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敢稱帝?他究竟是攪屎棍還是大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一篇連結:《曹操為什麼終生不敢稱帝?「膽小」的英雄,原因竟然是這樣!》)
漢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廢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漢朝滅亡,曹魏建立。
僅僅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意思是繼承漢統,歷史上習慣將其稱為「蜀」或「蜀漢」,地位約相當於割據軍閥。
那麼作為以「漢室正統」自居的劉備,為什麼敢於自立為帝呢?
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 劉備骨子裡就是想稱王稱霸。
《三國志》記載:
先主(劉備)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
「羽葆蓋車」是皇帝的規格,劉備從小就不甘寂寞。
對於劉備的言論,他的本族叔叔劉子敬嚇得半死,說:「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意思是:你丫亂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會以謀反罪被滅門的!
劉備長大後,一心求取功名,適逢亂世,他終於闖出了一片天,但他不甘於人下,總想自己建立基業。
他先後背叛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孫權、劉璋,目的就是為了自立。
當他看到自己大腿長了贅肉,潸然淚下,給兒子取名「封禪」,野心昭然若揭。
後來劉備定蜀取漢中,便做了漢中王,緊接著曹丕廢漢,於是劉備便迫不及待的做了皇帝,自立於四川。
《零陵先賢傳》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劉)備在蜀,四方延頸。
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
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
所謂「銳意欲即真」,「銳意」就是執意,一心一意的意思,而「即真」就是做皇帝。
這個記載是說,曹丕廢漢後,中國人心不穩,都希望劉備能復興漢室。
但是劉備的心思是自己當皇帝,劉備和主簿雍茂因此勸劉備,但劉備卻將雍茂幹掉了,從此中原人便不再對劉備寄予希望。
第二, 劉備稱帝是因為跟隨劉備的臣子們慫恿的結果。
亂世將相跟隨主公浴血奮戰,目的無非是封妻蔭子,功名利祿,劉備麾下將士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劉備取巴蜀後,便有人以「第一次黃龍見武陽赤水」事件慫恿劉備稱帝,但那時候漢中戰役沒有結束,劉備自然不敢公開謀反。
但後來曹操死,曹丕廢漢獻帝,這形勢就不一樣了,劉備終於可以冠冕堂皇的做皇帝,號稱自己是漢室正統。
可以說劉備做皇帝,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歸根到底,是形勢使然。
第三,劉備稱帝的深層次解讀
裴潛曾如此評價劉備:
「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
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
不少人對於裴潛評價的劉備的話心懷不忿,反應激烈。
其實, 這些人恐怕沒有體會裴潛話中深意。
漢代以仁孝治天下,這種理念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由於漢朝統治者的失政,導致天下大亂,整個社會處於崩潰的邊緣,而在這種局面下,要想穩定國家就必須有鐵腕強權的人,用冷血的方式加以管理,這個人就是曹操。
換言之,漢朝「常態」的那種溫文爾雅,道貌岸然其實是不合時宜的,每個人都想當老好人,都不願意做壞人,那麼結果只能是滿世界都是壞人。
曹操在這個時候其實充當了最大的那個壞人,而他的作用就是震懾了無數的「小壞人」!
劉備自己說自己:「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
似乎他是漢朝正統,是仁義的代言人,可實際上,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劉備這種秉承漢朝所謂「仁義」的模式一旦再度成為社會主流,對整個社會將是一場災難,那時候,惡人無人可治,任誰都會披著善良的外衣胡作非為,天下將會更加混亂。
其實,即便是「殘忍」的曹操,他又何嘗不知道仁義比殘酷更好?他曾說:「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即和平年代要推崇德化,而戰亂歲月應該注重能力。
曹魏大官高柔也說過:「夫治定之化,以禮為首。
撥亂之政,以刑為先。
」
換言之,曹操,包括曹操幕僚,都明白冷酷殘忍會留下罵名,並非長久之計,但是,在那個時代,必須有人來做這種事情,只有等社會秩序恢復了,國家穩定了,才能再重新談道德和仁義!所謂「亂世用重典。
」
從裴潛的角度看,劉備卻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才說劉備「能亂人而不能為治。
」
中國歷史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野心家,三國後期天下大勢本以趨於統一,但鍾會卻還想著割據稱王,而野心家鍾會的偶像就是蜀漢昭烈皇帝,鍾會如此說:「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
(本文為「老不看三國」頭條原創首發,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如有疑問和出版合作意向,請聯繫QQ:2059507522)
曹丕的陰招,把漢獻帝送給劉備會如何?
三國時期,各家都在爭一件事——正統性。從董卓進京起,挾天子霸京師,可他太過殘暴,引起諸侯征討,草草退出歷史舞台。接著圍繞「傳國玉璽」展開一系列爭奪,孫堅易手,給到袁術手中,袁術立刻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蜀漢統一,劉備真的會還政於漢獻帝嗎?
劉備,一直打著漢朝正統的名號發家致富,從一個默默無名的織席販履之輩,得到許多能人的幫助。巔峰時期橫跨荊州,益州,占領漢中,進位漢中王,那麼如果劉備統一之後他真的會還政於漢獻帝嗎?
歷史迷案:曹操究竟是忠是奸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
還是時機未成熟?三國曹操一生不稱帝,是不想取代漢朝吧!
《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往往少不了「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八個字的評價。曹操大權獨攬是真,但畢竟終其一生沒有代漢自立,所以後人對其是否有稱帝野心也頗有議論。那麼,曹操終身不稱帝,是因為時機不到,還...
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比他們都強大的曹操為何不敢稱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軍閥相互攻殺,好在曹操橫空出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中國北方,而後來魏蜀吳三國相繼稱帝,值得稱道的一件事情是,蜀漢昭烈帝劉備220年稱帝,魏文帝曹丕220年稱帝,東吳孫權...
劉備為了稱帝讓一個大活人直接死亡,仁義就是為達到目的?
中華歷史上稱帝的人很多,其實在三國中都遠遠不止三個,但是相對來說,魏蜀吳三個國家的稱帝比較正式,國力也相對強盛,並且政權都維持了比較久的時間,所有才有了三國這個說法。至於三個國家那個是正統的,除...
這三個大臣反對劉備稱帝,最後一個被貶,一個被殺,一個抱憾而死
公元221年,劉備一聽到曹丕把漢獻帝貶成了山陽公,自己篡漢建立魏國,心中頓時不是滋味。於是諸葛亮則勸諫劉備該繼承大統,也正合劉備心意,於是自立為帝,建立了蜀漢,國號繼續是「漢」,意思很明確,也是...
劉備稱帝後,對漢獻帝行不齒之事,獻帝不但不生氣,或許還很高興
漢獻帝劉協,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聞名,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劉協就是一個窩囊無能的末代帝王。但其實,劉協只是時運不濟,趕上了東漢末年的亂世,若不是身處亂世,劉協大概可以成為一個中興之主。再者,把...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歷史上漢獻帝禪位給曹丕為什麼劉備也急著稱帝?
漢獻帝雖然是皇帝,但是從上位的第一天就被不同的人挾持,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估計也是漢朝最苦逼的皇帝了。漢獻帝曾多次想主動禪位給曹操,但是都被曹操給拒絕了,也是讓人非常的不解。最後還是由曹操的...
假如是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可能連「壽終正寢」做不到
常有一些電視劇里會出現,諸如曹操口中蹦出,「我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令人噴飯的常識性錯誤,以曹老闆自己的立場來說,他一直認為自己在「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正義的,而「挾天子」這一說法一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