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的影響:魏國成為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丕篡漢背景
曹丕篡漢也稱曹丕廢漢稱帝或曹丕代漢,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為王的事件。
曹丕篡漢影視劇照
曹丕篡漢是發生於特定背景的歷史事件,那麼曹丕篡漢背景是怎樣的呢?
第一,時間是發生在東漢末年,此時由於土地兼并日益尖銳,地主豪強出現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漢室皇權衰落,中央政府政治統治黑暗,中央政府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第二,要從曹操的成功說起。
曹操為何能在漢末興起,成為一統北方的霸主?曹操深謀遠慮,知人善任,用兵如神,獲得了廣大的士人的支持,他果斷實行屯田制,重視經濟和軍事的發展,人才的網羅。
此外,他一開始就看出了皇帝的重要性,「奉天子以令不臣」,漢室雖然衰微,但在建安初年,依然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董卓公然廢掉少帝,結果引來天下諸侯的集體討伐,雖說討伐軍因內部鬥爭而失敗了,可漢室這個旗幟的影響力卻是非常大的。
就算是在曹操的支持者中,也有一大部分是忠於漢室的官員。
歷經數十年征戰,在戰爭頻繁的北方脫穎而出,統一北方,曹操被封為魏王,掌握漢末實權。
即使這樣,曹操都終身不敢有違自己標榜的信義「有生之年絕不篡漢」。
那麼曹丕又何以篡漢呢?這與曹丕繼位後面臨的情況有關。
首先,曹操對於漢室以及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著非一般的感情的,曹操當年是舉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必須要顧及到自己言行。
而曹丕不同,曹丕的權力是從曹操手上繼承過來的,江山是曹操打下的,手下的人也只忠於曹家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朝中已經沒有了強大的反對派,沒有哪位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曹丕也沒有曹操那麼重的道德束縛,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還有就是,是漢獻帝實力實在無法同曹家抗衡,而且漢朝早已實力不濟,漢獻帝做傀儡皇帝由來已久,此次曹丕篡漢也不過是扯掉最後的那層遮羞布。
曹丕篡漢反對者
曹丕篡位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
這改朝換代雖然說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進程,但是曹丕篡漢到底有沒有反對者呢?他們對曹丕篡漢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曹丕篡漢反對者是誰呢?
事實上反對曹魏取代漢氏江山的反對者是肯定有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第一種反對者是東漢的擁護者,以恢復漢室為己任。
像這種類型的反對者,曹丕的爹曹操時代的荀彧就是典型的代表,荀彧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也是三國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荀彧出身於漢朝的士族地主階級,家裡祖輩父輩多人在漢朝做官,那麼荀彧的政治理想就是興復漢室,他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他本來是希望曹操幫東漢把江山奪回來,等東漢王朝恢復起來以後,再把江山交給東漢皇帝。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曹操要做魏公了。
而荀彧認為曹操一旦做了魏公,就意味著曹操要篡漢了。
他只能選擇痛苦的離開了曹操。
他們在政治上已經分道揚鑣了。
第二種反對者,就是曹魏氏的競爭對手。
也垂涎於東漢江山的比如劉備等人。
當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後,世上傳漢帝己被害。
因劉備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漢室宗親,所以當時他手下的眾人上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劉備見了眾人的勸進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再當有人講到曹丕篡漢時,劉備斥:「孤豈效逆賊所為!」並拂袖而去。
後來劉備手下還是一再的勸劉備登帝皇位,劉備終於說出心裡話:「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
劉備其實是極想位登皇位的,可是為了不落話柄,一而再再而三地演戲,這不是「欲顯長厚而似
偽」了嗎?
第三種反對者,是東漢皇族的人,這是曹魏代漢被取代的群體,最是切膚之痛的群體,沒有之一。
可惜當時皇族沒落,無所依附,毫無力量。
讓位於曹丕的漢獻帝最後縱有一千一萬個不願意,也得把皇帝的玉璽交給曹丕。
而且曹丕還故作推辭,在"三讓"之後才"答允"接受這禪讓來的皇位。
曹丕篡漢的影響
曹丕篡漢曹丕代漢,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為王的事件。
下面讓我們看一下曹丕篡漢的影響。
曹丕畫像
首先,曹丕篡漢的第一個影響是改朝換代,結束了歷經一百九十餘年東漢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三國時代曹魏王朝。
話說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時土地兼并日益尖銳,地主豪強出現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東漢朝皇權衰落,中央政府政治統治黑暗,中央對地方過度放權,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曹操持漢獻帝「挾天子以令不臣」持漢獻帝,歷經數十年征戰,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丞相,掌握漢末實權。
其實,在當時,真正掌權的是曹操,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一個工具。
曹操去世後,公元220年十月,在曹丕的設計下,令漢獻帝宣布退位並將皇位"禪讓"給曹丕。
曹丕先是故意做出推辭之狀,直到在"三讓"之後才"答允"接受。
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受禪,改國號為魏,改元黃初,是為魏文帝,追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十一月一日,曹丕封退位的漢獻帝為山陽公。
其次,曹丕篡漢的第二個影響是讓國家得到更好的發展,讓魏國成為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當時的漢朝王室很是衰敗,手中沒有什麼資源和力量去讓國家得到更好的發展,而曹家不一樣,整個江山都是曹操打下的,曹家權傾天下,兵強馬壯,富甲天下。
朝堂之上,都是聽命於曹家的官員。
曹丕當上皇帝以後,會盡曹家的全力去發展國家。
所以,曹魏王朝的版圖在曹丕篡漢後得到了進一擴大,在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地都設置有管理部門,還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西域長史府也歸他們管理,還攻克了高句麗,朝鮮半島有一半地區都併入了曹魏的版圖。
北部幽州的地境也達到了遼東,南部諸州。
大致上依秦嶺、淮河各與漢、吳相接,戶達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
再次,不能不說,曹丕篡漢本身,對曹魏王族來說也有負面影響,導致曹魏亡國。
後來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馬昭為篡位而建立軍工,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效仿曹丕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
曹丕篡漢的評價
曹丕篡漢又稱為曹丕廢漢稱帝、抑或曹丕代漢,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漢自立的事件。
雖然此處用「篡」一字,但是,曹丕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算太差,而且,曹丕在廢漢後建立的曹魏向來被認為是正統,那又究竟是為什麼呢?世人對曹丕篡漢究竟是有著怎樣的評價呢?
