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戰略與成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北伐從225年開始籌備,至262年為止,總共37年。

如果把諸葛亮、蔣琬、費禕、姜維的對魏戰略混為一談一概而論,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變化完全不理解。

諸葛亮當初分析北伐能成功,最基礎的一個條件是待天下有變。

三國局勢每一年都在變化,國防策略還需要根據敵國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

某個時期策略正確,不等於一直正確。

一、曹魏須北抗公孫淵、柯比能,給了諸葛亮北伐信心 諸葛亮時期,公孫淵兵力約有十萬之眾,燕國人口約六十萬,是一個僅次於蜀漢的國家。

鮮卑部落軻比能、步度根亦常年侵擾幽、並二州,田豫、畢軌都曾吃過鮮卑的虧。

公孫淵、軻比能對曹魏之影響,並不亞於漢中的諸葛亮。

曹魏在幽、並、青三州所投入兵力至少超過十萬,兵力不能集中防備蜀漢。

合漢中駐防軍,此時蜀漢前線部隊就已經超過十萬,諸葛亮並無兵力上的劣勢。

二、第一次北伐戰略目標:涼州 228年到231年間,蜀軍一直與魏軍交戰。

諸葛亮計劃以漢中為軍事基地,主要走祁山一路出兵,意圖是截斷天水、南安、隴西與長安的連接,封鎖進入關隴要道,將隴西據為己有。

再以隴西為根據地,往東可以進攻長安,與漢中部隊形成夾擊之勢,往西北能夠占據涼州。

然而諸葛亮對魏軍的低估不是一點兩點。

馬謖失街亭,還未能與孫吳掌握好節奏同時進取,無果而歸。

三、蔣琬、費禕:休養生息為主 蔣琬、費禕在諸葛亮死後進行了近十年休養生息,對曹魏的進攻路線,主要是由姜維統領不足萬人的部隊避開魏軍邊防主力,直接襲擊涼州,戰線最遠處已到達西平郡。

消滅了軻比能和公孫淵的曹魏與諸葛亮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好在曹爽內亂,司馬懿去世,未能再集中兵力伐蜀。

四、姜維改變漢中布防 253年,費禕被刺。

姜維開始掌控蜀漢兵權,他同年響應諸葛恪出兵北伐。

姜維更改了蜀漢原來的布防戰略,把漢中布防改為集中兵力於漢、樂二城,放敵入國門而圍剿之。

在武都、隴西地方設立圍守,建立自己進攻天水、南安、隴西的防區。

蜀漢軍事重心由漢中轉到了武都。

五、姜維冒進失利及段谷慘敗 姜維常領數萬部隊在西邊遊走,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大破王經數萬部隊,若能進而攻陷狄道,封鎖涼州與隴西各郡連接,姜維仍然有可能割據涼州。

當時曹魏發生了毌丘儉之亂,姜維若不出兵北伐反而不合理。

但等陳泰、鄧艾援軍趕來,姜維只得無奈地戰略性退兵。

256年在段谷慘敗於鄧艾,姜維失去蜀漢朝政支持,也再無力抗擊曹魏。

六、蜀漢逐漸敗亡 257年,諸葛誕討伐司馬氏,姜維出兵駱谷牽制司馬孚、鄧艾。

由於前一年大敗,姜維沒辦法打硬仗。

進攻方向也不再婉轉,令敵人一眼就看得出自己的意圖,於是這一次沒發揮任何作用。

至於262年的侯和之戰,已經接近蜀漢滅亡,不在討論範圍。

總結: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回看蜀漢37年軍事動向,不難得知,在諸葛亮時期北伐最為有利,割據隴西、涼州的戰略擁有實現可能性。

只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無論如何,諸葛亮、蔣琬、費禕時期對蜀漢國力都沒有明顯的損耗,並不存在此三人令蜀漢國庫空虛的說法。

維北伐的根本目的是手握重兵的他政治危機感沉重,必須要通過軍功來樹立威信。

內外交困,導致蜀漢國力日漸衰微,直至投降曹魏,令後人無不為丞相之志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為何在三個月內就滅亡?

諸葛亮七年內五次大舉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基本停止大規模戰爭,休士養民。不過,姜維掌權後,又開始大舉北伐。

姜維沓中屯田、棄守漢中導致了蜀漢滅亡嗎?

作者:山色歸讀 侵權必究,授權轉載見文尾。因境內有世界珍禽朱䴉而被稱為「朱䴉之鄉」的陝西省漢中市,歷史上作為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曾是漢王朝的重要發祥地。它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是...

綿陽(涪城)三國志:見證蜀漢的興起與滅亡

接到頭條號邀請,寫一篇關於綿陽的文章。老實說,雖然也曾在綿陽短住過,前後加起來數月之久,但我對綿陽的印象,無非局限在綿陽城區很小,交通很方便,米粉很好吃。既然是歷史類頭條號,那就乾脆聊聊歷史上的...