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霸主」打了一年,戰神湊熱鬧卻被圍毆……這個輸了半輩子的男人終於成最大贏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曹操赤壁敗退留後手

公元208年,孫權、劉備結成同盟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

這一戰使天下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曹操南下統一腳步終止,被迫北退,孫劉聯軍則試圖追擊謀求地盤。

赤壁一戰,孫劉聯軍以弱勝強,曹操軍慘敗北退,聯軍進逼江陵

但雖遭慘敗,曹操卻還算清醒,在北返時做好了規劃安排: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今屬湖北省荊州市),樂進守襄陽。

這一安排,把曹、劉、孫三家的視線都聚焦在了一個點上——江陵。

江陵,是長江中游的重地,曹操占據此處,將長江一切為二,形成了一個控制長江的咽喉,並且形成再次順江南下的基地,對東吳威脅極大。

而江陵對劉備集團來說也是事關重大。

此地南臨長江,北靠漢水,西控巴蜀,東逼武昌,是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的戰略規劃——《隆中對》中最最要緊的一個地方。

可以說,沒有它,《隆中對》就無法實現,劉備只能繼續當「孤魂野鬼」。

註:諸葛亮《隆中對》有「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劉備)」(《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國時期荊州領南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各郡。

其中以南郡為核心,而南郡的郡治就是在江陵,江陵也被視作荊州的治所所在,又稱「荊州城」。

三國時期荊州的大致範圍,由此可見為何它在《隆中對》藍圖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因此乘赤壁戰勝之威,攻克江陵,驅逐曹仁,成為周瑜率領的孫劉聯軍的當務之急。

於是,公元208年12月,周瑜率軍抵達江陵的南岸,與北岸據守江陵城的曹仁隔江相對。

2

江東名將全面開花

現在的局面,對於周瑜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過江問題。

突破江河防禦,在西方古代軍事史上往往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問題,但在中國古代卻早已形成較成體系的戰法「套路」。

這種「套路」,首先要在江(河)對岸(對此戰的周瑜來說就是長江北岸)建一個橋頭堡,以此為保障基地,掩護主力部隊過江。

不過這個橋頭堡找在哪,就非常有講究了。

它有最基本的兩個要求:一是能保障主力過江,二是能產生極大威脅。

條件可行的話,還有一個附帶要求,就是最好能輕易攻克。

周瑜帳下將領甘寧少時混跡於巴郡和荊州,他很清楚那裡的情況,於是提了個建議——占夷陵(今屬湖北省宜昌市)。

夷陵,在長江中上游的分界處,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平緩),山至此而陵(低矮丘陵)」,故名「夷陵」。

這裡完全滿足前述「橋頭堡」的條件。

此地是益州門戶,遠離江陵主戰場,曹仁被周瑜主力牽制,沒有精力照顧到偏遠的夷陵,這正合兵法聲東擊西之道;而且夷陵在江陵的西北側,可以直接威脅江陵側翼;其地又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憑藉東吳的水軍優勢,可以輕易移動到此處。

東吳所慮者,只是怕部隊上岸的時候被曹仁突襲,現在如果能占據夷陵為橋頭堡,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圖中紅點處分別為夷陵和江陵,三國時期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為西陵,底圖據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周瑜一聽甘寧的建議,就知道是好計策。

甘寧就此出發,順利偷襲夷陵得手,連同新歸附的降兵,大約千人。

可曹仁也是知兵的名將,夷陵一丟,他就知道大事不妙。

根據情報,曹仁很快了解到甘寧兵少,不過千人,於是直接派出5、6千人圍攻甘寧,在城外設置高樓,弓箭如雨點般對準夷陵城射擊,決心全殲甘寧部,將周瑜的渡江企圖扼殺在萌芽中。

