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偏的諸葛北伐,克復中原到底克復了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三國,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的口號都是「光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諸葛亮的路線應該很明確了才是,那就是攻打中原,占領長安、洛陽,但是翻開《三國志》的記載我們會發現,諸葛亮每次北伐的攻擊重點,都是隴右,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武侯北伐的「跑偏」?難道「克復中原」只是諸葛亮給世人的一個騙局?

翻開三國的史書和中國歷史的文化進程,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整體格局就是北強南弱,相比於魏國占據的九州,蜀漢僅僅只有一個益州,人口也只是曹魏的十分之一,盟友吳國的人口也只有曹魏的三分之一,在那個時代,人口就是兵力的基礎,足夠多的人口才能保證兵力的充足,蜀國在三國之中國力最弱,人口最少;所以蜀國對於人口的渴求也遠高於魏吳兩國,這是諸葛亮頻繁北伐的一大誘因。

首先,我們先看下諸葛亮五次北伐的路線:

一、二次北伐

四、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春,設趙雲疑兵於斜谷,諸葛亮親率大軍攻祁山。

先鋒馬謖於街亭被張郃大敗,蜀軍退回漢中。

第二次北伐,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未果,魏援軍趕到,不得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進攻武都、陰平,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

第四次北伐,建興九年(231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迎擊,諸葛亮準備決戰。

司馬懿拒不出,耗至蜀軍糧草不濟,蜀軍只得班師。

第五次北伐,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僵持不下。

諸葛亮正欲屯田久戰,卻病逝於五丈原,蜀軍全軍退回漢中,諸葛北伐結束。

從上可以看出,歷時6年的諸葛北伐,蜀軍的攻擊重點並不是故都長安,甚至前四次北伐的目的地距離關中平原都相距甚遠,蜀軍一直以來的機動目標都是隴右地區,為什麼五次北伐當中有四次都「跑偏」了?那麼諸葛亮的目的是什麼?

克復中原是個「幌子」

人口!當然是人口,諸葛亮的北方戰略,核心思想並不是攻城略地,因為從地形上講,蜀軍北伐需從漢中出發,無論攻向那一方向,都需要翻過秦嶺等眾多高山,要知道,這些山嶺都是蜀國的屏障,因為有了這些山脈,蜀軍才能對魏軍持有攻勢,但是對於蜀軍而言,這也是一大劣勢,因為每次北伐蜀軍都需要翻越秦嶺,同事蜀軍的糧食也需要從漢中運出,這對於總人口不到百萬的蜀國來說壓力太大了,所以諸葛亮每次北伐的兵力都不會超過10萬(6-7萬應該就是蜀國運力維持的極限了),以這樣的兵力直面魏國的雍涼部隊是沒有優勢的,第一次北伐就證明了,蜀軍突然出漢中,雖然打下了數郡,但是一旦前線不利,蜀軍就不得不退回漢中,所以,蜀軍北伐更像的是不斷襲擾魏國,然後掠奪人口,充實漢中(當初漢中之戰,曹操將漢中人口盡數遷移到了關中,所以劉備打下的漢中是一個空殼的漢中)。

漢中早已被曹操變成了「空殼」

其次,蜀漢兵力多為步兵,而魏軍騎兵數量不少,騎兵與步兵在平原地帶對陣,結果是什麼,後世北宋與遼、西夏的戰役已經很好的說明問題了,尤其蜀軍背後的大山,一旦戰敗就將淪為魏軍屠戮的對象,而一旦蜀軍發生大規模的潰敗就會演變成一邊倒的屠殺,蜀國國力和軍力如此孱弱的基礎上根本無法承擔如此慘重的失敗,即便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也是邊打邊屯的蠶食策略,所以蜀軍直接進攻關中是帶有巨大危險的軍事冒險。

最後,我們要了解諸葛亮北伐的目標,就真的是打下關中,將益州與雍涼連為一體?這個設想無疑是好的,拿下雍涼,蜀軍本土作用川蜀天險,並聯關中之後, 只需要在潼關一地設重兵防守,即可形成對曹魏都城洛陽的壓迫之勢,但是在具體的執行方面蜀漢有太多的難處:

蜀魏邊境地形

1、關中地廣,曹魏留有大量守軍,兼有名將坐鎮(先曹真,後司馬懿都是曹魏名將,曹真在三國演義里那是被黑了)。

2、關中人口稀少,戰略價值下降,在三國時期,經歷了東漢末年的天災人禍,李郭之亂和軍閥割據,關中地區人口下降十分嚴重,對於蜀漢而言,拿下關中實際上是給自己背上了一個巨大的包袱,雖然日後這個包袱可以為蜀漢提供強大的回饋,但在三國初期,蜀漢拿下關中弊端太多。

3、攻略隴右的難度比關中小,收穫比關中大,戰爭講究此消彼長,隴右地區距離曹魏核心區太遠,離漢中太近,蜀軍完全可以形成襲擾式,掠奪式的攻擊,以消耗曹魏邊境守軍,掠奪隴右人口為核心的戰略,與蜀漢有利,可操作性強, 同時可以消耗曹魏的邊防軍,何樂不為。

4、處於外交和軍心的考量,蜀漢攻略隴右的另一因素,就是為了打通與羌族的聯繫,在蜀漢時代,劉備所帶領的嫡系精銳大多在襄樊、夷陵之戰中消耗殆盡,而蜀漢所依仗的只剩下了當年馬超代入蜀國涼州部隊,因此在蜀漢陣營中與羌族關係和對涼州的渴求是十分強盛的,經略隴右有利於打通涼州和羌族的聯繫,同時可以截斷曹魏與西域的聯繫(蜀漢曾經打斷曹魏通往西域的道路四十餘年)攻占隴右,對內可撫平軍心,對外能疲敝敵國。

武侯經略隴右有太多的政治平衡思考

諸葛亮其實並非像大家認知的那樣,只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沒有太多的軍事謀略,在哪個特殊的時代,諸葛亮要做的不僅是安撫國內民眾出兵北方,同時也要平衡國內幾大勢力,確保蜀漢的平穩統治,攻略隴右雖然看起來與討伐中原的大戰略有「跑偏」的問題,但對於當時的蜀漢來說,確是一個對內平衡派系,充實國內人口,對外打擊擾亂敵國,疲敝邊軍的戰略,站在諸葛亮的立場上,他做出了能做出的最好選擇,武侯五次北伐,每次都有所收穫,即便第一次北伐的大敗,也保全了大部的蜀軍,延續了蜀漢政權的壽命。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聽了他的建議,三國的歷史可能要重寫

昨天寫了一篇文章,出現了一個小失誤,被大家罵的體無完膚。那麼今天就專門來寫一篇關於蜀漢後期的大將王平的故事。算是將功補過吧。王平本是魏國的大將,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打仗的過程中黃忠斬了...

千古一相,智駭天地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

三國時期魏延斬王雙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師勞無功?

諸葛亮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千百年來民間和官方對諸葛亮的讚譽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更是將諸葛亮加以神化,成為三國智...

如果諸葛亮不死,蜀漢能夠統一三國嗎?

在三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英年早逝,給予這個時代留下了遺憾和唏噓。比如曹操的郭嘉,孫權的周瑜,都是典型的例子。而對於蜀漢來說,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可謂是最大的損失。那麼,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