,再遷至遼東。

鮮卑和烏桓也因為這波流民而壯大。

最後也是最大一股,是由中原地區遷移至徐州彭城,再南遷至江南地區。

當時「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孫吳立國的基礎即建立在此上。

例如:魯肅、諸葛瑾、呂蒙、張昭及徐盛等人就是此次南渡的中原士族之一。

自三國鼎立局勢漸漸形成後,人民轉而因統治者或戰爭而被迫遷移。

曹操攻擊張魯時及攻下後,共遷部份的川東漢中居民入關中。

曹丕建都洛陽後,遷冀州五萬戶士家以實河南。

魏滅蜀後遷蜀人三萬家至洛陽和關中。

劉備領有益州,多次遷民於成都平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也遷隴西居民以實漢中。

孫權在早期即擊敗江夏太守黃祖,虜掠男女數萬口。

他建國後為了提升人口數,平定山越並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並且騷擾淮南來獲得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 ;魏國有4432881人 ;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 ,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

現代學者考慮到被世家門閥蔭庇的佃客、部曲還有屯戶、兵戶、吏戶、逃戶、漏戶、隱戶以及居於漢地的少數民族等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群,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而東漢末年自曹操統一北方後,魏蜀吳三方勢力的戰爭限於局部,如魏蜀交界的祁山、秦嶺一帶及魏吳相交的江淮之間,不再有波及全國並持續多年的戰爭,魏蜀吳又紛紛在其統治境內推行屯田、興修水利、招徠流民等措施以此恢復社會經濟,人口逐漸開始恢復,至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末年概述

東漢末年(184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

中國歷史之------三國

曹操封魏公,遷都鄴,後又進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

三國時期的人口和經濟狀態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董卓掌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