甘寧被包圍後,派人求援。

這時周瑜就遇到難題了。

吳軍把渡江點選擇在夷陵,好處很多,就一個壞處——太遠。

這是因為,為了保障甘寧行動成功,周瑜主力部隊此時在江陵南岸牽制曹仁。

此時周瑜所部才3萬人,如果要去救甘寧,去少了怕不夠,去多了又怕曹仁突襲本陣。

正當周瑜猶豫之際,呂蒙站出來說:「留凌統守大營,全軍主力迅速救援甘寧,我可以保證凌統能守10天。

呂蒙的建議,正切中曹仁行動的要害:

周瑜以主力前往救援夷陵,一來本身就是要以夷陵為橋頭堡渡江,順帶就行動了;

二來曹仁試圖以5、6倍的兵力速戰速決拿下甘寧,現在東吳軍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同樣以5、6倍的兵力,快速擊破曹仁派出的兵力;

三來因為以主力擊敵,有較大把握速勝,所以凌統的任務只是在主力行動期間防衛輜重,之所以要求凌統守10天,就是方便主力萬一不能速勝,那就速退,再想辦法,本陣輜重也不會有失。

呂蒙對戰場局勢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周瑜率主力突然抵達對正在包圍夷陵的曹軍實施反包圍,勝負之勢立判。

一戰之下,曹仁派出的這5、6千人損失過半,只能趁夜退回江陵。

十餘年後同樣是在荊州,呂蒙的表現震驚了天下;而其實早在赤壁戰後他的戰略眼光已經彰顯(圖源: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初國良飾呂蒙)

對長居江南的東吳來說,戰馬是寶貴戰略物資,周瑜還用呂蒙之計,在曹軍退路上設置了鹿柴,這樣騎兵就無法通行,只能棄馬而逃,吳軍又獲得戰馬300匹。

一戰得勝,東吳軍士氣大振,於是周瑜當機立斷,直接進逼江陵,安營紮寨。

3

曹仁是個狠角色

曹仁是曹操手下頭號戰將,絕不是個好對付的主。

初戰失利,對曹操軍士氣打擊不小;但江陵城池堅固,又是此前劉表儲備物資之地,軍械糧餉充足。

對曹仁來說,恢復士氣、穩定軍心,是當務之急。

只要軍心穩固,守江陵並不難。

他在江陵城望見周瑜前鋒數千人已逼近江陵,決心以出擊戰鬥打擊吳軍銳氣,提高己方士氣。

應該說這個決心是正確的,可是曹仁輕視吳軍在陸地的戰鬥力,只招募了300敢死隊,派手下勇將牛金率領,就做陣前出擊了。

這也難怪,赤壁之戰,在曹操手下這些大將眼裡,那是非戰之敗,心裡肯定不服,都憋著口氣。

別說吳軍此時士氣正旺,就單憑兵力優勢,也不會把這區區300人放在眼裡,很快對牛金形成重重圍困。

曹仁眼看自己要弄巧成拙,冷靜下來觀察局勢,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已經快20年的曹仁,與北方各路精兵強將都有交手,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一看東吳兵雖然多,可是以近20倍的兵力還是拿不下牛金,馬上對吳軍陸戰的能力有了基本判斷。

央視94版《三國演義》中的曹仁(邰祖輝飾)

只見曹仁謂左右:「取我馬來!」不顧文官陳矯等人勸阻,率領手下親軍數十虎豹騎殺出城去,只一回合就衝破東吳軍包圍圈,救出牛金;再一次突入,又救出其餘士卒。

東吳軍喪膽,不敢再戰。

曹仁凱旋迴城。

後人稱:

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

張遼其次焉。

(《三國志·曹仁傳》引裴松之注)

註:曹魏建立後,曹仁歷封大將軍、大司馬;孟賁、夏育,戰國時期勇士,以其勇猛非常,後世以(孟)賁、(夏)育作為典故,代指最勇猛之人;張遼,三國時期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他的勇力尚次於曹仁,可知曹仁的實力。

曹仁在首次遣將出擊戰鬥失誤的情況下,審時度勢,親自上陣挫敗東吳軍前鋒銳氣,為進行防禦戰鬥的曹軍打入一劑強心劑。

這次小戰鬥意義重大,是曹仁能孤軍堅守江陵一年的關鍵。

4

年輕的周瑜被劉備忽悠得團團轉

周瑜率主力抵達後,擺開陣勢與曹軍交戰,想挽回顏面,卻被流矢射中負重傷。

眼看曹仁固守,周瑜負傷,東吳軍想拿下江陵希望渺茫。

央視94版《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中箭受傷(洪宇宙飾周瑜)

講到這裡需要說一下,話說赤壁之戰時,孫劉聯軍有5萬之眾,現在怎麼只有東吳的3萬人馬,劉備那2萬人跑哪去了呢?

