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識人的本事很一般,兩個親傳弟子相差太大,影響各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到了後期,尤其是劉備死後,西蜀大權盡歸諸葛亮。

雖說諸葛亮一生計無遺策,但識人的本事比劉備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到了三國後期,諸葛亮無休止的北伐,率大兵六出祁山卻次次無功而返。

蜀漢後繼無人,關張趙馬黃相繼死後,諸葛亮手下也幾乎成了無人可用的狀態。

因此,諸葛亮手中能倚重的除了魏延,就只剩下諸如馬岱、張翼、張嶷、馬忠等這些人,不是三國前期籍籍無名,就是新生代的「小將」。

但除了魏延之外,諸葛亮其實也非常器重兩個人;這兩個人也非同小可,一個加快司馬代魏,一個直接導致蜀漢滅亡。

王平,自從「馬謖失街亭」一戰成名,雖沒有取得勝利,但也受到了諸葛亮的極大重視。

在諸葛亮死後,王平正式成為蜀漢「中流砥柱」。

在諸葛亮死後的延熙七年,曹魏大將曹爽率大軍十餘萬攻蜀,直逼漢中。

當時王平已為領兵主帥,正在漢中密切關注此次魏軍的動向。

當時魏軍十餘萬,王平鎮守的漢中兵馬不過三萬,還要分兵維持漢中城內治安,其實可用之兵還不足兩萬。

魏蜀兵力相差巨大,實力懸殊,當時更有人一再建議王平固守待援;但王平力排眾議,選擇主動出擊。

王平雖兵少,但仍舊分兵依山勢要地興建防禦工事;另一面,王平親率兵馬,多布旗幟疑兵。

如此,雙方犄角,遙相呼應;魏軍雖人多,但面對險要的山勢要道也只能拉長隊伍,又加上王平早派人在要地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曹爽雖兵多卻不得過。

王平各地多布旗幟,曹爽探馬遠遠看見不知虛實,也使得曹爽不敢輕易冒進,這就為王平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曹爽大軍久攻漢中不下,證明王平的策略是對的,果然沒過多久蜀國援軍趕到。

此時,王平轉守為攻,大敗曹爽,數十萬魏軍一戰潰不成軍。

「曹爽」此時是曹魏政權中最後能遏制司馬懿的曹氏重臣,此次曹爽大敗直接促使司馬懿再次掌權,也由此正式拉開了「司馬代魏」的序幕。

如果問諸葛亮最著名的「徒弟」是誰,那一定非「姜維」莫屬。

諸葛亮對姜維的器重程度遠遠超出了蜀國眾將,從其言語中就可見一斑「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姜維本是曹魏的天水守將,要說實力也非同小可,能戰敗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也算得上三國後期能與魏延比肩的上將。

諸葛亮在姜維降漢後,公開收姜維為徒,並把畢生所學盡數傳授;只可惜姜維只學了諸葛亮的「形」,卻並未學「精」。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正式成了蜀漢的新一代掌權人。

姜維深感諸葛亮厚恩,也把「伐魏」作為己任。

只可惜姜維之才實在難與「師父」諸葛亮相提並論,先後九次北伐,非但次次被打退不說,還落得損兵折將。

必須要說明一下,西川山多田少,地廣人稀,百姓能吃飽穿暖已是不易,再拼湊出兵源和軍資實在是難中之難;即便當年諸葛亮六次北伐也是謹小慎微,眼見北伐無望即退軍,儘量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可姜維卻不同,幾乎把「窮兵黷武」做到了極致,九次北伐次次損兵折將,兵源更是損失殆盡,《三國志》中記載「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蜀漢兵困民疲。

正是姜維這種「屢敗屢戰,窮兵黷武」的做法使得蜀中百姓失心,民怨載道;在姜維最後一次北伐身死後,蜀漢幾乎成為了魏蜀吳三國中最混亂孱弱的一國。

可以說,姜維非但沒有使蜀漢重新振興,反而加速了蜀漢滅亡的腳步。

「王平」和「姜維」都是諸葛亮的徒弟,也是半師半友的同僚;王平加速了「司馬代魏」,姜維直接促使蜀漢滅亡。

由此可見,諸葛亮識人的本事真的很一般,比劉備差得多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後期蜀國武將排行TOP5

三國後期自劉備曹操去世以後,虎將也相繼離世,或年歲已高遠離沙場。而蜀漢後期自五虎上將相繼離世後更是人才凋零,能堪當大任者寥寥無幾,年輕一輩勇將張苞關興早夭,也甚是可惜。根據歷史表現,現將蜀國後期...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