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祖籍南陽的黑老大,如何蛻變為三國名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將——甘寧

鼙鼓聲喧震地來,

吳師到處鬼神哀。

百翎直貫曹家寨,

盡說甘寧虎將才!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甘寧的喜愛,在表達上毫不吝嗇。

他用這樣一首詩歌,刻畫出了一個勇猛善戰、瀟洒非凡的大將形象。

如果我們把江東吳國的整段歷史拿出來以勇猛定座次,小霸王孫策必居首位,因為他開創了江東基業,為吳國的建立奠定基礎。

第二呢,則非甘寧莫屬。

這麼說,未免沾染了「水滸傳」的匪氣。

不過,我想說明的
只是甘寧的英雄豪傑氣質和他對於吳國的重要性。

少年闖蕩

甘寧,字興霸,益州巴郡臨江人(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根據裴松之注引《吳書》:「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

」所以毫無疑問,甘寧祖籍南陽,後來祖上遷至巴郡。

據《三國志》記載,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盜賊)」,他不務正業,常聚合一夥輕薄少年,自任首領。

他們成群結隊,攜弓帶劍,頭插翎羽,腰間還佩戴一個銅鈴,招搖過市,四處遊蕩。

老百姓一聽這叮鈴叮鈴,就知道這伙社會流氓又來了,避之唯恐不及。

他們還有一個別具一格的「黑道名」——錦帆賊。

重慶多水,這伙社會青年經常在水上活動。

靠岸的時候,甘寧用蜀錦將船系在碼頭。

蜀錦在當時是一種很昂貴的蜀國絲綢,條紋精美,製作精良。

重新起航時,甘寧就將蜀錦割斷,隨手一扔,以示奢華。

這就是年輕時候的黑道大哥甘寧,搶錢花錢,渾渾噩噩,虛度了二十多年。

忽然有一天,甘寧意識到自己這麼攻掠別人混吃混喝是沒有前途的,哪有一輩子當賊的道理啊。

幡然醒悟的甘寧真的不再打砸搶燒做黑社會了,而且竟然還惡補了諸子百家之說,想有所作為。

浪子回頭,就這麼華麗轉身。

劉表

甘寧帶著八百多人沿長江西下,去投奔劉表。

劉表是東漢末年頗有名氣的「八俊」之一,時任荊州刺史。

可是甘寧並未被任用。

甘寧就呆在荊州混日子。

在此期間,他發現了一件大事兒。

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里分析劉表終不能守住荊州一樣,甘寧也發現劉表不習軍事,在當時天下不寧群雄紛爭的形勢下,註定終將無成。

這時,他聽說孫權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便決定前去投奔效命。

途經夏口(今湖北武漢)時,因為此處禁止軍隊通行,甘寧只好暫且依靠江夏太守黃祖。

建安八年(203年),孫權率兵西出江夏,黃祖大敗,狼狽而逃。

甘寧帶兵為其斷後。

他沉著冷靜,舉弓勁射,孫權的破賊校尉凌操因此殞命。

孫軍不敢再追趕,黃祖性命這才得以保全。

甘寧立功後,並未被黃祖重用,便產生了另覓良主的念頭。

只是苦於沒有萬全之策,每天憂愁苦悶,鬱鬱寡歡。

棄黃歸孫

好在知音蘇飛及時出現,解救了鬱悶的甘寧。

蘇飛是黃祖的部下,為人正直。

他察知甘寧之意,就有意幫他。

一天,蘇飛邀請甘寧一起飲酒。

酒酣之際,蘇飛對甘寧說:「我請主上派你去做邾(zhū ,今湖北黃岡西北)長,那時,你自己決定去留」。

甘寧聽了喜出望外。

於是,蘇飛提議讓甘寧任邾長,黃祖同意。

甘寧招回舊部,又聚集一些願意相從的人,經周瑜、呂蒙舉薦,投奔了孫權。

蘇飛

孫權對甘寧十分器重,對待他如自己原來的那些老臣一般。

甘寧見狀,立即向孫權獻計:荊州劉表無能,要先破江夏昏聵的黃祖,緊接著吞併荊州,向西順勢取下巴蜀之地。

當時張昭在場,對甘寧的意見不以為然。

其實甘寧所說是有事實根據的,他先後在三個地方待過,熟悉這裡的地形、政權、軍事力量,心中自然勝券在握。

孫權並沒有聽從老臣張昭意見,而是鼓勵了甘寧,並表示支持甘寧的計策。

孫權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孫權第二次西征黃祖,俘虜其人民而還。

這次戰鬥沒有徹底展開,原因是孫權的母親病危,不得不撤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第三次西征黃祖。