原來,劉備乘周瑜攻擊江陵之際,表奏劉表長子劉琦為荊州刺史,以幫助劉琦恢復劉表舊地為藉口,移兵攻取江南的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占了老大一塊地盤。

這時,劉備已然平定江南四郡,開開心心回到前線。

看到周瑜箭傷躺在營中,劉備就偷笑了:到底是小字輩,戰場經驗不足,還得看我的。

劉備打了幾十年仗,一看眼前僵局,就知道問題出在哪。

江陵是曹操嵌入長江防線的一顆釘子,雖然搞得孫劉兩家很難受,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曹仁孤軍深入,在態勢上孤立突出。

離得最近的滿寵部,也遠在當陽。

而且滿寵部只不過是襄陽的樂進部前出的先鋒,兵力並不多,作用只是銜接樂進和曹仁兩部兵馬;而西邊的文聘更是遠在江夏。

也就是說,曹仁的主要退路只有一條:沿荊山和大洪山之間的漢水河谷返回襄陽。

於是,劉備優哉游哉地對周瑜說:

(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

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漢水下游局部也稱「夏水」)入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

(《三國志·周瑜傳》)

歷史記載張飛字「益德」,後世訛傳為「翼德」,這一誤傳在《三國演義》得到空前加強(圖源: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李靖飛飾張飛)

周瑜一聽,馬上覺得有道理——我咋沒想到呢——虛張包抄曹仁側後之聲勢,逼其棄城。

可是,周瑜還是太天真。

曹仁據守江陵,兵精糧足,並不懼怕敵人攻城或者長期圍困。

況且,沒有曹操的命令,曹仁不會輕易棄城。

更何況周瑜也沒有考慮風險:劉備名義上是虛張聲勢,如果他玩真的,真把曹仁退路給斷了,那是什麼局面?曹仁就得在江陵跟周瑜死拼。

劉備自己心裡有著小算盤,一心惦記著江陵。

從戰略規划上說,江陵對他來說也是勢在必得,可自己實力最弱,必須得想辦法把曹操、孫權兩家實力消耗掉。

最好的辦法就是切斷曹仁後路,形成合圍,趁曹仁孤立突出,吃掉曹操這支重兵集團。

當然了,得讓周瑜率吳軍先跟曹仁血拚。

周瑜就算最後拿下,也會傷亡巨大。

到時就能以防備曹操,吳軍損失慘重暫時無法作戰為名,由自己來據守江陵。

此乃一石二鳥之計。

為了不損耗自己實力,「老奸巨猾」的劉備,還從周瑜那要了2000吳兵(吳將蘇非率領)當「替死鬼」。

因為要切斷曹仁後路,勢必要進行阻援戰鬥,自己的老本萬萬不能消耗,這2000人就弄來接這攤活。

周瑜是個實在人,一聽劉備的主意好,還挺仗義,派了手下猛將張飛協助自己,夠意思,真就按這方案執行,徹底被劉備給「套路」了。

5

南郡一戰,誰是大贏家?

這下可好,劉備為了保證計劃成功,派出自己頭號心腹關羽來執行任務。

劉備自己先占了漢水西岸的臨沮、旌陽;然後再讓關羽沿漢水北上,攻占漢水以東各縣。

這哪是虛張聲勢,這是想要曹仁老命!