首先,曹丕篡漢里的漢獻帝的本身的帝位的合法性就有爭議。
帝位來源並不正,漢獻帝登上帝位是權臣董卓廢掉漢原來的少帝後,扶植上台的皇帝,本身就是僭位稱帝的。
其實嚴格來說,漢朝在董卓亂政時就已經滅亡。
所以曹丕篡漢不過是取代了一個本身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
其次,曹丕篡漢的方式是合法的,是以禪讓的方式來完成改朝換代的,這樣等於說就是向天下人昭示,曹魏的政權並不是搶來的,而是漢朝皇帝心甘情願讓給我的。
曹魏可是正統,至少於禮法合,同時,也在形式上走過了五德終始說所規定的必不可少的流程。
第三,曹丕篡漢里所謂的」漢」,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
東漢末年,曹操挾持漢獻帝,統一了北方。
漢獻帝實際上只是傀儡,實權都是由曹操掌握。
而實際上曹丕所繼承的天下,東至兗州、徐州,北往幽州、冀州,西到涼州,南至荊州北部等,幾乎就是曹操一生用血汗所打下的天下,東有黃巾、呂布、陶謙,北還有有袁紹、烏桓及董卓等餘黨,南有還有袁術、劉表,西還有馬超、韓遂、張魯。
另外還有劉備、孫權、劉璋等人自立抵抗等,甚至荊州南部及漢中被奪,否則原本可繼承更多的範圍。
其實對於曹氏父子來說,整個天下幾乎都是白手起家,一寸山河一寸鮮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精神,赤手空拳打天下的。
從來就沒有從漢獻帝的手上篡到過一座城池或一塊土地,而正好相反是,還是曹家軍團供給漢獻帝數十年的溫飽,解救獻帝漢於饑寒交迫之中。
所以說,世人對曹丕篡漢並沒有太多負面的評價,曹丕篡漢不過是政治自然的選擇罷了。
畢竟當時所謂的漢朝天下,徒剩其名了。
曹丕實際上是繼承了他的父親曹操的天下,並不是漢獻帝的天下。
雖然名為漢君,實際上沒有什麼人聽命於漢獻帝,相反的,漢獻帝所任命的官員反而會被各地諸侯軀逐出境,那也就是因為漢獻帝無權又無勢,沒有人肯服從命令,當時曹操可以說,只要不支持漢獻帝,漢獻帝當場就失去天下了。
此人娶了曹操的七個女兒,他有何能力讓曹操把女兒都嫁給了他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三國大世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但要說東漢末年最幸運的人,漢獻帝算是其中之一,末代皇帝最後還能保全性命安穩一生,實屬不易。此人還娶了曹操的七個女兒,他有何能力讓曹操把女兒都嫁給了他。
面對已是「傀儡」的漢獻帝,曹操為何還送上三個女兒?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悲劇人物可謂數不勝數。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自小就受到了董卓的挾持。在董卓之後,董卓的部下李傕等人又挾持過自己。作為大漢的皇帝,漢獻帝還差一點餓死在半路上。等到碰到曹操後,漢獻...
曹丕篡漢後,為何不敢殺漢獻帝?有一點和劉備有關,但劉備太雞賊
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可以說這皇帝當得太窩囊,沒有任何實權,先後被不同的人控制,以他的名義來滿足自己對權力的慾望。不過,即使像曹操這樣的大梟雄,雖然一再逼迫漢獻帝給自己更大的權力和賞賜,但始...
劉備敢稱帝,孫權敢稱帝,比他們都強大的曹操為何不敢稱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軍閥相互攻殺,好在曹操橫空出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中國北方,而後來魏蜀吳三國相繼稱帝,值得稱道的一件事情是,蜀漢昭烈帝劉備220年稱帝,魏文帝曹丕220年稱帝,東吳孫權...
歷史上漢獻帝禪位給曹丕為什麼劉備也急著稱帝?
漢獻帝雖然是皇帝,但是從上位的第一天就被不同的人挾持,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估計也是漢朝最苦逼的皇帝了。漢獻帝曾多次想主動禪位給曹操,但是都被曹操給拒絕了,也是讓人非常的不解。最後還是由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