雙方兵刃相接,戰勢激烈,最後黃祖兵敗被擒。

勝利後,孫權分拔一支部隊給甘寧指揮,屯兵當口。

孫權攻破黃祖,做了兩個匣子,打算用來盛放黃祖和蘇飛的首級。

於是蘇飛託人向甘寧求告。

甘寧說:「就算蘇飛不說,難道我甘寧會忘記他的恩情嗎?」

《三國志》

這時,孫權擺酒,為諸將慶功。

甘寧走下席位向孫權叩頭,血淚交流,對孫權訴說蘇飛過去對自己的恩義,並且說明:「我如果不遇蘇飛,早已屍填溝壑,當然也就不能為您效忠了。

如今蘇飛罪當斬殺,我冒昧地向您求情,免他一死。

孫權很感動,說:「我可以放過他,可是他如果逃跑了,怎麼辦呢?」

甘寧擔保:「蘇飛免受斬殺,受您再生之恩,即使趕他走,他也不會離開,哪有逃跑之理!如果他跑了,就把我的首級代替他的裝入匣中!」

孫權同意甘寧的請求,赦免了蘇飛。

言笑解懼

這年冬,曹操率兵進攻荊州,甘寧作為周瑜部將在烏林大破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

接著,周瑜率兵到南郡攻打曹仁,但出師不利。

甘寧獻計:由他率兵,從小路攻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以便東西夾擊曹操大將曹仁,迫使其北撤。

周瑜命他統兵前往,甘寧日夜兼程,果然一舉占領夷陵,據守城中。

曹仁見勢不妙,立即派五六千人去圍攻夷陵,企圖一舉奪回這一戰略要地。

當時甘寧手下只有數百軍士,加上破城新增的兵員,也不過一千人左右。

赤壁之戰

曹軍在城外搭設高台,連續幾天,從上面向城中射箭,箭密如雨,軍吏膽戰心驚,唯甘寧談笑自若。

甘寧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

周瑜採用呂蒙之計,率領眾將前來解除了夷陵之圍。

曹仁部眾損失過半,連夜逃遁。

途中又遭到截擊,丟失戰馬三百多匹。

甘寧乘勝追擊,準備與曹軍決一雌雄。

曹仁不敢再戰,全軍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後,周瑜、甘寧曾力勸孫權西取巴蜀。

孫權猶豫不決,去徵求劉備的意見。

劉備早有占據巴蜀的打算,便巧妙地加以勸阻。

孫權坐失良機,致使西蜀落入劉備之手,追悔莫及。

夜襲曹營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萬人馬攻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飲馬長江。

孫權率兵7萬迎敵,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並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挫其銳氣,為此還特賜米酒。

甘寧挑選一百多精銳共進晚餐。

甘寧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大碗,接著斟給手下都督。

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濡須口之戰

甘寧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你受主上知遇,不比我甘寧強嗎?我甘寧都不怕死,你怎麼還怕死?」

都督見甘寧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

然後,甘寧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

二更時分,甘寧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沖入曹營,斬得數十首級歸還。

孫權大喜,賞賜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

曹操見難以取勝,駐紮了一個多月,無奈退回北方去了。

從此,孫權對甘寧更加看重。

首襲皖城

建安二十年(215年),甘寧隨孫權攻打合肥。

因戰事膠著,加之軍中瘟疫流行,孫權只好下令撤軍。

大部隊率先撤離,大將呂蒙、蔣欽、凌統、甘寧以及車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隨孫權駐紮在逍遙津(今安徽合肥東)北部。

曹操得知後,命大將張遼伺機發動襲擊。

甘寧、呂蒙奮力抵擋,凌統率領衛隊拚死廝殺。

合肥之戰(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作戰中,甘寧並沒有猥瑣退卻。

他引弓射敵,厲聲問戰鼓為何不響,壯氣毅然,勇冠一時。

孫權目睹這一切,對甘寧的敬意又多了一分。

在甘寧等人的英勇抵抗之下,曹軍只得放緩進攻速度。

凌統趁機率兵三百,保護孫權衝出重圍。

甘寧畫像

孫權逃至逍遙津,時值河橋半拆,丈余無板,孫權急策所騎駿馬騰越而過。

大將賀齊率領3000人馬在逍遙津南接應,孫權才僥倖得免。

戰鬥下來,除凌統外,三百士卒無一生還。

凌統是凌操之子,而凌操是在攻打黃祖時被甘寧射死的。

因有殺父之仇,凌、甘二人矛盾很深。

甘寧因而也防備凌統,儘量避免和他見面。

凌統

孫權命令凌統,不得與甘寧為仇。

後來,孫權知道凌統不能忘卻父仇,就讓甘寧率兵改駐半州地方。

但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二人能拋開私怨,團結對敵,這是難能可貴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寧因病去世,孫權非常痛惜。

陽新縣甘寧墓

陳壽在《三國志》中寫到:「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可見,甘寧雖有粗野好殺的性格弱點,但終究是個有勇有謀的良將。

好在孫權知人善任,忘其短而用其長,甘寧才能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成為三國時期有名的「斗將」。

尊重原創 欲轉載聯繫我們

來源:故鄉舊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江東十二虎臣之甘寧甘興霸

從小編開始在自媒體上寫文到現在,這是第三十二篇了。之前的文章總的來說有那麼幾個格式,第一就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比,第二就是依據三國志閱讀理解,第三就是根據現代研究文獻描述後漢時期的部分政治制度...

甘茂後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甘寧生平簡介

甘寧(?-公元220年),字興霸,外號錦帆賊,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少年時在地方上為非作歹,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人稱錦帆賊。之後停止搶劫,破黃祖、退關羽、襲曹營,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