劉、關、張在南郡之戰中任務迥異,兩位大將各自的表現想必是讓劉備十分滿意(圖源: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孫彥軍飾劉備,陸樹銘飾關羽)

曹操集團這還能坐得住?於是曹軍各部紛紛出動,樂進從襄陽南下,文聘從江夏北上,在漢水一線與關羽部,也就是吳將蘇非加強給劉備的2000吳軍交戰。

為什麼要派關羽?

劉備早年被人到處趕著跑,對游擊作戰早有心得,自然要讓手下最精通這種戰術的關羽來執行。

這2000吳軍雖然是「替死鬼」,但也不能一下子全消耗掉,怎麼也要耗到曹仁、周瑜在江陵決戰。

所以,樂進、文聘、徐晃、滿寵多次出擊,關羽都是一擊就走,曹軍雖然屢獲小勝,卻始終無法擊敗關羽主力:

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

(《三國志·樂進傳》)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

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三國志·文聘傳》)

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

(《三國志·徐晃傳》)

這對曹軍就是個大問題。

關羽利用漢水在江陵側後游擊,劉備主力又在江陵西側虎視眈眈。

如果不理關羽游軍,深入江陵,旁邊的劉備一「關門」,麻煩就大了。

所以在驅逐關羽之前,沒有哪支曹軍部隊敢深入江陵,自投羅網。

用《孫子兵法》的話來說:關羽這支部隊是「形」,而劉備主力就是「勢」。

劉備的這一手可以說是《孫子兵法》中《形》篇和《勢》篇的絕妙注釋。

由此就可以看出,劉備此人,深得用兵之要。

難怪曹操總是感慨劉備可與自己比肩:

劉備,吾儔也。

(《三國志·武帝紀》引裴松之注)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三國志·先主傳》引裴松之注)

曹、劉「煮酒論英雄」的橋段堪稱經典(圖源: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鮑國安飾曹操)

就這樣,大半年過去了,曹仁和周瑜江陵卻是在實打實地血戰,雙方殺傷甚眾。

註:「瑜、仁相守歲余,所殺傷甚眾。

」(《三國志·吳主傳》)

曹操這時看出了劉備的「奸計」,決定將計就計,乾脆讓曹仁放棄江陵,拋出江陵這塊「肉骨頭」讓孫、劉兩家爭搶。

終於,在汝南的李通部接應下,曹仁成功逃出。

周瑜在付出巨大代價後,終於拿下江陵。

經此一役,周瑜看清了所謂「盟友」劉備的真面目。

當時的東吳君臣,大多還把劉備和東吳的關係看成當年劉備寄寓陶謙、呂布、曹操、劉表等人時一樣的寄寓者和寄主的關係,而周瑜一針見血地指出:

劉備寄寓,有似養虎。

(《三國志·魯肅傳》引裴松之注)

孫劉聯盟,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好(圖源:央視94年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唐國強飾諸葛亮,曹力飾魯肅)

而劉備也知道周瑜不會再待見自己,後來在京口與孫權會面時挑撥離間: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三國志·周瑜傳》引裴松之注)

而之後孫權聽信魯肅的建議,想要依靠劉備的力量共同對付曹操,讓劉備來承擔荊州方向的防務;當然,其中恐怕也不免有南郡一戰造成東吳軍力大損,對綿長的長江防線無力處處兼顧的考慮。

於是東吳方面將周瑜血戰得來的江陵「借」給劉備,《隆中對》的藍圖,也就此得到了實現的機會。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

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

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ID:xiaoxiongchumo123),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才是三國最強大腦?曹操、劉備、孫權?

一、赤壁戰後曹操的戰略選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戰敗後,孫、劉聯軍進逼江陵,與曹操守將曹仁相持大戰。劉備利用周瑜和曹仁相持的機會,平定荊州南部武陵(治所臨沅,今湖南常德)、零陵(治...

三國江東十二虎臣之甘寧甘興霸

從小編開始在自媒體上寫文到現在,這是第三十二篇了。之前的文章總的來說有那麼幾個格式,第一就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比,第二就是依據三國志閱讀理解,第三就是根據現代研究文獻描述後漢時期的部分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