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先看下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背景:公元228年九月,吳國石亭之戰大勝;公元228年十一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獲得戰術上的勝利斬首魏將王雙;公元228年1月,吳公卿勸孫權進帝號,吳蜀聯盟存在政治崩盤危險。
如果吳國稱帝成為必然事實,那麼蜀漢在政治上必須做出表態以確定大義。
由於第一次北伐失利,此時蜀國諸葛丞相還是右將軍銜,如果沒有足夠的軍功提升回丞相,那麼在這個重大政治事件上的話語權將會低於同是託孤重臣的都護李嚴。
而事實上自公元221年孫權為吳王之日起,勸進的呼聲一直存在。
只是魏國的強大始終提示孫權吳蜀聯盟的重要性,所以孫權一直克制對魏蜀兩邊稱臣。
曹丕死後,孫權對曹睿的能力並不看好,而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失利相反吳國卻在石亭之戰中獲得大勝,這讓孫權在聲望上和心態上都可以放心稱帝。
如果不能處理好吳蜀之間的政治關係,魏國就可以分而治之,這對蜀國十分不利。
而讓人擔憂的是,自劉璋時代起益州本土勢力就極其渴望魏國來接收,從而結束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丞相顧不上第二次北伐剛剛停下來不久,果斷髮起第三次北伐:攻占武都、陰平。
雖然為了政治需要必須得快速獲得軍功,但帶兵占領兩個人盡皆知的無人郡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諸葛丞相設計了一個圈套,希望能夠調到大魚——派遣陳式將軍單獨領一軍占領武都、陰平。
果然,雍州刺史郭淮上當了,準備襲擊陳式軍團。
很多人認為郭淮上當的原因是覺得陳式是蜀國的無名之輩,輕敵所致,但小編不這麼認為。
首先,武都陰平本來就是魏國放棄作為緩衝區的存在,要知道連「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川陝咽喉散關和前期曹操「割須棄袍」的潼關都被魏國放棄了,不可能因為這毫無價值的區域和幾千人的部隊,雍州刺史郭淮會飢不擇食的冒險改變既定防守策略。
其次,陳式是劉備時期起就跟著蜀漢打天下,從基層指揮官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將軍,尤其在夷陵之戰後人才寥落的蜀國,可以說應該是除王平高翔之外的新生代主戰派將軍。
鑒於二次北伐諸葛丞相斬殺了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實為魏國新生代優秀將領的王雙,作為雍州刺史的郭淮當然不肯放過報一箭之仇的絕佳機會。
就在諸葛丞相自勉縣出陽平關繞道建威準備伏擊時,郭淮警覺的發現了,迅速撤走。
所以這次北伐進行得非常順利,陳式部隊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的占領了武都和陰平,而丞相也只能硬著頭皮用這次「戰功」來恢復相位。
這也是整個《三國志》中魏國沒有任何人有關於武都、陰平兩郡陷落記載的原因。
在這裡補充說明下,在公元214年劉備入蜀,曹操針對性的西征張魯企圖奪取漢中來壓制劉備。
幾經膠著,最終以劉備占領漢中曹操遷走漢中人口為結束。
在這次爭奪戰中,夏侯淵擊敗氐王,屠殺了興國、枹罕;曹操廢除了永陽、安東兩郡。
為了進一步防範劉備由漢中威脅武都,215年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並派張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這一系列地名現今的具體位置,小編能力不足不能查出,但大致上均分布在天水和漢中之間,也就是說曹操製造了蜀國與魏國之間的大面積無人區,而且這一無人區剛好橫跨在秦川九道之間。
從此魏國只需要少量的衛戍部隊及哨兵就可以監視蜀國軍事行動,並且有足夠的時間調集機動兵力在秦川另一側依託渭水進行防守。
這一手非常厲害,自此之後曹魏十幾年基本上沒有受到來自蜀國從長安附近來的壓力,一直把主要力量放在荊襄合肥壽春一帶——淺丘陵區域也是適合北地機動騎兵馳騁的。
這也是為什麼魏國即使在許昌、宛、洛附近留守大量兵力卻一直在戰爭中保持主動的原因之一。
曹魏代漢後的政治格局愈加穩固,而蜀漢面臨著漢室對新生代號召力的式微,諸葛亮不得不進行北伐。
而這幾次北伐讓曹魏加強了隴右的防守,也明白了蜀國地廣人稀的致命缺點:消耗戰中不讓蜀國獲得人口資源,更不要因指揮失誤被蜀國打出殲滅戰,滅掉蜀國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蜀國內部有變,多路軍隊出秦川即可一舉滅掉蜀國。
這逼得諸葛丞相不得不硬著頭皮一力主張接受孫吳的稱帝,並且勉勵維持蜀國內部主戰派和本土派的關係。
這也是後來各種亮黑噴丞相軍事能力不足,貪念權利,窮兵黷武的來源。
細數魏國後期十大名將,比蜀國和吳國加起來還多,難怪能一統三國
在東漢末年至三國前期這段時間,是中國古代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時期之一,稱之為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也毫不為過;諸葛亮則成了千古忠臣良相的代名詞,劉備則是仁義之君的表率,尤其是關羽更是被封為「武聖」。
諸葛亮謀殺了這個人,親手把蜀漢送上絕路,悲乎!
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用兵如神,使劉備「如魚得水」,三分天下而得其一。然而他事必躬親,不給後生鍛鍊的機會,從而導致蜀漢後期無人才可用,廖化當先鋒就是最好的諷刺。
夷陵之戰並非為關羽報仇,但這一戰劉備卻非打不可
大家好,今天開始將用6期的版面對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進行分析。公元221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親率五萬兵馬對吳國發動戰爭,史稱「夷陵之戰」。這場戰爭在實際上鞏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
這三位蜀漢將軍被稱為「平安三侯」,保蜀漢幾十年平安
諸葛丞相去世後,姜維並沒有馬上獲得指揮全軍的權力,在中央,蔣琬、費禕主持全國軍政,在地方這三位將軍,保障蜀國邊境平安,被稱為「平安三侯」。一、安漢侯王平王平認識的字不足10個,常讓人讀書給他進行...
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退軍,都讓魏軍吃了大虧!
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五次北伐,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雖然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每次退軍,都讓魏軍吃了大虧,每次都讓魏國摔了大跟頭。
揭秘: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諸葛亮進行了幾次北伐?取得了哪些戰果?是北伐拖垮了蜀國嗎?
一、一出岐山1、出兵時間及原因:228年春,蜀國內部準備充分,北伐魏國;2、出兵概況:趙雲、鄧芝為疑兵,大張旗鼓出箕谷進軍長安附近的眉城,曹魏派曹真帶大軍拒敵。諸葛亮帶領大軍突襲岐山,頃刻間隴西...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都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輕鬆拿下武都、陰平二郡
先扯一段「沒用的」,看看武都、陰平的地緣關係,再聊三國!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也就是說,由中央管理郡,郡管理縣(縣以下還有鄉,鄉以下為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