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的生死之地:夷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品論|三國爭霸生死地:夷陵
▼
曹操翦除群雄、統一北方後,中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政治格局。
而處於「肚臍」位置的荊州,自然成為天下謀略之士聚焦的熱點。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作「隆中對」,明確提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認為只有奪取荊州,方能爭霸天下。
魯肅也多次向孫權進言,稱「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不過,當宏大壯闊的歷史畫卷變成一張古代軍事地圖時,人們或許會吃驚地發現:原來,荊州並非一座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個幅員廣袤、地形複雜的區域。
具體到漢末三國時期,該區域內分布有3處戰略要點,即北部的襄陽、東邊的江夏和西面的夷陵。
從相對位置來看,它們恰以鼎立之勢,分據這個「戰略大三角」的3個頂端。
那麼它們中間,哪一個才是最「關鍵」的呢?
答案就是夷陵。
冷兵器時代,凡控制大江大河上游者,便天然地具備了戰場優勢。
道理很簡單,進攻一方可以建造戰船順流而下,水陸並進,從而形成勢不可當的有利局面。
夷陵地處長江上游、中游接合部,素稱「川鄂咽喉」「三峽門戶」。
由此向西,可經略巴蜀;向北可進擊宜城、襄陽、南陽一線,虎視中原;向東,則能直搗荊州腹地江陵,進而兵臨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向東南則能威逼武陵(今湖南常德)、長沙,真可謂「牽一點而動全局」。
孫劉聯軍在赤壁擊退曹操後,周瑜乘勝追擊。
曹操退回北方,派大將曹仁斷後並負責江陵防務。
一番激戰後,曹仁退避江陵,苦撐一年多後被迫全線撤退,將江陵拱手讓出。
而劉備則趁孫曹纏鬥之際,輕易攻取了荊州的江南4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
隨著孫權出於共同抗曹的需要,將剛奪得的以江陵為中心的南郡南部也「借」給劉備,當時共有8郡的荊州被一分為三:曹操收縮到北邊的南陽郡和南郡北部,劉備控制荊州西南部近5郡之地,孫權則據有荊州東南部的江夏郡,「三足鼎立」局面雛形已現。
三國後期,蜀漢先亡,曹魏隨之亦為晉取代。
三足鼎立變為晉吳對峙,夷陵也成了晉吳爭奪的前沿。
272年,吳國西陵督步闡率眾降晉,名將陸抗立即率大軍奔赴西陵平叛。
西晉急令各路兵馬馳援步闡。
其中,車騎將軍羊祜率部直搗江陵以分吳軍之勢,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荊州刺史楊肇率步軍東西對進殺向夷陵。
如此夾擊之局,對吳國相當不利,吳軍眾將擔心江陵有失,力勸陸抗從西陵回撤。
陸抗卻力排眾議,不為敵佯動招數所迷惑,集中兵力在西陵城外「圍點打援」,很快奪回西陵,斬步闡,使吳國轉危為安。
《三國演義》里,作家羅貫中將蜀漢人物塑造成千古英雄,將他們所執著追求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視為民族大業。
然而,殘酷的事實卻是:蜀漢不僅未能實現統一,反而最早滅亡。
對此,學術界多認為「大意失荊州」是劉備集團由盛轉衰的「禍根」,這個觀點當然是對的,但仍需進一步叩問:荊州因何而失?為何丟了荊州,就難以奪回?所有問題的癥結,依然在夷陵。
正是由於劉備集團沒有足夠重視夷陵防務,才導致該地在頃刻間丟失,並直接影響到荊州乃至蜀漢的前途命運。
219年,關羽自荊州北上發起樊城戰役,並利用雨季洪水大敗曹軍「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關羽雖初戰告捷,但曹仁、滿寵死守樊城不退,徐晃等各路援軍紛紛趕來,樊城前線頓呈膠著狀態。
而隨著孫權「背後一刀」得手,接下來上演的便是關羽兵敗身死的慘劇了。
221年,蜀漢為奪回荊州,大舉伐吳。
從《三國志》等史料記載看,孫劉雙方投入的兵力均在5萬以上,規模確實不小。
此戰歷時也久,從221年7月打到222年8月,最後以劉備慘敗告終。
一地之失,不僅令「隆中對」的「荊益分進合擊中原」化為空談,甚至讓蜀漢殘留的半壁江山也陷入危局。
而後來諸葛亮的6次北伐,不過是力不從心的「空劬勞」之舉,「復興漢室」終成一枕黃梁。
後人多批評劉備夷陵之敗,是「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在一個錯誤地點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殊不知,劉備拚老命要奪回夷陵,恰恰是因為他在「亡羊補牢」,只可惜最終功敗垂成。
萬事皆有由,盛衰豈無憑。
關鍵時刻,一個地理節點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歷史天平上的重大砝碼。
在三國時代,夷陵「要害」鹿死誰手,足令功業之興衰成敗初見分曉:曹魏因失夷陵而不得不承認「天下三分」,卻又因孫權襲占夷陵、終置關羽於死地而避過最大的危機;孫吳因掌控夷陵而能龍盤虎踞穩居江東數十載;家底最薄的西蜀,則落得託孤白帝城、秋風五丈原。
說三國認證微信號:shuosanguo
每晚11點,一起來說說三國的那些事兒
