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千年:諸葛亮六出祁山非為興復漢室,而是這個目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諸葛亮的計劃是大軍出隴右,沿祁山而進,大家要注意他的目標不是直取長安,而是先取西涼,再回過頭取長安.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有四點:其一,地形較複雜,便於隱蔽行軍;其二,西涼是曹操晚年才吞併的,統治較薄弱;其三,馬超馬岱的西涼舊統治勢力還和當地土豪大家有聯繫;其四,西涼兵微將寡,單獨抵禦不了諸葛亮大軍的進攻,而長安援軍要增援必要過祁山沿線,便於諸葛大軍的攔截.
如果是先取長安而後取西涼行嗎?答案很簡單:不行!如果直攻長安的話,能否取的長安這座易守難攻的城市暫且不論,就是僥倖攻下來,下一步就會陷入曹魏的河南方面軍與西涼方面軍的夾擊中,諸葛兵少於曹魏,結果肯定是失敗無疑。
其實,各位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早在劉備稱帝前後,北伐的第一個目標就定位在西涼了.如不是西涼,劉備為什麼只封馬超為涼州牧,而別人都未封其餘的州牧;劉備取西川後按與東吳的條約是還荊州,而他賴著不還荊州的託詞就是取涼州後還荊州,這兩方面印證著取中原的總計劃是要先取西涼,再攻長安,而後出潼關取中原.諸葛亮再此後的六出祁山,目標大抵是如此.他在執行劉備的計劃而已.
這時,魏延獻上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建議:自己帶5000精兵翻越秦嶺出子午谷,10天到達長安。
如果能攻克長安,那麼關中地區可以一舉平定。
長安守將是靠父親是夏侯淵和是曹操的駙馬這兩個裙帶關係爬上來的夏侯懋,未必有真才實料,如果偷襲的話有成功的機會。
但是「成功」拿下長安能再「成功」守住嗎?首先,以蜀漢成都有4萬的防守兵力來看,以魏國的國力長安守兵也不會少於4萬。
那麼即使偷襲,以長途跋涉精疲力盡的5000兵偷襲有堅固防禦的8倍於自己的兵力,成功的幾率會有多大?即使攻克長安,魏國馬上調集部隊對長安反包圍,來個裡應外合,5000兵恐怕要全軍覆沒了。
也就是說:在兵力不占優(但也別差的太離譜),其實是兩國綜合實力差別太大的情況下,魏延的計劃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一直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擺在晚期諸葛亮面前的情況是,蜀漢實力過於弱小,而想要實現克復中原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的,需要蜀漢幾代人的奮鬥方可,就像昔日大秦帝國一樣,所以說諸葛亮的北伐不再克復中原,而在消弱曹魏實力,增長蜀漢實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北伐會走祁山這條路。
漢中和關中被秦嶺所隔,諸葛亮北伐的出兵路線只能在於秦嶺中的幾條路線,而祁山可以說是最繞的一條路,之所以選擇兵出祁山,一點是祁山這條行軍路線正好沿著西漢水,利於後勤補給亦可在兵敗後快速撤回漢中,更重要的是攻占曹魏的隴右之地,獲取人口資源,在軍事態勢上,有可形成對曹魏的夾擊態勢,攻占隴右之後休養生息,逐漸蠶食曹魏領土,循序漸進克復中原。
如何看待三國龐統的統一之策,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
諸葛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並不精通軍事,那龐統呢?是怎麼樣一個人,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如果他不死是不是能改變歷史?【龐統的計劃比諸葛亮的對策正確,攻打西蜀鳳雛殞命。】
如果這兩位天才謀士不死,劉備必進兵中原,掃平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
說到劉備的軍師,大家都認為是諸葛亮,而實際上,還有兩個人對蜀漢集團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就是龐統和法正。此二人對劉備入川和蜀漢政權的建立有卓越的功勞,可惜兩人去世都太早。《三國志》中對二人的評語是...
曹真伐蜀漢走了諸葛亮死活不敢走的子午谷奇謀,結果哭笑不得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
魏延兵出子午谷?西蜀一戰定長安?歷史上的案例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願自己領兵五千,再帶運糧草的部隊五千,翻越秦嶺,從子午谷出直接取長安,到時長安的守軍夏侯楙膽小無能,見蜀軍大軍到城下,定會棄城而逃,...
跑偏的諸葛北伐,克復中原到底克復了哪裡?
看三國,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的口號都是「光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諸葛亮的路線應該很明確了才是,那就是攻打中原,占領長安、洛陽,但是翻開《三國志》的記載我們會發現,諸...
諸葛亮為什麼只出祁山?不會走別的山頭嗎
當諸葛亮平定南方後,開始了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北取中原.這時,他已無法實現他的隆中策略了,畢竟荊州已失,北伐只能走漢中這條路了。 這時,魏延獻上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建議:自己帶5000精兵翻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