三國貢獻最大的十員上將,張飛倒數第二,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湧現出很多忠勇仁義氣節不凡的名將,或許他們不再同一陣營,但是其事跡也被人傳頌,他們在這個時代是最出色的代表人物,對歷史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三國最出色的十大...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
作者簡介:宋傑,男,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北京 100089) 內容提要:劉備、關羽統治下的江陵是蜀漢西征北伐的後方基地,又是荊州戰區的指揮中心、主將駐節...
夷陵之戰氣死了劉備,卻讓陸遜從此平步青雲
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堪稱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了,在此之前孫劉兩家還算是客氣的,但為什麼說打就打起來了呢?而且劉備打的是一點不留情面啊,那就讓小編我為大家細細...
奪荊州後與劉備撕破臉也要殺關羽?孫權與關羽之間的恩怨情仇?
自赤壁大戰後,曹操敗退回北方,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那時,關羽還不是溫灑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誅顏良、文丑,也未曾華容道縱放曹操,身上的光環並不太鮮亮。可有一樣是孫權不能忽視的,那...
關羽:我對荊州沒有大意,但兩位國舅聯手坑了我······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劉備的惡夢:決定蜀國滅亡的三次戰役!
三國時期,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了蜀漢政權。可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族歸為一統,劉備復興漢室的理想未能獲得成功。蜀國為何失敗,這裡說說決定蜀國成敗的三個重...
桃園三結義,劉備真的是為了手足之情而發動夷陵之戰嗎?
說起結拜兄弟之情,人們總是會聯想到劉關張三人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著這個故事,也一次...
蜀漢發兵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為什麼不勸阻劉備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夷陵之戰,蜀漢由盛轉衰,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失衡。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起的東征,諸葛亮...
荊州發生2次大戰,一次助劉備成就帝業!一次使劉備萬劫不復!
在古代,荊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原因有二:第一:荊州面積廣闊,物產富足。古荊州包括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三國時期的荊州包括現在的湖南,湖北全部,四川,江西一部。第二:荊州占據重要的...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三國三大戰役為何兩次發生在荊州這一個地方
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和夷陵之戰,這三大戰役,不僅耗時長,參戰的人員多,而對三國發展的走勢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兒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後兩次戰役都發生在荊州地區呢?除了這兩次大...
東吳孫權如果不殺關羽,而是幫忙的話,三國的結局會如何?
如果孫權不偷襲南郡,不殺關羽,那麼蜀漢就會強盛很多了,東吳無論站在蜀漢還是曹魏的一邊,這只能是「小兄弟」,矮人一頭。不過,東吳肯定要幫蜀漢,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三國格局依然改變不了多少。原因就...
確定蜀漢走向的戰役你知道嗎?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比拼,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分天下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格格尾聲。而真正決定三國後...
關羽出兵襄樊:是為了響應隆中對戰略?
【導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率領劉備留守荊州的軍隊,進攻魏國駐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戰打響。戰役開始進展順利,藉助秋天的大雨,漢水泛濫,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擒獲了于禁,還...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三國最厲害的父子名將:父親大敗劉備,兒子大破晉軍!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最厲害父子名將,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